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怎么破?杜祥琬倪光南都来支招了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23 13:14:57

 

       621日下午,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科学传播沙龙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五位科技界重量级嘉宾发表演讲。

 

沙龙旨在分析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理性认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呼吁科技界产业界集中力量奋力攻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那些受制于人的核心技术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对此各位科技大咖都会有何看法?我们又该如何摆脱被卡脖子的逆境?

应提倡使用国产仪器设备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近对卡脖子的讨论比较多,这不是新问题。历史上,买不来、淘不来的核心技术常常会使得我们自己下大决心搞出来。反之,买得来的常常自己做不出来。

在我国,尖端仪器设备多半靠进口。这些技术也有人做,但要想走向规模化的应用,中国要有好的生态。例如,应提倡使用国产仪器设备,尽管它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这些毛病只有用才能发现,只有用才能改进,只有用得够多才能赶上世界最好的、质量最高的仪器。

举个例子,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高平均功率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攻关了七年,一直很苦恼不达标,近来在一批中青年的努力下达到了预定指标。尽管不排除从国外买,但是如果我们自己研制成功了、试用了,就要鼓励各个单位积极使用。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得国产化,但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颠覆性技术要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不被卡脖子,也会有互通有无的实力。

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常用的桌面操作系统有三种,相关评估显示,国产Linux系统最安全,只有1条风险,Win10最差,8条风险都有,Win7好一点,有6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主张采用国产操作系统,你可能不够习惯,但从安全的角度,国产操作系统应该大力推广。

我们的桌面系统被wintel(即Windows-Intel架构)垄断,但短板补齐需要时间,网信领域软硬件的发展过程要经历不可用” “可用” “好用三个阶段。产品经过实用的检验,才能在运用中发展成熟。如果永远不用,永远不可能好用。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目前国产软硬件大多已达到可用并正向好用发展。

建议一些项目进行自主可控的评估。回答三个问题:有没有第二家供货商?掌握核心代码吗?没有供货怎么办?我们希望企业所有的产品都应该有备份能力,性能可以没有国外系统优秀,但可以应付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广泛应用的产品才是成功的

 

王光秋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天骄航空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我在国内商飞工作五年,对航空领域了解比较多。这个领域不光要有资金,还要有技术积累,像罗罗、GE公司都是一百多年的老公司,它们还不断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就更不用说了。

在航空领域,尤其是军用航空领域,中国还面临不少挑战。军民两用航发产品和技术出口基于瓦森纳协议。一台发动机软件、原程序里面的相互关系、复合材料、碳纤维被限制,高性能树脂,制造、加工技术也被限制,发动机实时监测等些也不许对中国出口。

罗罗公司开发的新技术,风扇、涡轮盘、粉末盘等对我们都有限制。我们现在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研究论文很多,科研成果很多,在应用转换上,应用我们自己发动机飞的相关报道并不多。

以上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报道不报道,报道多少,是科研进行时,还是科研工作完成时都不重要,关键是你做没做出来一个真正应用的产品,而且要广泛应用的产品才能够说明你成功。

论文、专利数量上去了

为什么创新能力却没上去

 

王革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预测所所长

我们在2013年对1500余项技术进行的一次调研表明,我国领先的技术195项,并行技术355项,跟踪技术599项,因此,中国科技水平总体判断是:三跑并存、跟踪为主。通过梳理美进口的100项高技术产品,结合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现状,我国面临的主要短板主要集中在制造、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

为什么这些年,论文上去了、专利上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却没上去?产业层面,日韩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比例约为13,高的领域达到18,他们在引进时更注重消化吸收,我国引进和消化吸收比例为31,引进为主,消化吸收不足;评价体系方面,以创新的质量,创新在经济中的贡献导向不足;项目形成方面,技术评价、专利分析等对项目形成前的深入分析不足。

如果国际上技术路径已经被堵死了,或没有更好路径就不应立项。我们正在研究通过新的工具、方法,使我们对未来的一些战略方向找得更准。

除了这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刘亚东

科技日报总编辑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技术亟待攻克,是否有共性原因阻碍了我们发展这些核心技术。我想是的。

首先,我们缺科学的武装。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有联系。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阻碍了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中国自古以来只有技术传统,而没有科学传统。技术发明靠的是经验的积累,或许还有灵机一动。而科学发现是建立在系统的研究、专业的训练的基础上。

其次,我们缺乏工匠精神。中国人多,但传统文化里瞧不起匠人,轻视操作和轻视实践的思想根深蒂固。

再次,我们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浮躁、浮夸是中国科技界的瘟疫。我们很多科研工作者坐不了冷板凳,耐不住寂寞,总寄希望于走捷径,弯道超车。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经验,少走弯路是对的,也是应该做的。但是更多情况下弯道超车是伪命题,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