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李良明 吴清华: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考述
点击:  作者:李良明 吴清华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07-28 12:33:52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 抗美援朝纪念馆藏

 

19537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宣告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正式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机关报《志愿军》报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专刊报道。该报创刊于1951115日,终刊于19571228日,在近7年的时间内共出版发行了733期,详尽记述了在朝鲜战场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志愿军英模、战斗集体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然而,受当时的战火影响,出版于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报大都遗失损毁,能够带回国内并完整保存至今的少之又少。当前,学界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史的研究日趋丰富,且已有学者关注到《志愿军》报并展开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具有相当参考价值。但总体而言,大多流于一般性介绍,鲜有更深入的具体性论析。笔者认为,对《志愿军》报的研究仍有较广阔的拓展和深化空间。笔者从一位红色收藏家手中获得了一份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这是70多年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直接见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但学界迄今对此几无论及。有鉴于此,本文试对朝鲜停战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进行初步考察,以期为此后推进志愿军新闻报刊史研究提供一定助益。

 

19501019日,志愿军肩负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军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为了更好地开展抗美援朝战争的宣传报道工作,活跃政治空气,增强部队战斗力,1951115日,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创办《志愿军》报,并由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写报头。

 

《志愿军》报的基本任务为“贯彻志愿军党委及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的领导意图,交流与总结各部队的战斗经验和工作经验,表扬英雄模范,鼓舞战斗热情,揭发缺点改进工作,并反映广大战士的意见和要求”。办报方针是“宣传战争性质,加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以提高觉悟巩固战斗决心;宣传仇视、鄙视、蔑视美帝国主义的思想,以提高必胜的信念;宣传战争规律性,宣传制胜的战略战术思想,以鼓舞部队争取战争的胜利;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以鼓舞士气;介绍军、政、后勤及各兵种战斗、技术和工作经验,以改进工作;加强政策纪律教育,以提高部队遵纪守法的观念;供给战地文娱材料,以活跃部队情绪”。初创时期的《志愿军》报“设一位正式编辑和12位见习编辑和记者”,“发行由志愿军政治部宣传部发行股负责”,“创刊号为四开八版形式”。此外,志愿军党委还提出了普遍开展通讯采访工作,各级军政首长必须亲自为《志愿军》报撰稿,稿件必须经过审查等要求,并将组织阅读《志愿军》报作为各级宣传部门及政治干部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按照上述要求,《志愿军》报成为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党的政治工作的一把利刃,被志愿军官兵称为“我们的好战友”,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为总第194期,报头左角印有“庆祝朝鲜停战的光荣胜利!坚决执行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将军的停战命令!”的鲜红字样,报纸共四版,各版均围绕庆祝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而展开,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介绍停战谈判过程,宣告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朝鲜停战谈判的过程迂回曲折,停战协定的签订是在“以打促谈”的方针中实现的。毛泽东曾深刻指出:“同他们讲和是不容易的。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中人民英勇顽强的军事斗争下,吃尽了苦头,他们所发起的“绞杀作战”“细菌战”“金化攻势”等接连遭受失败,而朝中军队所发起的金城战役又沉重打击“联合国军”。“军事方面,美国侵略者处于不利状态,挨打状态。如果不和,它的整个战线就要被打破,汉城就可能落入朝鲜人民之手”。因此,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实时跟踪报道朝鲜停战谈判过程,介绍了1953726日、27日朝鲜停战谈判期间朝中代表团所发布的公报内容。

 

第一,宣布停战协定的签字方式及生效的具体时间。朝鲜停战谈判朝中代表团所发布的公报指出:“朝鲜停战协定已由谈判双方完全达成协议,双方订于七月二十七日朝鲜时间上午十时,在朝鲜板门店由我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与对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先行签字,然后送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分别签字。”这意味着朝中军队和“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切敌对战斗行动将完全停止,朝鲜停战终于得以实现。此外,双方在停战协定中还商定了停火时间、协定及其附件及补充协议的生效时间,“均一律于正式签字时间的十二小时后起、亦即七月二十七日朝鲜时间下午十时起生效”。

 

第二,向世界庄严宣告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依恃“实力地位”的美国大搞霸权行径。但在朝鲜战争中,却遭到朝中人民的迎头痛击。朝鲜停战谈判朝中代表团发布公报,规定:“从七月二十七日下午十时(朝鲜时间)起,双方控制下的一切武装力量就要完全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在停火的同时,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议的一切其他条款,也一律生效。停战协定规定,双方司令官要分别在他指挥下的军队中采取一切必要的办法,以保证他的所属部队彻底遵守停战协定的全部规定。停战协定各条款,在没有被双方共同接受的修正与增补,或没有被双方政治级和平解决的适当协定中的规定所明确代替以前,是继续有效的。”这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世界霸主、自由世界的“领袖”——“山姆大叔”,在朝鲜战场上完全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和“威风”。美国前总统胡佛面对在朝鲜战场的失败曾沮丧地说:“联合国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也承认他是“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这是对朝鲜战争失败无可奈何的哀叹。

 

二、头版头条全文登载金日成和彭德怀共同签发的停战命令

 

为遵循朝鲜停战协定的相关规定,金日成和彭德怀联名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布了停战命令。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全文登载了停战命令内容。

 

首先,停战命令明确阐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停战命令指出:“经过了三年抵抗侵略、保卫和平的英勇战争,坚持了两年争取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停战谈判,现在已经获得了朝鲜停战的光荣胜利,与联合国军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强调这是一场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反侵略战争。英雄的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在保卫自己国家独立、民族尊严上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横蛮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抗美援朝战争是中朝两国人民团结一致反侵略斗争的正义战争,正义之战必胜。

 

其次,停战命令号召全体作战官兵要继续提高警惕,严防敌人重新进行军事冒险,破坏和平。停战命令指出:“在联合国军方面尚有一部分好战分子,尤其是李承晚集团对朝鲜停战的实现深感不满,因而对停战协定的签订极表反对。为此,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同志必须提高警惕”,“坚决保证朝鲜停战的实现和不遭破坏”。明确强调这一点尤为重要。事实上,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李承晚集团坚决反对美国杜鲁门政府的以停战谈判结束战争的立场,认为“朝鲜战争是韩国在美国的援助下实现朝鲜半岛统一的绝佳时机,错过这一时机韩国将面临国家长期分裂的危险”。为此,李承晚集团开展了一系列破坏朝鲜停战谈判的活动。但当停战成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既定方针后,李承晚不得不开始权衡“单独北进”和“通过停战换取利益”这两张牌,以期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在美国满足了其提出的种种条件后,李承晚表示不会为停战谈判设置障碍,不会破坏停战谈判。1953727日,李承晚政府第三任谈判代表崔德新没有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这是李承晚政府不承认朝鲜政府、坚持“武力统一”的对北政策的体现。这也使得朝鲜南北双方的博弈和敌对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停战而并未终战,朝鲜半岛始终笼罩在战争危机下,随时可能发生新的战争。

 

最后,停战命令有三条,是停战实现后全体官兵的行动指南。一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海防部队全体人员,应坚决遵守停战协定,自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廿二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十二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在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廿二时起的七十二小时内,即停战协定生效后的七十二小时内,全线一律自双方已经公布的军事分界线后撤二公里,并一律不得再进入非军事区一步”;二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海防部队全体人员应保持高度戒备,坚守阵地,防止来自对方的任何侵袭和破坏行动”;三是“凡为执行停战协定而进入我军控制地区的军事停战委员会及为联合观察小组所属人员、中立国委员会及其所属人员以及联合红十字会小组所属人员,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人员均应对之表示欢迎,负责保护其安全,并在其工作上予以积极协助”。这三项命令表明了朝中军队遵守停战协定的严正立场和光明磊落的胸怀,旨在推进朝鲜停战协定的实施,以巩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果。

 

三、简要概述朝鲜停战协定中的主要条款及其内容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中简要介绍了朝鲜停战协定中的主要条款及相关内容,分为协定本文和附件、附图。

 

朝鲜停战协定文本除序言外,共有五条:

 

序言中主要意思是双方的司令官完全同意协定中的各项条款,并规定协定“纯属军事性质”且“仅适用于在朝鲜的交战双方”。

 

朝鲜停战协定第一条是“关于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的条款”。主要规定:“确定一条军事分界线,双方由这条线各后退二公里”;“双方都不能在非军事区里,或自非军事区,或向非军事区进行任何敌对行为”;“任何军人和平民都不准越过军事分界线……但‘军事停战委员会’及其所属人员,‘中立国监察委会’及其所属人员,以及经过‘军事停战委员会’特许进入非军事区的其他人员、物资与装备,有出入非军事区与在非军事区内移动的完全自由”。

 

朝鲜停战协定第二条是“关于停火与停战的具体安排的条款”。有七项规定:一是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12小时起,完全停止在朝鲜的敌对行为;二是在朝鲜停战协定生效后的72小时以内,双方都自非军事区撤出一切军事力量、供应与装备;三是在朝鲜停战协定生效后10天内,自对方在朝鲜的后方与沿海岛和海面撤出一切军事力量、供应与装备;四是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军事人员,但现在在朝鲜的部队或人员可由其他部队或人员替换;五是停止自朝鲜境外增援作战飞机、装甲车辆、武器和弹药;六是成立军事停战委员会,“负责监督停战协定各项规定的执行以及协商处理任何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等”;七是成立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负责监督、观察、视察和调查双方军事人员的轮换和武器、装备、弹药的替换”。

 

朝鲜停战协定第三条是“关于战俘的安排的条款”。其中规定“在停战协定生效后的六十天内双方把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完毕,不得加以任何阻难”;而对于没有直接遣返的战俘,应“从其军事控制下释放出来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按照68日双方签订的战俘遣返协议,“凡一切坚持遣返的病伤战俘须予优先遣返”。此外,第三项条款中还介绍了“战俘遣返委员会”“联合红十字会小组”“失所平民返乡委员会”的人员结构组成以及各个委员会所肩负的使命任务。

 

朝鲜停战协定第四条是“向双方有关政府的建议”,主要内容则是“为保证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双方军事司令官兹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签字生效后的三个月内,分派代表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等问题”。

 

朝鲜停战协定第五条是附则,“规定关于修正、补充本协定的权力,及协定生效的日期、时间”。

 

朝鲜停战协定的附件、附图主要是双方划定的军事分界线附图和关于中立国遣返战俘委员会的协定。

 

朝鲜停战协定是靠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英勇顽强、并肩抗敌,用一场场战役战斗的胜利打出来的,协定的签订宣告了中朝人民保家卫国的胜利以及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计划的彻底破产。《志愿军》报对朝鲜停战协定的宣传介绍,及时把捷报传达至一线志愿军官兵手中,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志愿军官兵的斗志。

 

四、发表社论,坚决拥护金日成、彭德怀共同签发的停战命令

 

社论是报纸的心脏与灵魂,它反映的是编辑部的基本立场。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志愿军》报编辑部刊发了一篇长达2500余字的社论——《庆祝停战实现,坚决执行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将军的停战命令》,热烈庆祝朝鲜停战的实现,坚决拥护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将军签发的停战命令,高度颂扬了朝中人民保卫和平、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并且指明了停战后的斗争方向。

 

首先,社论庄严宣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社论指出:“朝鲜停战的实现,乃是朝、中人民在以苏联人民为首的全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支援下,坚持奋斗,打退了侵略,保卫了和平,坚定不渝地奉行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政策的结果;同时也是美帝国主义奴役全朝鲜和进而进攻中国大陆的武装侵略计划的失败,外交上陷于孤立和内部困难增长的结果”。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自始至终都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之战,朝中人民用血肉之躯和强大信念证明了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的正义之战必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侵略扩张的霸权行径必然是死路一条。

 

其次,社论深刻总结了停战命令的内容和意义。社论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朝鲜北部的民主基地,保卫了我们祖国的和平建设,打乱了敌人发动新的世界战争的阴谋,取得了打败具有优势装备的美帝国主义侵略军队的各方面的丰富的经验,对于远东及世界的和平事业作了巨大的贡献”。社论在论述停战协定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深刻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部分好战分子对停战协定的签订极表反对,需要提高警惕。停战命令中所规定的三项要求,就是我们停战实现后的行动纲领。此外,社论还强调,要坚决执行停战命令,“正确地认识朝鲜停战实现后的形势和任务,保持高度的警惕,保持高度的戒备,坚守阵地,为停战协定的全部实现,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而继续努力。一切以为停战实现就万事大吉,因而麻痹松懈,放松警惕,放松斗争,不考虑整个斗争情况和斗争需要而强调个人利益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最后,社论简要回顾了朝鲜停战谈判和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过程。社论明确指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是经过我们进行了巨大的斗争才取得的,对于它是只有斗争,而不能有任何幻想的”,“斗争中得来的胜利,也只有在斗争中才巩固;已得的重大的胜利是斗争中得来的,今后的更大的胜利也还是要在更好的斗争中才能取得”,指明了朝鲜停战实现后的斗争方向。

 

社论虽然只是对金日成和彭德怀发布的停战命令的提炼,但它忠实地体现了停战命令文本的含义,是一篇研究朝鲜停战命令的重要历史文献。

 

五、刊发志愿军战斗英雄的文章,诠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也锻造出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刊登了五位志愿军战斗英雄撰写的关于庆祝朝鲜停战伟大胜利的文章,号召全体志愿军官兵继续努力、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而奋斗,深刻诠释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第一,热爱和平、保卫和平,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为正义而战的朝中人民永远不可战胜。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王彦林在《我们赢得了朝鲜停战的光荣胜利》一文开篇即说:“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日夜盼望的朝鲜停战,今天实现了,这是一件令人十分高兴的事,这是我们保卫神圣的和平事业又一次巨大的胜利”;“朝鲜停战今天所以能够得到实现,就充分证明了为正义而战的朝中人民,永远是不可战胜的,保卫和平的斗争必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高度肯定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以及赞扬了全体志愿军官兵使命的神圣性。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郑长华在《坚决执行停战命令》一文中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做了深刻剖析,指出“帝国主义者只要到它认为有利的时候,它是可以随时撕毁条约,卷土重来的”,号召全体志愿军在胜利面前要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守阵地,防止来自对方的任何侵略和破坏行动,坚持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而奋斗到底。坦克部队功臣陈代富在《提高警惕,严防敌人的破坏行动》一文中也指出:“敌人是狡猾的,不讲信义的,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今天庄严地签订了停战协定,明天它也许就撕毁了协定”,“双方停火了,但这绝不是说从此以后就太平无事了,我们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停战协定,一方面还要监视敌人不让它破坏停战协定。它如果敢于破坏停战协定,制造冲突事件,我们一定要好好教训它”。这些认识充分彰显了志愿军官兵保卫和平、抵抗侵略、斗争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第二,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努力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志愿军官兵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模范共产党员、国旗一级勋章获得者杜占山在《胜利应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一文中深刻阐释了党的领导、人民的力量、个人功劳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胜利的取得是要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的”,“个人的功劳在保卫和平的伟大事业中来看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要永远服从党的领导,克服一切和革命利益相抵触的个人主义的思想情绪,才能永不掉队,做一个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在党的旗帜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生动彰显了志愿军官兵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第三,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人民奋不顾身、同仇敌忾,如“兄弟般地相互支持”,并肩作战。一等功臣徐金生在《继续团结好朝鲜人民》一文中深切回顾了中朝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三年来,朝鲜人民一直像父母一样地热爱我们,在战争中,他们虽然遭受了严重的灾害,但是他们毫不气馁,仍旧顽强地和敌人进行斗争,积极支援我们……他们说:保证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不缺粮食、弹药。朝鲜的老大娘,年青的妇女冒着炮火的封锁,爬山涉水给我们送水,送饭”,充分地体现了中朝人民休戚与共、鱼水情深的情谊。此外,文中还指出,中朝人民的团结是牢不可破的,过去依靠这种团结,打败了占有优势装备的敌人,今后也要更加牢固地增进这种团结,以争取新的胜利。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虽然只是一份44版、长390毫米、宽265毫米的油印报纸,但作为志愿军的“新闻发言人”以及朝鲜战场的“真实记录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意义。一方面,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扩大了朝鲜停战伟大胜利的社会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志愿军官兵的战斗意志。《志愿军》报通过对朝鲜停战谈判最新进程的跟踪报道,对朝鲜停战协定主要条款及其内容的概述介绍,以及发表社论庆祝朝鲜停战实现等方式,激发了全体志愿军官兵的战斗热情,愈发坚定了为保卫朝鲜停战协定彻底实现、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而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志愿军》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宣传贯彻党中央抗美援朝的战略方针政策、统一全军思想和意志、交流与总结各部队的战斗经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而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当日出版的《志愿军》报则更是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直接见证,富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总之,这份70多年前的珍贵报刊,是一份深化抗美援朝史研究特别是志愿军新闻报刊史研究的一手史料,值得进一步挖掘分析。

 

注释从略,完整版请参考原文

 

作者:李良明 吴清华,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当代中国史研究》2024年第3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