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史迪威因与蒋介石关系恶化而离职,登机回国前几小时,给中国友人发出了许多封信,但没有一封是给国民党军队将领的,包括在印缅战场长期共事的驻印军指挥官。
在给朱德的信中写道:“未能与你及你训练出的优秀部队共事,深以为憾。”
史迪威并不倾向共产主义,他只忠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亚洲迅速打败日本,就是此时的美国国家利益。身居中国战区参谋长和中印缅战区指挥官高位,史迪威训练并指挥着中国驻印军,可是却对延安领导下的八路军抱有极大的兴趣,一再向蒋介石提议,把美援武器分给八路军一部分,这种想法是怎么产生的?似乎很奇怪。
史迪威是指挥现代化联合兵种作战的美国将军,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而装备落后,钻山沟打游击的八路军,土的不能再土,两者似乎不搭界。如果看看史迪威训练驻印军的要求,其中有必然的联系。
经历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史迪威一到印度,就向蒋介石提出,退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整训要先清洗队伍,只要兵,不要官。为此从美国调来了300多个军官,准备接替驻印军营以上主官,蒋介石当然不能同意,驻印军将领们更无法接受。
在这位背支卡宾枪整天在热带丛林里晃荡的老头儿看来,来自农村的中国士兵吃苦耐劳,天性勇敢,是最好的士兵,如果能避免营养不良,再施以认真的训练,配备美式武器,完全可以战胜日本军队。但是,这支军队的军官阶层整体不合格,按级别,越往上越差。
不是史迪威一人有这样的看法,继任者魏德迈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这些人冷漠,缺乏才智;只顾政治权谋和虚矫;他们不敢报告实情,更掩饰自己的愚蠢和低能。”
魏德迈发现,华东战场(应该指日军正进行豫湘桂作战的华南战场)没有一位统领全局的将领,重庆的参谋发出的命令可能和地面战事毫不相关,相邻战场的高级军官之间毫无协调。师级军官“最多只够得上平庸。”
对于国民政府来说,肯定不能把远征军军官都换成外国人,那就成了殖民地军队,英军里的印缅部队就是标本。但也必须清楚的是,国军军官为什么在盟军伙伴眼里如此不堪。
虽然没有撤换各级指挥官,但是整个缅北作战,指挥权都在美军手里,史迪威调来的300多个美国军官,都充任营以上单位的美军联络官,以保证史迪威的命令能够执行,这些美国佬被驻印军称为太上皇。
缅北的一系列战斗,是在美军占有绝对制空权,并拥有美军水平的全面后勤保障的条件下,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对孤立据点的联队或大队
现在有个可笑的“认知”,说驻印军赢在文化素质高。因为士兵最低都是小学文化程度。不仅没有任何证据,好像还特喜欢把自己代入历史,认为有学历战斗力就强,不过对不起,这种幻觉对国民党军特别不适用,而且结论恰恰相反。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国民党的兵都是哪儿来的。国民党的征兵,最终征到军营的是什么人,先要弄清楚。
国民党的征兵机构是军管区,师管区,团管区,在乡镇掌握实权的是乡保长,如果这些保长不见钱眼开,贪得无厌,就没有抓壮丁这一说了。征兵有利可图,就是因为富家子弟可以出钱逃避兵役,贫苦农民无权无势,不仅要依法抽丁,还要随时被抓丁去顶空额。壮丁被残虐、杀戮及倒毙于道更是惨绝人寰,民国兵役之黑,举世罕有其匹。
民国的《兵役法》规定,独子、中学以上学生、残疾者可以免服兵役。这里面就有最大的不公,因为教育不公是根本的不公,贫富决定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没钱不能上学,上得起学的绝大多数不是穷苦人家子弟,这就是民国。全国80%文盲的背后,是土地和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国难当头,他们却有不上战场的特权。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重文轻武,老百姓一般的观念是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1940年国民政府颁布过法令,百姓见了伤兵要行礼,抗战没结束就没人理了。
驻印军最早的两支部队,新38师和新22师,都是在这样的兵役补充条件下参加的第一次入缅作战,从那里招都是小学文化程度的兵?别以为税警总团初建时有宋子文撑腰,军官有不少是留美回来的,一提新38师就想当然,好像招的兵也特殊。孙立人的税警四团,有一半连长都是行伍出身,所谓行伍出身
就是没上过军校的。
最早的这两师驻印军,老兵和后边分来的学生兵有矛盾。学生兵靠着学历而不是战功,来了就挂着高一级的军衔,再随意张扬而不知收敛,老兵油子怎么能容你嚣张,要想不挨整,得把尾巴夹起来。四川参军的学生兵杨义富就回忆,他先替那些大老粗士兵写家信,取得他们的好感,以后又教他们识字,才和众人混好了关系。连家信都不能写,怎么可能有小学文化。新一军办的军士队培养班长,也是从士兵里挑出来的。
这两个师退到印度后,加起来人数不过7000。是从30 、34等补训处运来新兵补满的编制。抗战时的军政部补充兵训练处是和军师管区并行的兵役机关。中央军校或各兵科学校入学有学历要求,那是培养军官的,补充兵能凑齐人数都不容易,能专门为某一支部队专门征召小学学历的?哪个招兵告示写过?驻印军补充兵确实有要求,但不是文化程度,而是体质。兵役机关体检通过,美国人还要再体检,不合格要被送回来。
至于驻印军的新30、14、50三个师。新30师是25补训处整体编成的新部队。其他两个是第五军的老部队,兵员都是小学毕业?更别造这个幻觉,没那可能。
民国的武器特别复杂吗?没有小学学历,是打不了枪还是投不了弹?简直可笑,美式三零步枪,汤姆森冲锋枪,卡宾枪,甚至美式60迫击炮,火焰喷射器。要多高的学历才能掌握?发明这些武器的美国,二战期间军队里有大量文盲,知不知道。
军官的学历和士兵的学历哪个高?在国民党军队里,没有受过养成教育,也就是上过军校,是不能当军官的,这点“认知”还是要有的。史迪威难道专门和有学历的军人过不去?显然不可能。
再说说驻印军的学生兵部分,因为驻印军有很多的装甲。炮兵,通信,汽车,卫生等技术兵种,国内决定征集知识青年从军,送到兰姆伽受训,最早是在四川三台东北大学发起的。国内总共成立了八个教导团,总计动员了9600多名学生参加驻印军, 这些大学、中学生训练完毕主要分发到战斗支援和保障单位,如果说驻印军文化素质高,主要指的就是这部分从军知识青年。杨义富家境不富裕,起初读的是私塾,新制小学才上了三年,六年级没毕业,赶上号召青年从军,为了让已婚的哥哥免服兵役,就到从军报名处报了名,高小没毕业也能通过,就是体检时因长了疥疮,回家治好后,重新体检才入伍,送到驻印军当上了通讯兵。
这一批从军知识青年,在驻印军服役期间,和日本人打过仗。入营时间是1943年9月。在此之前,学生是不用服兵役的。
至于青年远征军,即青年军,是一年以后才发起的,和驻印军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向日军开过一枪,训练结束日本就投降了。所谓十万青年十万军, 只打过内战,没打过鬼子,和一年以前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两回事。青年军有各种特殊待遇,知识青年从军的这些学生没有。
如果说国民党哪支部队学历最高最整齐,只有这九个师的青年军,十万青年十万军发动的主要对象就是大、中学生。换句话说,也是民国富家子弟首次集中从军,第一期青年军没有上抗日战场,第二期全用来打内战。按照美军轻步兵师编制装备的青年军,不能用来打野战,本身就是笑话。青年军,官皆黄埔,兵俱“精英”,全部覆灭于各大城市的城防工事里,大部分是举白旗投降的。学历高就战斗力强?这是哪个茶楼的相声。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这种战斗力和学历倒挂的怪像才会逐渐消失,民国,搭不上这根弦儿。
来源:阳光灿烂照天山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