为监管层自揭的“两大症结”画画像!
本周一大盘又发生了暴跌。尽管随后几天出现了反弹,但结构性的分裂继续加剧。上证指数周涨0.47%,周线四连阳,但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却收周阴线,分别跌0.3%、1.37%、3.15%。
本周最大的事件是: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证监会党委学习会内容的通稿透露出两大亮点:“证监会必须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人民性的体现”。
这是刘士余主席上任后,并且也是27年股市历史上,监管层首次自揭监管工作的“两大症结”即“本领恐慌”危机和未能体现“人民性”。
在此,就这两大症结画画像(公众号:李志林)。
一、监管层陷入“本领恐慌”危机。
1、股市危机和股灾至今无解。
在全球股市连续8年大牛情况下,作为全球“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下的中国股市,却连年熊冠全球、一熊独霸。尤其是2015年夏以来,短短的2年中,就发生了四次股灾,3次熔断,至今仍处在股灾4.0版的阴影之中。
体现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的“国之重器”——资本市场的功能,在中国失灵,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国家形象抹黑,并且至今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危机无解,民怨沸腾。这确实是该让监管层产生“本领恐慌’的危机感的。
2、误读了“加大直接融资比例”的含义。
为了避免间接融资比例过大而导致银行贷款的风险,国际金融界都强调“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如美国直接融资比例占总融资的70%。因此,在十几年的各种金融工作会议、各种中央和政府的文件中,都反复强调“加大直接融资比例”。
但问题是,从监管层到高层,对“直接融资”的含义都理解错了。美国的直接融资中,80--90%是发行债券,是要还本还息的,而通过股市直接融资的比例只有10—20%。哪怕是在美国连续8年的大牛市中,当股指一再创历史新高,到达21500点的高位,每年发新股也不到150家,而在熊市中,基本上不发新股。
但是,中国的金融监管层,不仅害怕间接融资的风险,而且连直接融资中的发债券给企业融资的方式,都不愿意,害怕要还本还息和造成坏账。于是,就把风险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既可以方便地圈钱、又不用还本还息、也很少给予红利回报的大量发新股,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午餐。
试问,许多企业连发债权的资格都没有,却在“加大直接融资”的冠冕堂皇的口号下,把多发新股作为季节融资的主要形式,一年数百家新股地涌向股市,这样的股市怎能不频频发生股灾和危机?
从高层到监管层,从交易所到排队企业,从中介机构到舆论宣传,都曲解了“直接融资”含义,颠倒了发债券和发新股的轻重关系,这便是当今金融领域最大、最严重、最危险的“本领恐慌”危机!经济学家、分析师、市场人士有责任出来纠偏,以正视听,搬掉大发新股的振振有词的理论根据!
3、搞全世界股市都罕见的扩容大跃进。
有200年历史的、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机构投资者实力都明显占优的美国股市,至今只有股票3700只,而只有27年历史、机构投资者实力很弱的中国股市,却有了3200只。
照理,在发生了罕见股灾后,救灾是第一任务。在熊市中,理应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新股应该换发、少发,让股市的制度和机制能够完善起来,机体能够逐步条例和修复。
然而,2015年和2016年,每年发行新股只是247家和227家,但2017年上半年,新股的数量就超多了前两年的总和,为史上扩容够速度之最。监管层全然不顾市场的承受力和投资者的亏损累累的事实,用新股发行常态化,作为扩容大跃进的冠冕堂皇的代名词,还违背起码的金融常识,反复强调“新股加速与股市下跌无关”。
这已经不是用“本领恐慌”危机可以解释了,而是“金融常识恐慌”危机!
4、错误地提出“金融去杠杆”。
今年4月,银监会主席新官上任,就急于建功立业,提出“金融去杠杆”。一周内就发了25个去杠杆文件,随后保监会、证监会也竞相展开“去杠杆”比赛,限时限刻地清查委外投资、通道业务、理财产品、资管产品等,导致了股灾4.0版爆发。
幸亏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时加以纠正,提出:“要防止处置风险发生的风险”。上周末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不再提“金融去杠杆”,而以“经济去杠杆”代之,才使中国金融免遭比2015年股灾更大的金融危机。
“金融去杠杆”的提法,本来就是十分荒唐的。所谓金融,从来就是要加杠杆的。尤其是当危机来临时,更要加杠杆。例如美国解救金融危机时,相继推出了QE1、QE2、QE3的量化宽松政策,同时营造股市的长期牛市,回复人们的信心,才得以奏效。只是,在杠杆率过高时,要用稳妥的、渐进的方法适当降一点杠杆,而绝对不能去杠杆。
如果向前期不顾一切地搞金融去杠杆,引发股市暴跌,人心大乱,就会认为地制造金融产生和加大金融风险,适得其反。就如要求银行对巨额贷款去杠杆,造成大量坏账,必将会引发全国性的储户排队挤兑风潮一样,局面不可收拾,直至银行倒闭。
四五月份的金融去杠杆,确实是“一行三会”都应该有的“本领恐慌”的危机感。
5、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严重失察、失责、失职。
新股质量越来越差,粉饰造假上市不断,上市后业绩变脸频现。今年一季度,就有34只新股业绩变脸亏损。
新股上市后,就迫不及待地高比例再融资、盲目投资,甚至通过向海外投资,转移财产。据媒体报道,乐视网大股东股权减持变现后,大比例质押股权融资,恶性投资,资金链断裂,董事长卷了50亿去美国,负债累累,留给了公司一付烂摊子。又如,万达自2012年以来,对海外资产扫货32笔、2500亿,而从2015年以来,9次甩卖国内资产680亿,还欠银行贷款2000亿。仅本周,就卖掉了13个文旅项目的91%权益,76家酒店100%股权,合计640亿。而已成空壳的万达商业,竟然还在IPO排队列68位,谋求上市。
新股上市后,大量资金闲置,脱实向虚。如从2016年以来,270家上市公司购买高回报的理财产品,金额达1.07万亿之多,占新股筹资的56.6%。其中8家上市公司耗资100亿以上。
新股上市后,很多公司大股东就不思进取,只想着制造题材、搞高送转、拉高股价、再融资。然后就是坐等解禁期一到,就顶格减持、清仓式减持。今年上半年就有781家上市公司、2278次减持股份,共抽取962.6亿元,占上半年IPO总额1253亿的76.8%。
对上述上市公司的种种乱象,监管层的监管极其不力,严重地失察、失责、失职。但是,他们至今仍未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
6、阻扰国资改革和并购重组,使国有和民有资产严重贬值。
这一年来,监管层把发新股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政绩所在,却对全球资本市场最有活力、最有效率,能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拉动经济增长的国资改革和购并重组,以打击“忽悠式重组”的名义,却采取了层层设防、规规阻扰。
这不仅使今年上半年国资改革和购并重组的案例大幅下降,违背了中央提出的“2017年是国资改革落地年,大见成效年”的战略部署,而且国改股和购并重组股的股价普遍被腰斩,拖累了改革重组进程。
如亏损2年的三爱富,停牌价时是13.86元,但央企受让其20%国有大股东股权时,转让价则高达20.26元,国有资产大幅增值。而如今国资改革股的股价普遍跌到了10元以下,民企重组股的股价普遍只有5元——8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国资改革和并购重组,必将导致国有资产和民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而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则是我党的执政基础。阻挠国资改革和购并重组,就不仅仅是经济金融领域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对此,监管层理应有深深的“本领恐慌”危机感和负疚感!
7、口号式、谩骂式、运动式的监管,不断摧毁市场的信心。
按制度、按市场规则和手段加强监管,这对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无疑是必须的。
但是,这一年来,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口号式、谩骂式、运动式监管。如“妖精”、“害人精”、“野蛮人”、“土豪”、“即将通向牢狱之门”“打击温州帮”。又如,“6月底前必须完成金融去杠杆,清除违规资金”的强制规定等。
每一次这样的监管,都是搞突然袭击,总是引发市场连续的恐慌性暴跌,股市下了一层又一层,中小投资者总是最受伤。人们将这种平时放松监管,等到问题爆发时再搞运动式监管的做法,形容为:就像“冷不丁地在密麻麻的人群里放鞭炮,对沙漠中艰难行进的队伍里突然断水”那样的残酷无情!
二、27年中国股市从来没有体现“人民性”。
在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大门内的铜牌上刻着:“美国证监会的宗旨,要像扶七八十岁老太太过马路那样,小心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中国的监管层,虽然每文、每会必提:“要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是,结果往往成了空话。
不妨细数如下:
1、用史无前例地扩容大跃进和供严重大于求,使股价不断下跌。
新股上市后,流通的只是一小部分,股价必然高企,其3倍或9倍于流通股的大小非,在1年和3年后,就会毫不留情地抛向了市场,1元成本的原始股,就像几百几千把尖刀,刺向了高价持股的中小股民,让上亿散户、上亿家庭、数亿家庭人口越套越深,财富不断缩水。
2、拥有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的国家队,一再发中小投资者作为对手盘。
例如,去年创业板高峰时,国家队高位获利出清了中小创的股票。随后在南车北车合并、中字头股票暴炒时,国家队在高位获利了结了中字头股票。今年4月,在雄安概念股连续6个涨停板的高位,国家队又获利了结了京津冀的股票。
于是,国家队在去年仅亏5%、今年一季度已经盈利的基础上,二季度又获利784亿。再加上网下巨量配售新股的丰厚利润,使以救市为使命的国家队,不仅早已解套,而且获利不菲,不断地割中小投资者的韭菜。
3、国家队救市仅流于形式,粉饰太平,而陷广大中小投资者于更大的苦难。
虽然现今上证指数已收复了3200点。但是,广大中小投资者持有的1800只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中小盘股票,比2016年2月2638点时的价位还要低。
而这些投资者,正是20多年来为改革开放、为90年代末股市为国企扭亏服务,为发展新兴产业,为中小板和创业板从无到有,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尤其是在2015年夏股灾时,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奋力接盘,作出巨大贡献的最可爱的人。请问,国家队为何只救50指数就算完成了救市任务,而置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不顾呢?
4、违背市场自由交易原则,违背裁判的公立立场。
对市场该炒什么、不该炒什么,应该体现自由交易原则,监管层不该做窗口指导。
实际却是:不断进行强大的舆论指导,反对中小投资者对小盘股、高科技股、高成长股、资产重组股的风险投资、投机的偏好,不准“炒小、炒新、炒差、炒题材、炒概念、炒重组”等,强调买大盘蓝筹股、买50指数成分股。
其结果,就导致了“漂亮50”和“要命3000”结构性分裂,使早已亏得惨不忍睹的广大中小投资者所持股票,一次又一次地被腰斩,跌幅70%——80%的中小创股票比比皆是。
5、市场强烈要求建立的集体诉讼制度,迟迟没有下文。
市场充斥着造假和信息欺诈的公司,其违规被查后,上市公司违规者最多罚款60万元,而吞进的巨额利润却不再吐出来。
由于没有集体诉讼制度和经济赔偿,致使上市公司违规越来越胆大妄为。即便宣布退市的公司,监管层也仅是一纸命令而已,而没有对如何让造假者、违规者去赔偿中小投资者,作出制度安排,广大投资者始终是违规者任意宰杀的羔羊。
6、“驱逐散户”的口号及其恶劣。
当股灾跌到4.0版的程度,广大投资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近期一些抱团取暖,炒上证50指数的人,却放出了新的论调:
“今后,中国股市只有上证50指数(50只)和沪深300指数(300只),以及MSCI指数(222只)能涨,90%的股票都将被边缘化”;
“中小盘题材股下跌才刚开始,今后要港股化,跌到只有几角几分”;
“当前股市的调整,目的就是要教育散户、驱逐散户、消灭散户”;
“能够幸存的中小投资者,只能早识时务,尽快来买上证50股票”。
对此,监管层应该有强烈的“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愧疚感。好在,本周,终于听到了监管层提到,要保护上以散户、上以家庭、数亿人口的利益,体现股市监管的”人民性“了!
三、“人民性”的新提法值得重视。
证监会党委学习全国金融会议精神的统发稿,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中有新意的是:
“加快修复和净化资本市场生态”,意即要尽快修复股灾,走出中国股市连年熊冠全球的怪圈。
“更加注重上市公司质量”,包括新股质量和通过购并重组提高整个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
“进一步疏通和规范各类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意即非但不再对股市去杠杆,清理各类通道业务资金,反而要打通渠道,引进新增资金。
“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这便是金融工作会议“国企要加快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的精神相一致,表明下一步重点是推进国资改革和购并重组。
“强化和完善退市制度”,我(公众号:李志林)认为,必须以建立集体诉讼制度、经济赔偿制度作为前提。并且也应考虑中国特色,通过国资改革和购并重组来作为实现退市制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其中强调的的“人民性”,是27年股市,也是建国68年以来,中国舆论宣传中的第一次(以前只提党性、阶级性,而不准讲人民性)。“人民性”的这一突破几十年禁忌的全新提法,绝不是刘士余主席所能讲得出来,应该出自最高领导之口。
如果证监会学习会上的这些新内容,能够真正落实及的话,那么,中国股市走上长期慢牛轨道,则有望矣!
从基本面看,上半年经济增长出人意料地轻松达到6.9%,这是牛市最重要的基础。
从市场面看,供给侧改革去过剩产能——煤飞色舞——原材料涨价——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消费品零售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房地产价格稳中略降、调控有效——大盘低价股率先大涨——结构分裂、一九现象走向极端——多数投资者信心崩溃、陷入绝望——沪市成交量超过深市等。这些是股市进入牛市的先兆。
本周不仅补掉了4.17留下的3229点——3238点的调控缺口,而且在3230点上方连续收盘3天,在3200新平台上累计收盘了74天。尤其是本周出现了持续的放量上涨,全周日均成交量达到4800亿,7月19日中阳线携量5245亿,已明显大于5月25日和6月7日中阳线时4287亿和4557亿的量。
预计下周,大盘将在3250点上下震荡洗盘、充分换手,但围绕着中期业绩大增,低估值、高成长的二线蓝筹股,中小盘高成长低价股这三条主线,个股行情将彼此起伏。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