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的政治和社会心理来分析,如果人们感觉本国货币币值长期呈下降趋势,物价呈长期上涨趋势,那么人们对未来社会稳定程度的预期会大幅下降。人们对政府、社会、国家的信心不完全是建立在一连串发展的数据、数字上,更多的是建立在对现实的感受和对未来的预期上。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一个社会中,即使贫富差距较大,但如果物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欧美发达国家许多基本生活日用品的价格接受政府指导,生产原料的国际市场价格如果出现波动,通常会由政府为生产企业提供补贴),民众的生活相对能够得到较为稳定的保障(如居住、教育、医疗等基本方面),即使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是那么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稳定的压力。反过来说,如果物价长期维持上涨趋势,即使每次上涨的幅度很小,即使贫富差距不大,即使腐败现象较轻,仍有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
现在有观点认为,只要收入增长的速度超过物价上涨的速度,大众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因此推断出大众对社会是满意的。这种推断完全忽视了社会的构成是复杂的、多角度的现实。
我们过去较偏重于从经济角度分析社会走向,较少从政治心理和社会心理角度分析社会走向与大众的要求和预期。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并不只是由一些经济发展的数字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数据并不自然构成社会稳定的根源。大众对未来的心理预期才是稳定的源泉。古人一再强调“安居乐业”,这四个字包括了极深刻的政治含义,这是几十代人在上千年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反复验证出来的。任何一个成熟的政府首要的是通过各种运作保持物价稳定,币值稳定,这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根本途径之一。
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刚由农村进入城市时,之所以能够迅速稳定住城市的局面,获取城市居民的民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稳定了物价,政府的公信力迅速建立起来。而国民党之所以在城市迅速失去民心,除了腐败问题外,控制不了物价是其在城市和经济上失败的重要原因。在美国学者撰写的《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一书中,分析了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几大原因,物价被列为其中之一。无论该作者的分析是否准确,其观点值得后人深思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