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仔细梳理习近平的公开言行,此番言论并非其兴致所至的即席发挥。在不少场合,习近平都态度鲜明地表达出对传统的重视。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力量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风格。
人民日报社近日组织编写了《习近平用典》一书,揭秘了习近平最常用的历史典故。书中收录了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引用的典故135条,并逐条对其背景义理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解读,是了解习近平语言风格,执政理念的重要参考。
2013年11月26日上午,习近平参观孔子研究院。
◎借古警今: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习近平《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典出】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下》
【解读】《周易》亦称《易经》,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周易?系辞》是孔子阐释易理的文字,这段的意思是,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
这种忧患和责任意识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底色。“全党必须警醒起来”,2012年习近平一上任就为全党敲响了警钟。紧接着,习近平发出“整风”动员令,并从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腐败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引用《道德经》中的名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再次告诫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学会“下先手棋”,方能立于不败。
◎重拳反腐: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习近平《摆脱贫困?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典出】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则其以私罪至某,赃罪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复过误,适陷于深文者也。——苏辙《上皇帝书》
【解读】句中的“腹心”即肚腹和心脏,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意思是,清除百姓的祸患,如同去除自己的心病一样。苏辙把百姓疾苦提升到“腹心之疾”的高度,意在说明“去民之患”刻不容缓,不可稍懈。
“不是没有掂量过,但认准了人民的期待。”对人民群众来说,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特权现象无疑就是“祸患”,也最令人痛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打虎拍蝇”,既防止“纵蝇为害”,也决不“养虎为患”;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用实际行动激浊扬清,回应着人民的期待。
◎推行法治: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习近平《在新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典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解读】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度”,就是有法度。韩非子把“奉法”作为治乱兴亡的关键。本句典语的意思是,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现代社会表明,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如何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习近平引用韩非子的论述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领导干部和立法、执法、司法者要秉公执法,在实践中贯彻法治思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官治官: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典出】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王通《中说·礼乐篇》
【解读】《中说》是一本哲学著作,体例效仿《论语》语录式。这句典语的意思是,以权势交友的,权势逝去了,交情也随之断绝;以利益交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
领导干部如何交友?习近平用这句古语给出了遵循。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兄弟”,坚决杜绝低俗的“投桃报李”行为。有的领导干部跌入腐败犯罪的泥坑,原因就是交友不慎。“孙悟空把唐僧放在那,用金箍棒划一个圈,妖魔鬼怪就进不来了,自己要给自己划一个圈。”
同时,习近平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一文中强调“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习近平用此三字道出了当官的法则,强调领导干部要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能否干干净净干事,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经常面临的重大考验”。
◎习式外交: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典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解读】孟子的这句古语意思是,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孟子指出,物品的价值有的相差五倍、十倍,甚至千倍、万倍。倘若你将它们同等看待,就是扰乱天下。
习近平在多次场合引用过这句古语,要表达的都是“多样性”的思想。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树叶;一片沙漠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沙粒。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国有各国的历史,怎么可能千篇一律?既有卢浮宫也有故宫,既有金字塔也有大雁塔,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才能吸引眼球,这是中国人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的道理。正所谓“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每个国家都可以也应该根据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转载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