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是药神》刷爆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领导人非常重视,随即作出批示:加快抗癌药降价保供。但,窃以为,作为民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老百姓的生老病死问题不是一两句批示就可以解决的,医改后国民看病贵、看病难的情形存在已久,政府是时候拿出可行的方案,予以彻底解决了。
先来看两组数据。据网上可供收集的公开资料,2016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含计划生育)1315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7%,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3182亿元的4.1倍,说国家不关心民生疾苦、不重视医疗投入,确实有点冤枉。除国家投入外,另据报道,2017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5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增长远超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一倍有多,看病如何不贵、不难?
依此上述两组数据,按2016年末全国人口13.82亿人,连国家财政支出和个人自付部分合并计算,全国居民每人的年医疗保健费用平均为大约2360元,而且其中包括了相当部分没有病痛、没去医院看病的中青年人。
为何国家财政每年投入的医疗费用越来越多,但老百姓却感觉越来越病不起?关键在于越来越虚高的药费。
以前我说过,若干年前,某大民营制药企业老板曾经想聘请我去当总经理,虽然后来没去成,但从其口中,我了解到这个行业的大概情况,生产成本为一元的药品,到患者手中,大约要卖20元,毛利率约为2000%,翻了20倍。药价虚高,药厂老板需要高利润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多的开支,在于企业本身数量庞大的销售人员和驻各大药房、医院促销员的员工工资和高额提成,各批发、零售环节商家的费用和利润,各种灰色支出,还有巨额的宣传广告费。政府在这方面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善于作为,大量的财政支出,被民营和外资药企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甚至间接帮他们支付了巨额的宣传广告费。
作为一个老企业人,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按正常的生产、销售环节,生产成本为一元的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终端零售价为两元,整个链条毛利率为100%,已经足够了。为何在医药行业,价格如此虚高、毛利率惊人?个人认为,这是完全抛弃了计划经济,把老百姓的刚需放给市场自然调节所造成的必然恶果。
假设,如果起码在医疗行业,部分恢复计划经济,基本的医疗用药,由国家组织国有药企按需求有计划地生产,直接打通药厂——医药批发公司——医院这个通道,减少中间环节,省去大量销售人员工资、提成、回扣和宣传广告费等项支出,使药品零售价只是现在的10%,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国家每年节约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11838亿元,老百姓每年的医疗费用支出只需104.8元,按全国14亿人口计算,即使恢复到毛泽东时代的全民免费医疗,也只需国家每年财政支出合共2782.6亿元,比现在的13154亿元还节省了10371亿元。
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迎刃而解,国家又可以大幅度节约财政支出,皆大欢喜。这样的方案为何不实行,依然很顽固地完全抛弃计划经济,推行完全化的市场经济,是不懂得作为,还是故意不为?我不得而知。
(作者:林汉波,广州诺普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获“2013中国经济人物”荣誉称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