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管党治党 > 阅读信息
袁国荣|形式主义的最大危害:底层人在屎上雕花,管理者在屁中寻香
点击:  作者:袁国荣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11-25 14:11:10

 

据说,65岁的法国发明家Christian Poincheval因为嫌弃每个人体内放出来的屁太臭,于是花费了八年时间,终于研制出了新型屁味改良药片。

 

一种能让屁味儿变得更芳香的药片。

 

这个药片有一个特别精灵鬼怪的名字——“灵巧小妖”。

 

“灵巧小妖”可以减轻消化过程,给屁添加香味,让本来臭不可闻的屁闻起来就像刚刚采摘的玫瑰花或者是雨后田野里紫罗兰的味道,据说最新的发明还能让屁闻起来就像吃了巧克力。

 

 这些药片用有机配方制成,包括蓝莓、茴香、海带等。 故事讲到这里,估计大家都已经忍俊不禁:这世上竟然真有人闲得如此蛋疼。

 

是的,八年时间,屎上雕花终不累,屁中寻得一缕香。

 

 这种人,这种现象,放在企业和基层组织里,它就叫“形式主义”。

 

所以,我们常说形式主义的最大危害:就是大张旗鼓地、特认真地干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  

 

监督检查、开会、写材料、填表格、留痕迹"

 

一位国企基层员工的吐槽让人触目惊心:"我现在干的90%的工作,都是为了免责。"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开个会讨论讨论”。

 

 于是,大事小情,事前有会议,事中有会议,事后还有会议。

 

不是在开会中,就是准备要开会。

 

最终,会议室里一天到晚处于“会议中”的状态,俨然成为了员工的第二办公室。

 

再就是,“工作没做好不要紧,材料是必须一定要写好”。

 

因为需要应对各种检查,调研,学习,培训,台账……

 

PPT也要做得漂亮,动画、插图、音乐、图表、柱状图一个元素都不能少”。PPT报告也要写得语句华丽,词藻优美,对仗工整。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那就还有比实际工作更见成效、更形式主义的东西。

 

那就是,事事都必须“强迫留痕”。但凡干点事,都要留下点证据。

 

拍照、录像、签字、盖章,一样都不能少,醉心于文字工程。评比,考核,巡查,整改,汇报,回头看,再整改,周而复始……

 

仿佛在说:"我不是怕你们不信,我是怕将来追责时没证据。"

 

 基层员工所有的形式主义,都是在“屎上雕花”。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程序正确,取悦领导。

 

如果说这些底层的形式主义,“屎上雕花”还都只是在基层中泛滥。那管理层的形式主义简直就是“屁中寻香”的始作俑者。

 

 当“数字经济”火了,一些企业高层的形式主义也开始紧跟新时代,玩出了新花样。

 

“重塑标准;数字化转型;智慧平台;BSS系统;ERP系统;GS财务系统;智慧管理;云办公”,等一大批新词、怪词如井喷般汹涌澎湃。

 

提倡无纸化办公,结果是打印纸一箱又一箱的买回来,浪费更严重了。

 

有国企员工反映,当公司上了「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前出差报销是填纸质单子走一遍流程,现在变成了先填一遍纸质单找领导签字、再拍照上传过一遍系统流程再审一遍。等网上流程审完后,再把纸质单送财务归档,这就是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EXCEL搜集变成线上搜集,搞个汇总查询功能,EXCEL装个插件就能解决的事情,在很多公司就变成了“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一体化、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当管理层遇上大数据时代,于是央国企有了自己专属的APP

 

以前是各种会议、检查、材料,现在好了,摇身一变,成了各种App、小程序、工作群,美其名曰数字化转型,实际上呢?

 

各种APP流程打卡,员工笔记本上记录一堆账号密码。十几分钟的工作,数字化要干两小时,成了基层员工最苦不堪言的痛。

 

大力提倡智慧化办公。

 

基础考勤,管理,考核都数字化,智能化,本来一句话就能搞清楚的事情,现在要各个APP上点半天,还得通知领导线上去审批。

 

设置一堆线上审批流程,一个业务需要十几个部门领导审批,层层管层层卡,每个领导都要提几条意见,基层办事痛苦不堪。

 

花费上千万,开发一套数字管理系统,再弄个驾驶舱,BI报表加上大蓝屏,配一些动态柱状图,再附上一些动态表格数据。

 

效率和效益恁是没提上来,但大屏幕的逼格却格外扎眼。

 

“数字化”本身没错,错在了急于求成。

 

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为了制造新的形式主义。

 

否则,数字化就像是企业管理中“屁芳香”的药片,虽然屁好像变香了,但本质还是一个“屁”。

 

当新事物发展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就会导致高层用“形式主义”来达到一些不科学的决策目标。

 

形式主义愈演愈烈,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官僚主义思想在作怪。当卖伞的掌管了下雨后,世界就不再有晴天了。

 

形式主义为什么难对付?

 

当官僚主义加上层层加码的形式主义,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怪象:

 

人人都很忙,可看不到实际成效。

文件越来越多,可问题依旧如故。

会议开个不停,可决策依然低效。

 

更可怕的是,这种状况就像一颗“幽灵粒子”,正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迭代升级。

 

作者:袁国荣;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