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就是独立、自主、平等、务实、不畏强权、不惜一战、不搞霸权、互利互惠
点击:  作者: MRAnderson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发布时间:2018-12-07 15:24:18

  

1.webp (26).jpg 

 

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史上有三件标志性事件:一是“紫石英”号事件,二是抗美援朝,三是尼克松访华。“紫石英”号事件,向英国宣示了中国的主权,意味着中国要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说了算;抗美援朝,向美国宣示了朝鲜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意味着中国要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说了算;尼克松访华,意味着中美苏三足鼎立形成。虽然中国实力最弱,但是天下胜负,取决于中国和那一边结盟——中国地位类似当年韩信在楚汉相争期间的地位,“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多说一句,今天,中美俄三国的关系仍然如此,不过中国已经从老三,进化为了老二。究其原因,这其中既有苏联自己领导人的愚蠢,也有中国毛泽东以后的领导人的努力。)今天外交的基础是当年毛泽东打下的,这一点毋需置疑。

  

要分析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外交,首先要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国家,控制着广大的殖民地。美国是最强的工业国家,不过其工业能力暂时还没有表现为军事实力。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苏联,也都有强大的实力。英国很难维持自己的殖民地,颇似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形势。理论上存在国联,实际上国联就是一个摆设,连提议设立国联的美国自己都不加入。当时国家之间,解决争端,靠的是坦克、战斗机和战列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二战后被雅尔塔体系取代。二战末期,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举行秘密会议,划分势力范围。战后,美英势力范围内发生了禅让,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了昔日大英帝国范围内的最高领袖。美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操纵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控制石油资源,垄断高科技工业,采取贸易剪刀差、控制经济命脉、周期性金融打击、推广美元债务等经济殖民的方式,取代了英国的直接殖民。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殖民成本,也提高了压榨殖民国家的效率。表面上看,大批亚非拉国家获得了独立,实际上,这些国家长期处于不利的经济地位,向美国源源不断地提供利润,长期处于世界经济金字塔的底层,陷入经济困境难以自拔。苏联方面其实也类似。在苏联主导的经互会国家内部,也存在类似美国与落后国家之间的金字塔关系。不过,因为苏联实力弱于美国,所以经互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如美国构建的经济殖民圈规模和影响力大而已。 

 

维护美苏控制的两大经济殖民圈的,是军事联盟。美国领导北约,苏联领导华约。因为有了核武器,两国都能把对手打回石器时代,所以大规模的热战暂时打不起来。但是,在冷战期间,代理人战争、武装干涉、向对方势力范围用兵,从未停息。 

 

雅尔塔体系时代,处理国际关系名义上有联合国安理会,遇事需要大国集体同意。实际上,联合国无非是一个小国卖选票,美苏找合法性的地方。决定联合国投票结果的,一是钱,二是枪。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国都是插标卖票的。美苏之间的冲突(比如古巴导弹危机),在联合国是解决不了的。对美苏来说,可能的时候,利用联合国给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占领道义的制高点,找不到合法性的时候,就甩开联合国,自己直接干。

  

两个带头大哥,彼此都有核武器(苏联的晚一些),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有自己的军事联盟,都有自己的经济殖民圈。想要得到其中任何一方的援助,就要接受对方的附加条件,都可能成为大国间争斗的炮灰、大国利益的牺牲品或者被大国压榨的经济殖民地。

  

除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势力以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国(包括印度),组成不结盟运动组织和77国集团,产油国则结成欧佩克组织。这些小国结成组织的初衷是抱团取暖。实际上,和任何松散的民间组织一样,这些组织内部因为缺上统一的权威,注定存在激烈的争权夺利。许多小国两头吃糖,甚至多头吃糖,骑墙摇摆。不仅如此,同一组织内部的个别小国之间还偶尔发生热战。如果美苏的插手,这些热战往往演化为代理人战争,最终旷日持久,导致生灵涂炭。这些组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具体到中国,形势更不乐观。雅尔塔会议瓜分了中国。外蒙独立、东北归于苏联的势力范围。蒋介石控制的区域,则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虽然名义上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争度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实际上连本国的领土都保护不了。1840-1949年,中国的对外战争鲜有胜绩,中国的抗日战争虽然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牵制了数以百万计的日军,但是最终战争的胜利,却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取得的。当时,中国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地位,说话也没人当回事。巴黎和会也好,雅尔塔会议也好,涉及到中国的内容,都牺牲中国的利益。中国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其他国家自然也不会把中国的利益当回事。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怎么办?

  

毛泽东的选择是独立、自主、务实。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国,就难免被别国出卖,为别国作出牺牲。这样的教训很多,比如蒋介石被英美出卖失去外蒙,比如中共被苏联出卖几乎被蒋介石屠杀干净。国际上,这样的例子更多。再说,一个统一的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是任何一个大国不愿意看到的。分而治之,是各国对待中国问题的潜规则。所以,相比蒋介石选择美国,王明选择苏联,毛泽东选择独立自主,更有骨气,更成熟,也更能维护中国的利益。(在毛泽东的时代,虽然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不如今天,但是当时的外交人员显然不会说出:“美国是世界领导者,中国愿意和美国合作”之类既没有头脑也没骨气的话的。)

  

虽然世界上也存在金字塔,但是把受压迫国家统一起来,反抗美苏压迫,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些小国,很容易就被美苏分化瓦解,出卖其它同盟国家的利益。再者,发达国家的社会底层,在国内是受压迫者,在世界范围看,则处于全球金字塔的中上层。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往往乐于维护这种金字塔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弱国联合起来,或者希望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不容易。这一点,在列宁时代就已经证实了——欧洲各国的无产者在帝国主义的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相比推广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解放无产阶级,增强本国的实力,维护本国的利益,是更务实的做法。这一点,在斯大林的时代,就已经是苏联的外交原则了。在“今日之友,明日之敌”的时代,成熟的政治家的外交政策,都奉行实用主义原则,以利益划线而不是教条化地以意识形态划线。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莫不如此。以毛泽东这样经历过军阀割据,从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成熟政治家,经历过与苏联的合作与斗争,在外交上自然也是实用主义者。在国内斗争期间,他一向坚持“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国际斗争中,也是如此。毛泽东接见尼克松的时候曾经说过,他喜欢与美国的右派打交道——很显然他不会以意识形态划线,胡乱投靠苏联或者美国。

  

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关键时刻,毛泽东是绝不吝于一战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绝不是靠施舍得来的,而是靠战争赢得的。从1949年到毛泽东去世,先后发生过“紫石英”号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炮击金门、珍宝岛事件、中苏新疆冲突、中印战争、西沙海战,支援过越南抗击法国、美国,为了领土和主权,中国与外敌发生了多次战争或武装冲突。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和其他四个都动过手。美苏都曾经多次叫嚣要对中国采取核打击,毛泽东从未退缩,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时,一旦毛泽东发出“悬崖勒马”、“勿谓言之不预”的声音,其它国家都要掂量掂量分量。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还是大量依靠了毛泽东时代的遗产。1982年,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香港无论怎么样都要回来,”中国怎么会有这样的底气?英国为什么会最终妥协?须知,当时英国刚刚打完马岛战争,大获全胜。不难想象,英国妥协的原因,除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毛泽东时代解放军的战绩也是关键性的筹码。可以说,有毛泽东时代的强势和战绩,才有邓小平时代纵横捭阖的基础。 

 

这并不是说当时的中国是好战,扩张的。多数情况下,与其它国家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虽然手握大棒,还要面带微笑。四处树敌,穷兵黩武,对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没有一点好处。没有美苏的默许,其它国家夺取了殖民地,也很难能守住,相反军费开支却会暴涨。可能的情况下,中国愿意与其它国家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1.webp (25).jpg

概括起来,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就是独立、自主、平等、务实、不畏强权、不惜一战、不搞霸权、互利互惠。

  

实现独立、自主、平等、务实,要有相应的实力。如果自己没有实力,或者自己的实力是由强国的实力衍生出来的,本国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外交政策。有了独立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基础,才可能有独立的外交政策。军事力量和经济基础越强,外交越好开展。

  

世界丛林金字塔之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强国,还是弱国,都是靠实力说话的。这种实力是以军事为基础。弱国无外交,外交需要军事的支持。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得不到。反过来,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则可以在战场上得到。如果军事上弱于对方,那么只能经常屈从于对方,双方之间的外交关系必然是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条约必然是不平等条约——强国有能力让弱国签订城下之盟,弱国的选择只能是主动接受不平等条约,或者被强国打败接受更不平等条约。(多说一句,战国七雄,秦国的外交最成功,原因无它,秦国的军事实力就是秦国开展外交的基础。)如果自己的军事力量源自对方的支持,那么任何外交也谈不上,只能无条件服从。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那些积极参与世界经贸合作的国家,变成多国经济循环的一个零件。大多数弱国都处于不利的经济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核武器时代,经济战场正在逐步取代军事战场。通过封锁、禁运和金融打击,造成敌对国家经济内乱,引发政治动荡,已经成为美国越来越常用的武器。使用这种武器,美国不必承担巨额军费,稳赢不输。对那些被打击的国家来说,则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再多说一句,俄罗斯现在就遇到了困难,美国不使用军事力量打击俄罗斯,但是可以使用经济手段打击俄罗斯。而且,这种打击还让美国获利颇丰。)

  

与蒋介石不同,毛泽东深知外力是靠不住的,所以他并不依赖外力:有外援,锦上添花,没有外援,自力更生也可以。反映一国外交地位的不是出席国际会议的座次,或者国联或联合国的虚席。弱国的外交,要争取在本国领土内,自己说了算。强国的外交,要争取在本国的领土之外,照样说了算。军事不如人,经济依附于人,就是在自己的领土上,也很难说了算。没有足够的实力,搞以夷制夷,类似一群狼在研究如何瓜分羊的时候,羊主动参与其中,引发狼的内讧。虽然狼之间可能彼此牵制掣肘,但是羊最终难逃被吃掉的命运。

  

有一种说法,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曾经提出把琉球群岛交给中国,蒋介石考虑再三,没敢接受。许多人为此惋惜。实际上,蒋介石的做法是明智的做法。以中国当时的实力,根本无力收回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全要仰仗盟国的支持,这样的情况下,得陇望蜀很可能被迫在其它方面做出更大的让步。(当时,斯大林拒绝参加中美英苏四国领导人会谈,蒋介石当时很可能猜到斯大林要提出对中国不利的要求,所以拒绝中国参会。他应该也能猜到,美英为了让苏联参与对日作战,则要牺牲中国的利益。在他看来,罗斯福给予中国琉球群岛,不过是牺牲中国利益的一种补偿。这种情况下,收下琉球群岛,便更难拒绝美英支持的苏联对中国的领土要求。)某种意义上讲,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都是狼商量怎么吃羊的会议。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也不过是一只羊。

  

因为毛泽东不倚赖外力,所以许多时候,能做到蒋介石做不到的事情。比如,统一中国,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倚赖外力。这就是依附于欧美力量的蒋介石难以统一中国的原因(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中毛泽东解析军阀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关系,把军阀混战难以统一的原因分析得很清楚)。当年解放军兵临长江,斯大林曾经建议毛泽东划江而治,毛泽东没有听从,而是挥师南下。很显然,如果当时解放军在长江止步,抛开华南、华东不说,统一西北、西南、西藏,都是不可能的。中国仍将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毛泽东能够拒绝斯大林建议的原因,在于毛泽东的力量不是来自外援,而是来自国内。再比如,1958年,美国干涉黎巴嫩,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毛泽东的反应就是炮击金门。一阵炮击下去,金门驻军伤亡惨重。美国军舰为蒋介石军舰护航,向金门运动补给。毛泽东炮击蒋舰,美舰抛下蒋舰,掉头规避。这时,蒋介石就知道自己再次被美国出卖了,反攻大陆没戏了。毛泽东的力量来自本土可以一直打下去,蒋介石的力量来自美国,除非美国支持,否则无力反攻。

  

1949年以后,中国虽然解放了,但是国力仍然虚弱,在世界丛林中并不安全,位置也很低。中国当时的目标,是维护本国基本利益,不断增强国力。中国最终的目标,是爬上金字塔顶峰,或者拆散世界金字塔(那就是世界大同,实现共产主义了),后者比前者更遥远。不过,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实力。

  

解放以后,毛泽东一直注意建立自己的独立的经济基础和国防力量。短期内,从无到有建设独立的经济基础离不开外来援助。(当然,副作用就是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的时候,使中国本来就处于困难时期的经济雪上加霜。当时借助苏联力量是不得已,但也照样付出了代价。)从那以后,中国对外来经济援助一直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有利于我则利用之,不利于我则拒之门外。 

 

外交成功的标准不仅仅是维护本国领土与主权完整,还包括能抓住各种机遇,不断扩充本国实力。势均力敌的时代,各国其实都是在耐心等待机遇。一方面不能让对方有机可乘,一方面要能做到利用其它国家内乱、国力虚弱、有求于我等机遇扩充本国实力,甚至“乘你病,要你命”(比如二战以后,苏联趁机在东欧扩展,美国接管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比如苏联解体,北约东扩)。 

 

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断利用美苏争霸带来的各种机遇,增强实力,一直是毛泽东时代外交的方针。其实,这种方针不过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之中关于红军如何在困难重重之中发展壮大的思想,在国际大环境中的翻版。有人认为毛泽东依靠苏联,后来有和苏联闹翻了,在东北和新疆动手,和美国打仗,后来又和美国合作,是一开始选错了合作对象。这样的观点,只看到表面分分合合的现象,看不到毛泽东借助美苏争霸,不断为中国谋求最大利益,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本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毛泽东的外交思路和外交方针,就不难理解毛泽东时代的外交政策,波澜壮阔的外交史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否则,只能觉得波诡云谲,充满矛盾。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