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司马平邦|国务院新方案预示中国2028年碳达峰
点击:  作者:司马平邦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4-08-05 16:21:50

 

1.jpg

 

当年作为央媒记者,柴静与丁仲礼院士的那一大段对话言犹在耳,但十几年后,中国将彻底粉碎美西方国家以碳名义加诸中国的发展阴谋,而且还会倒转天罡,丁仲礼一直在,柴静跑到哪里去了?
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份《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方案里提出,到“十五五”时期,也就是2026-2030年,中国实现碳达峰后的3个阶段性工作目标,都哪3个呢?
一,到明年,2025年,碳排放相关统计核算、监测计量能力得到提升,为“十五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实施碳排放双控奠定基础。
二,“十五五”时期,即2026-2030年,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三,碳达峰后,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中和目标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区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的碳排放管控要求,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
在二阶段和三阶段之间,前者是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后者是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前者是推动中国达到碳达峰,后者是推动碳达峰之后稳中有降,所以,这里头最关键的就是何时能碳达峰?必然是在2026-2030年之间的某一时刻。
另外,这个《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还明确提出,要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方案里已经对地方基层的碳排放双控提前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共有6个大项,其实也很细致:
一,完善碳排放相关规划制度;二,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三,探索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预警管控机制;四,完善企业节能降碳管理制度;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六,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现在,国务院的这个方案在海外媒体引起了相当大震动,震动处在于,方案里明确,中国要在2026-2030年的某一时刻实现碳达峰,什么是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全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了,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接下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不再主要依靠传统能源供给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碳达峰时刻到底是在哪一刻呢?
美国一家智库全球能源监测组织,在7月12日曾发布过研究报告,你别看美国人在务实限碳上一踏糊涂,它的智库还是在线的,这份报告里说,今年中国兴建中的公用事业规模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容量达到了339吉瓦(GW),占全球总量的64%,即三分之二,而排第二名的美国却只有可怜的40吉瓦,中国是美国的8倍多,而中国的燃煤发电比例也同步降至新低。
美国人报告里称,即使中国不再兴建更多的水电站——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以中国的建设速度,只凭太阳能和风能,也会使中国在2030年底前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容量实现增加两倍的全球目标。
美国的政客们和媒体们在今年初以来就疯狂炒作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但现在让他们非常尴尬的是,中国的碳达峰目标已经指日可待,而对美国来说,这个目标还遥遥无期。
而根据另一家美国智库亚洲社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的劳里·糜伟(Lauri Myllyvirta)研究员的分析,他说中国今年5月份的发电量里有53%来自燃煤,较去年的60%创下了历史新低,而有44%来自非化石燃料,糜伟说,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的碳排量其实已经在去年达到了高峰,以后会一直往下走。
糜伟的报告说,5月份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比例上升到了12%,风力发电量上升到了11%,其它非化石燃料发电来源中,水力发电占15%、核能占5%、生质能占2%,而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今年5月直接下降了3.6%。所以结论是:如果目前快速的风能和太阳能部署持续下去,那么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会继续下降,反过来会使中国在2023年便达到碳排高峰。
2023年中国即已碳达峰,这是个石破天惊的大结论,其实就是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还没缓过神来。

2.jpg

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异军崛起,发展之神速出乎意料
在7月下旬,第16届全球碳定价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市场和政策高级分析师哈米尔·巴哈尔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最高,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领军企业隆基绿能的战略管理中心总经理谢天博士说,现在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到2050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将反过来比煤电低76%,比核电低73%,比陆上风电低15%,而中国更是有望在2028年提前实现碳达峰。
要知道,中国既定的碳达峰国家目标是2035年,按谢天的说法,就是将提前7年实现,这实际也是与国务院《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目标相吻合。有些国内媒体把这个方案解读为确保2030年实现碳达峰,这种理解其实有误,因为它说的是在“十五五”期间,即2026-2030年期间某一时刻实现碳达峰,这里面尤其是那种乐观的预期不能被忽视。
糜伟研究员的研究看来还是过度乐观了,依常识,凡是美国人对中国过度乐观的评价里面总是要埋着雷的,所以不需要太当真,你当真了,就可能马上触雷了。但是,在2026-2030年期间实现碳达峰,这是写进了国务院正式文件里的,所以才会对西方国家产生强烈震撼,我相信这种震撼接下来会一步步显现。
这个方案里说了,在2026-2030年中间的某一时刻之后,中国将会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来制定经济发展目标,而不是跟经济增长相连的目标,就是说未来二氧化碳排放减少量会成为一个像GDP产值一样的绝对目标,而且,中国政府已经用上面的那个方案,把这个未来的政策取向部署给地方政府了,相信各级专业机构很快就会出台一系列涉及各行各业,尤其是涉及到能源企业和制造企业的全新的以碳排放减少量为绝对值的行业新标准,而这些标准一开始看似是全中国的,但其实处于减碳革命至高点上的中国,会使用全球最为强大的实体工业和制造业体系,输出中国标准为世界标准。
这对全人类的环境生活来说是极大的幸运,但对整个西方世界来说可能是一次灾难。
不说别的国家,就说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二的美国,美国2024年兴建中的公用事业规模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容量是40吉瓦,只有中国八分之一,再过4年,即使美国的这个发电容量翻一番,甚至达到中国四分之一,那时候,老中忽然从天而降一套全新的将碳排放减少作为经济发展绝对目标的新标准,那时候大概率是提倡制造业回归的特朗普执政吧,好家伙,在老中的标准照射下,老美就成了全球的碳魔鬼,为此美国将不得不对自己的传统能源生产依新标准进行自我阉割。
碳减排、碳达峰和碳中和,从阴谋论上说,这本来是美国和欧洲给2000年以后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挖的一个大坑,但现在看似过了“十五五”,准确地说是过了2028年,中国会反过把这个大坑倒扣在美国和欧洲的头上,说难听点,中国不但要还它们一个大坑,还要扣它们一个坟包。
如此想来,接下来的“十五五”,将是一个新传奇的5年。
在国务院的这个方案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的第六项,是“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即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就是中国要用更高级的智能手段管理碳排放,那时候美国和欧盟像今天这种打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就给加上100%甚至是200%的进口税的办法,肯定是不好使了,你们造的那些破汽车一旦进入中国的碳足迹体系,那就是一堆碳垃圾,大家还是来买碳足迹清清白白的中国汽车吧。
还有,第四项的“完善企业节能降碳管理制度”,用词很温和,但细想想也将令美西方恐怖,中国自己达到碳达峰,然后再推出一系列将碳排放减少作为绝对目标的新标准,那些仍然依靠传统能源组织生产的美西方国家,最后为了保障生产,就只能花大价钱向中国购买碳排放权,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制造的产值是G7国家总和,这意思就是说,中国在获得了足够的经济回报的同时,把自己一部分碳排放权让度给G7国家,这个冗余是完全够用的。
其实,碳交易这事当初也是美西方为了限制中国,给中国人挖下的一个大坑,我估计过了2028年,中国人也会还它们一个大坑再加上一个大坟包。
忽然想到,当年作为央媒名记,柴静与丁仲礼院士的那一大段对话言犹在耳,但十几年后,中国将彻底粉碎美西方国家以碳名义加诸的发展阴谋,而且还会倒转天罡,赢得新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先机,我们知道,丁仲礼先生一直都在,柴静女士这时候又跑到哪里去了?不出来再解读解读翻译翻译吗?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司马平邦说”微信公众号,有删改,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