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一种奇怪的说法,谓中国古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卧,没有椅子也没有床。床和椅子都是胡人传来的。其实这类说法纯属一知半解的胡说!
床是牀的俗字。东汉《说文》以床为坐具:“牀,安身之坐者。”但是东汉的《释名》则谓:“人所坐卧曰牀。牀,装也。所以自装载也。”上古的床是载具,可坐可卧。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古代的床形制颇详细,略云:古代的床是卧具,但人也可以坐于其上。床的形态与几相似而较低矮,多了两条横木(桄)。“安身之几坐也。牀之制略同几而卑於几,可坐。故曰安身之几坐。牀制同几,故有足有桄(横木)。”宋《广雅》说:“栖(身)谓之牀。”《通俗文》说:“八尺曰牀。”】
关于床的最早文献记述,在《易经·剥卦》:“剥牀。”王弼注:“牀者,人所以安也。”
战国著作《孟子》中记录了上古的大舜与床有关的一个故事:“象往入舜宮,舜在牀,琴。”舜的弟弟象走进舜的寝宫,舜坐在床上,弹琴。(这里的“琴”字是名词做为动词。)
明代的《广博物志》说神农氏始做床,吕望发明了榻。
榻的出现略晚于床。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是专指坐床的。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和陕西绥德汉墓石刻中,皆有坐榻的图像。
榻,实际就是板凳和座椅的前身。《释名》说:“长狭而卑者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通俗文》说:“三尺五曰榻,独坐曰枰,八尺曰床”。
从商代的甲骨文推断,商代已有床。但是床的出土实物,则有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楚国的漆绘围栏大木床。这是目前所见最早并且保存完好的实物。此大木床由床身、床栏和床足三部分组成,周围有栏杆,栏杆为方格形,两边栏杆留有上下床的地方,长2.18米,宽1.39米,但是足高仅仅0.19米。这张床又大又矮,适合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这种漆木豪华的大床,显然是贵族用品。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室内已经具有席、床、几、案的组合格局,秦汉依然。汉代以后,床榻已经较为普遍地进入普通民居,供人坐、卧、寝。
山东安丘汉画:床(1982《文物》杂志)
床与榻在功能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床略高于榻,宽于榻,可坐可卧;榻则低于床,窄于床,有独坐和两人坐的。与床能坐能卧不同,榻仅供坐用,后进一步演化就变成板凳和座椅。
魏晋延续了秦汉时期居室以床榻为起居中心的方式。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屏风与床相结合而形成带屏床,也是这时出现。
晋代女史箴图的床
唐宋时代床榻的新形式不断出现,唐代又出现了栏杆床,上有帐幔,造型雍容华贵。
五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图右可以看到一件三围屏式大罗汉床
韩熙载坐于椅榻之上
后来又发明三屏以至多屏的屏风榻,极受贵族人家的宠爱。此时期床榻的高度已经大大增加,床体也变大,与今天的床已相差无已。
(2016-03-16)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