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新华网评: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必须警惕
点击:  作者:张浩然、刘怀丕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0-08-13 12:41:33

 

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表面上看是“低调做人”“沉默是金”的文化生态在基层扎根蔓延,本质上则是官僚主义结出的“恶之花”。无论主题是负面还是正面,基层干部都要求匿名,正是官僚主义在基层的“一体两面”。

1.webp (4).jpg

 

面对上级调研,反映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不愿说出核心问题;面对问卷调查,电子版的还能多写几句,手写的怕笔迹暴露就“意思意思”;面对记者采访,“不提自己的名字”成为愿意发言表态的前提。当前,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正在加剧,必须引起警惕。

 

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表面上看是“低调做人”“沉默是金”的文化生态在基层扎根蔓延,本质上则是官僚主义结出的“恶之花”。无论主题是负面还是正面,基层干部都要求匿名,正是官僚主义在基层的“一体两面”。

 

干部“匿名化”折射基层治理两个困局。

 

 

一是问责泛化,担心被追责。一些基层干部为了保护自己,选择主动成为官僚主义“从犯”,导致说真话就会被惩罚成为恶性循环,这正是被上级官僚主义所害的表现;在有的地方,谁提出问题就必须带有解决措施,谁反映问题就被要求解决问题,因此如实具名反映问题,被视为一种负担,成为基层干部最不愿选择的一种方式。

 

二是评价机制不健全。有的地方官僚主义盛行,基层干部工作干得好坏与否,不是以实绩为标准,而是掌握在个别人手里。当遇到出经验表成绩的时候,基层干部往往不敢抢“风头”,自愿被“顶替”,让掌握评价权者露脸,这也进一步助长了吹吹拍拍的官僚主义恶习。此外,有些“正面典型”未必经得起时间检验、政绩工程可能是盲目上马,干部露脸反而等于给自己“埋雷”,担心被“秋后算账”。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真实信息流通的渠道被截断,谎言或夸张言论就难免流传,真正待解决的问题就越发难以暴露。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一旦成为风气,不但不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让人讲真话,天塌不下来。遏制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重在让干部考核机制更加科学合理,让容错免责机制更加畅通运行,从根源上鼓励干部讲真话。只有解了压、松了绑,基层干部才会能说、会说、敢说,才能把“真”字经念得越来越好。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