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蒋跃飞:马克思主义应该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思维方式 ——兼谈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看法
点击:  作者:蒋跃飞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8-11 08:05:27

 

1.webp (11).jpg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具有决定性影响。不同政治立场、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决定了一个人看问题、分析事物的对错、深浅和宽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全世界广大无产阶级翻身求解放的理论,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而强大的思想武器。作为共产党员不仅要掌握和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去认识和分析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抓住问题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要习惯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我们的头脑,养成科学而正确的思维方式。

之所以要这样的提出问题,是因为我们党是一个拥有9300多万党员、领导和管理着拥有14亿人口国家的大党。从九千多万党员的年龄结构看,占多数的骨干应是八十年代后期到2010年代后期大学毕业年龄段的人。这些人除了政史等专业的外,其余的基本没有系统而深入的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即使是有所涉猎,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过后便束之高阁。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在党员干部中没有系统而深入的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活动,因此,总体上看党员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普遍不够,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赋予我党的历史性要求。这一缺陷也是这一时期党员干部队伍屡出各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根源。因此,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党员的思维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而紧迫了。从现实需要来看,当务之急应着力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其内容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三大领域,是关于世界的完整而全面的理论阐释。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于个人只有善于从哲学高度思考问题,从战略高度观察问题,从政治高度处理问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中保持清醒并立于不败之地。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用物质来理解世界统一性的世界观,它强调世界和规律的客观实在性,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坚实根基和科学的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人们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发展变化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取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其中每一条原理,都能给我们深刻而有益的启示。学好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定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在认识社会方面,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使得唯心主义被驱除了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领域这个最后的“避难所”,历史唯物主义(简称唯物史观)的发现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一次划时代的伟大贡献。恩格斯把它看作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列宁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5页。)正是由于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才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因此,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作了精辟论述,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规律,勾画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不可能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阅读了一些马克思的著作就自然产生了,而是需要经过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过程后,产生了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使命认同才能形成。具体说,就是从立场、观点、方法,到思维定势都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精神。

首先,要确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并不标榜自己的理论具有所谓“普世价值”,而是公开申明这一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所以,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首先要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才有具备了思维正确的这个“根本的问题和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也才具备了树立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的前提条件。

其次,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距今已过去一百多年了。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刻的影响了人类,改变了世界。它深刻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推动和指导了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现实的发展,使得共产主义由“徘徊于欧洲的一个幽灵”到“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摘自《共产党宣言》);由一种社会运动,到可以与资本主义世界分庭抗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及其阵营的建立;一个积贫积弱的东方大国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武装,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到今天成为一个屹立在世界舞台中央的社会主义强国。所有这些,都雄辩的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强大的生命力。而贯穿于其中的理论观点,理所当然的就要成为每个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做不到这点则很难说一个人已经有了正确而成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充其量不过是党的一个同路人而已。

第三,必须善于自觉的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参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毛主席也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问,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秘诀在哪里?回答是,就在于我们的看家本领,即我们创造性的应用了马克思主义。检验一个人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如何,关键在于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和解决变革社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进而推动工作健康发展,而不是夸夸其谈的背诵几段语录为自己装门面。

第四,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言简意赅,既是唯物论,也是辩证法和认识论,也体现了唯物史观的要求,毛主席对实事求是曾有过经典的阐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已经成为我党长期坚持的思想路线,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上升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做工作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离不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总之,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也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看家本领”。

三、 关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几个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色和强大生命力集中的体现在它时刻关注广大无产阶级的现实革命运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作家多次指出:“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当然要面临着许多不同以往的新课题,但是,一些老的问题仍然还顽固地存在着,在新时代的今天,这些老问题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进行关注解决,否则必将影响乃至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

1,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共产党宣言》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马克思还指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也指出“承认阶级斗争,同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99页)毛主席也谆谆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可见,这一问题本来很简单,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然要坚持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但是现实却是另外一种景象:在我国,近二三十年来,意识形态领域基本不提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即使是明显的属于这类问题,也不这样定性。谁一提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就被围攻,被说成是“极左”,而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言论却大行其道,污蔑、抹黑党史、国史的谬论甚嚣尘上。例如在2014年9月,中国社科院王伟光院长在《红旗文稿》上发表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的文章。文章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并没有熄灭,强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并不输理。此言一出,国内的大小公知们群起而攻之,歇斯底里的进行攻击甚至谩骂。令人遗憾的是,有关主管部门并没有公开发声,也没有组织有力的反击和批判。怎样把握和处理这样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017年9月,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个时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尖锐斗争,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这个伟大斗争都包含什么呢?他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2019年9月3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总书记提出的这“五个凡是”,哪一个就其性质来说不属于阶级斗争的范畴呢?当然,在进行这些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现在我们一般不采取过去那种疾风暴雨般的群众斗争方式,而是提倡用法律、纪律、政策、舆论等手段进行。特别是要注重斗争的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总之,我们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阶级斗争这根弦,要善于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政治敏锐性。

2、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人类社会历史是谁创造的?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主张英雄史观。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豪杰、帝王将相创造的,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才能等精神因素决定历史发展进程;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由英雄人物背后的精神力量创造的,是天命或绝对精神的外化。英雄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愚人,缺乏意志和思想,只能被英雄人物支配。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状况决定和制约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因而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列宁指出,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仅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根源,因而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因此,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国《宪法》规定,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现实生活中,在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上,普遍存在着违背唯物史观和党的主张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一些领导干部要么独断专行,高高在上,丢掉了人民公仆的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的人因此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要么唯书唯上,机械的按上级领导的指令办,一切以领导满意为原则,不为下级和群众着想,结果使得工作推进不力,甚至导致涉稳事件。二是一些干部甘做群众的尾巴,不去教育引导群众,而是一切都听大家的,以“简单的多数”做决策,自己不担当。结果造成工作偏离方向,使得上级和群众都不满意,自己还要承担工作失职的责任。因此,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本功,须臾不可丢掉。

3、关于对建国后三十年的评价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是共产党人思考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违背这一要求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在如何评价“建国后”前三十年成就的问题上,党内和社会上有些人出于不良的动机,罔顾事实,视而不见。在去年纪念建国七十周年的宣传中,中央电视台《数说中国》栏目在宣传建国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时,对从1952年到1979年期间的发展数字显示为零,全部抹煞。这一不尊重事实,不实事求是的恶劣做法,激起了公众的愤怒,一位老同志直接打电话对他们进行了质问和谴责。怎么看待这三十年,1982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的很清楚,“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决议》还例举了这期间取得的十大成就,这都是铁的事实,是不容抹杀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可见,树立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对于我们辨别理论是非和历史是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件事也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动摇,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还需要有坚定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切实做到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

总之,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深用好,做到政治上更加坚定,理论上更加精通,实践上更加笃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