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美国的成功归结为政府无所作为,甚至有的学者用《国富论》来解释美国的经济成功,是对美国经济发展历史一无所知的表现。美国搞的是市场经济,但是美国的成功首先不是市场经济的成功,美国的经济奇迹首先不是市场奇迹,恰恰相反,美国的成功是对《国富论》说“不”的成功,是“美国学派”的成功。
美国政府同市场的关系,被中国知识界和媒体做了许多不真实的介绍。如同美国的“民主”一样,有些人介绍的,是自己脑袋里面想象的美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现在把真相简单地介绍一下。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最市场化的经济。我们就客观地来看看美国经济崛起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美国人在前殖民地的废墟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他们书写了属于自己时代的奇迹。分析这个经济原因,对我们中国人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奇迹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把美国的成功归结为政府无所作为,甚至有的学者用《国富论》来解释美国的经济成功,是对美国经济发展历史一无所知的表现。美国搞的是市场经济,但是美国的成功首先不是市场经济的成功,美国的经济奇迹首先不是市场奇迹,恰恰相反,美国的成功是对《国富论》说“不”的成功,是“美国学派”的成功。
18—19世纪,美洲产生了那么多的国家,搞的都是市场经济,为什么美国成功了?关键的差别就是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对《国富论》的理论和模型说“不”,而南美许多国家在二战以前几乎抄袭了《国富论》中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模式。
第一,从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美国从刚独立的13个州,到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再到今天的衰退有许多的经验和教训。国家的发展,经济战略固然重要,国家的整体战略更加重要。美国立国就把国土的扩张定为国策。假如美国没有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购买从西班牙、墨西哥、法国和俄国手中获得大量的国土,假如没有当初对印第安人无所顾忌的掠夺,美国今天就是一个位于大西洋岸边、风景秀丽、经济发达、规模相当于欧洲中等大小国家的美洲旅游胜地。仅此一点,就不能把美国的成功归结为市场的成功。
第二,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美国经济发展史上有三次重要的转型。有的成功了,成了美国登上霸权宝座的推手;有的失败了,成了美国衰落的原因。
第一次是1812年的对英战争,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战后美国实施了第一次转型,大规模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并用保护主义、国内市场、高关税、高价格、高利润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同时用高于欧洲的工资吸引欧洲的人力资本。在此之前,刚独立的美国搞的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信奉的是亚当 • 斯密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和二战后刚独立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只不过是大英帝国的原材料产地和工业品市场,一个“出口导向”的经济。如果没有这一次政策和战略上的转型,美国可能会沦为美洲大陆上的另一个发展中国家,变成英国的经济殖民地。这次转型除了推动美国经济转型以外,还让美国走上了一条相对而言“高工资”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相对旧大陆而言,缓解了贫富悬殊。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战略所依赖的低工资不同,美国的发展没有把低工资作为竞争的基础。当然所谓的“高”是相对于当时的旧大陆而言,不是相对于生产过剩而言。对生产过剩而言,它还是低工资。所以,它缓解了生产过剩,而不是消除了生产过剩。
第二次是罗斯福时期,政府大范围深层次地介入经济,通过政府干预缓解贫富悬殊,实施强力的财政驱动,抑制金融泡沫,推动全面的创新,在短短的几年就使美国经济总量翻了几乎一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最终登上超级大国的宝座。
第三次是里根以后的所谓新自由主义和所谓的经济转型,加剧贫富悬殊,缚住看得见的手,把金融当成经济增长的引擎,搞金融泡沫,导致了经济长期的泡沫化、空心化和低增长,成为美国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全面危机。
从这三次转型可以看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讲辩证法。前两次转型增强了政府作用,在1812—1979年100多年的历史里面,美国经济获得惊人的发展;而第三次转型大幅削弱了政府的作用,导致了漫长的经济衰退。
第三,从政府突破市场经济低增长的压力角度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方式也有三次转型。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不断加剧贫富悬殊,导致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导致低增长压力。政府必须帮助经济寻求吸纳过剩的渠道,缓解相对贫困和经济增长的矛盾。为此,美国政府也有三次转型。第一次就是通过土地和人口扩张政策来吸纳市场经济内生的过剩;第二次就是用缓解贫富悬殊和财政投入的政策,限制市场的消极作用,来吸纳过剩;第三次,从1980年开始,废除许多政府必要的干预,淡出财政驱动,试图通过金融市场,通过“创造财富”,让财富效应来吸纳过剩。前面两种政府干预成功地吸纳了过剩,第三种是失败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第一种战略是无法复制的,第三种是不应该复制的。
第四,从政府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角度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和产业升级是美国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从独立开始,美国政府就直接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美国土地国有,它利用免费赠予土地的方式,创立了许多公立大学,并以同样的方式资助了许多“私立大学”,比如哈佛。为了减少开办成本,同时把文化在辽阔的土地上扩散,美国政府把许多大学办到乡村,并以此为中心发展出许多中小城市。南北战争的实质是让南方现代化,改变南方作为英国原材料基地和工业品市场的地位。没有这次产业升级,美国不可能是今天的美国。对此我们在前面有许多叙述,就不重复了。
第五,从政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必多说。独立开始,美国政府就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独立——铁路兴起)成立了许多港运局,疏浚河道,修建港口,兴建运河。美国迄今最大的运河就是在1817年开始兴建的。在1812年战争以前,是私人公司在新建运河。但是到了战争爆发时,成就不彰,严重影响美国国内的物流和战争物质的运输。战争结束后,运河建设就作为公共工程大面积铺开。在铁路兴起以前,疏浚的河道,开挖的运河,兴建的港口,星罗棋布,为美国早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设施。其他三个阶段是:19世纪的铁路建设时代、20世纪的高速公路建设时代和20世纪的航空时代。美国政府推动航空建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是不限于这几个方面:支持飞机的研发,美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搞“成本加”推动研发;大规模的采购,兴建大量的机场(美国的航空港都是公共产品),帮助航空公司发展,帮助飞机制造商开拓国际市场,摧毁竞争对手。
第六,从政府和某些产业关系的角度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产业控制。比如军工。从公开的资料看,美国政府用了许多私有公司,但并非放任自流。美国国防部对这类企业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而且在不断加强。这种管理细致到为企业制定员工的行为准则、保密守则,等等。连它的专利、技术等等都受到政府的控制,不能按市场规则转让。(2)产业保护。没有美国政府的资助和保护,美国的汽车行业和钢铁行业早就消失了。现在美国依然把没有多大市场竞争力的钢铁行业定义为核心产业。(3)全面的产业支持。比如高科技。我们前面有过详细的叙述。
第七,从政府控制主要经济资源的角度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土地国有在美国的成功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可以这样讲:即使美国政府上面种种都做到了,没有土地的国有,美国也不可能成功。土地国有带来了土地财政,可以用于推动经济,维持低税率。美国在进入20世纪以前没有个人所得税,部分归功于土地国有。土地国有让经济发展的级差地租回流社会,而不是极少数人。土地国有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低成本进行。土地国有可以在同等的财政投入下办更多的基建工程。还有,美国从别人手中夺取土地收归国有,没有在农村产生一个所谓的“乡绅”阶级。从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的现状看,这样一个土地所有阶层是经济发展的障碍。
这个清单还可以开得很长,比如政府同医疗产业的关系,政府对医疗市场、价格和规则等等都有严格的控制。但是,上述七点,从早期开始就对美国经济历史有过长远的影响,所以单独列出,以澄清那些关于美国经济“奇迹”的有意无意的误解。美国的成功不是市场经济的成功,是市场经济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
【黄树东,察网专栏学者,本文的基本观点在黄树东近期出版的新书《制度与繁荣》中有详细的论述。《制度与繁荣》,2018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授权察网发布。原标题《美国政府和市场的真正关系》】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