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3月29日-星期六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莫易:一派胡言
点击:1580  作者:莫易    来源:红旗文选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2-27 12:06:38

 

记得有个姓季的所谓的大师,写过一本叫《牛棚杂忆》的书,说六、七十年代的五七干校是牛棚,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是受迫害。

 

昨天有一位老同志特意找笔者聊天,聊的正是五七干校。以下是老同志聊天的部分原话:

 

"我是1975年下放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锻炼的,住的是农村人都羡慕的红砖青瓦大平房,吃的是干校自己生产的粮食蔬菜,早餐吃馒头、稀饭和小菜,午餐一荤一素,菜汤随便喝,晚餐也是荤素搭配。饭菜的份量都很足,一大搪瓷碗饭,一塘瓷盆菜,相当于现在三小碗饭和三个盘子菜的量,我吃不了怕浪费掉,每次打饭时都叮嘱食堂师傅少打一些。因为五七干校自己养猪养鸡、种菜种田,吃的东西根本就不用买,一天的伙食费也只要三角钱。

 

 

说是劳动锻炼,实际上是边学习边劳动,上午出工干农活,体验体力劳动,下午看书读报,参加集体政治学习,五点准时去大食堂吃晚饭,星期天休息,时间自由安排。那时一天的生活特有规律,出早操、劳动、学习、娱乐(下棋、唱歌、看电影、参加球类比赛),日子过得非常充实。

 

下放到五七干校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都是带薪的,即便是部分当时认为有这样那样问题停发工资的人,每个月也有二三十元的生活费。不管是干部还是知识分子,思想觉悟观念改变好了之后,就可以回到原单位官复原职,有的还会升职。

 

 

毛主席号召干部和知识分子到五七干校参加生产劳动,过延安式的集体生活,是为了他们不脱离人民群众,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条件不错和劳动锻炼,下放来的干部和知识分子离开时身体几乎都比以前结实多了。

 

我在五七干校生活了一年半时间,在我看来,五七干校的生活别说对当时的人,就是对现在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享福,真不知道有些人为什么把如此利己利人的经历说成是关牛棚、受迫害。"

 

聊到最后,老同志希望笔者对此写点什么。写点什么呢?

 

 

六十年代初中苏论战,毛主席一直在研究苏联是怎么变修的。通过对大量材料的阅读和分析,毛主席发现了一个现象:苏联的干部是不参加劳动的,他们高高在上,脱离人民,他们的子女也搞特殊化,子承父业,苏联普通劳动者的子女很少能入党、当干部。而且,这一现象在国内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了。

 

毛主席意识到,干部脱离劳动、脱离群众、搞特殊化,是苏联产生修正主义的重要原因。要避免干部和知识分子腐败变质,就必须让他们跟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劳动人民再教育,以坚定无产阶级立场。

 

 

为此,毛主席停办了党校,开办了既学政治、军事、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同时批判资产阶级的大学校——五七干校。

 

可以说,毛主席的初衷是利党利国利民的,他开办的五七干校也是非常成功的。可是,有些人吃不得一丁半点儿苦,受不得一丝一毫的累,让他们去农村、进工厂干一点点体力活,就心有不甘、怀恨在心,就在毛主席身后指鹿为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咬牙切齿地诅咒诋毁五七干校是关牛棚、坐牢笼、受迫害。

 

 

他们为什么一派胡言?

 

说到底,他们骨子里浸透了高高在上的封建主义和自视清高的资产阶级思想,他们是最需要劳动改造的对象,他们没有改造好,说明他们就是想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拉屎拉尿、死不悔改、彻头彻尾的人民公敌。

 

文:莫易;来源:红旗文选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莫易:一派胡言

    2025-02-27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