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
85岁的两院院士李德仁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中心对此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最热烈的祝贺
最衷心的喜悦和最诚挚的问候!
李德仁院士是我国遥感测绘领域的战略科学家,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后更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航空摄影测量系。1982年,赴联邦德国进修,师从国际著名的摄影测量和遥感专家阿克曼教授,在波恩大学首创被命名为“李德仁方法”的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在斯图加特大学仅用两年半时间就攻克了关于误差可区分性理论的人类测量学百年难题,完成了通常需要五六年才能完成的博士论文和学位课程,并荣获斯图加特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历史最高分。1985年谢绝了国外科研院所的邀请,毅然回国、到母校任教,致力于推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和遥感、导航基础理论和科技创新;尤其是推进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工程)策划、论证、立项和实施,组织攻克了航天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数据高精度处理与制图等系列核心技术,参与发起和推动研制、建成了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积极倡导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PNTRC)融合,发展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东方慧眼”工程)和时空信息大数据增值服务,实现我国航天遥感的跨越式发展。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全面启动实施。李院士作为高分专项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专项副总师,领导参与了该专项的顶层设计,并带领团队开展了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攻关,经过10年建设,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系统的自主可控。
从2013年4月首颗“高分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今天,高分专项已成功发射14颗卫星,每颗都具备独特的观测能力,涵盖了光学、雷达、红外、高光谱等多种技术类型,拉动了新一代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我国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好了技术和人才储备。
李院士表示,做了10年,他们把中国的光学遥感的分辨率提高到0.5米。“满足了国家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大众老百姓的需要,也支撑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李院士说,遥感卫星通俗地讲就是给卫星装上了看地球的眼睛,它可以从太空看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看得越清晰,获得的可用信息就越多。遥感技术的用途十分广泛,从城市规划、农业管理、气象预警、灾害监测到国防建设等领域,无不与遥感技术息息相关。
近年来,李院士带领团队积极开展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并同步启动了珞珈系列科学试验卫星工程,目前已经研制发射了四颗珞珈系列卫星。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中国遥感卫星看地球更清晰了。
李院士说,他和科研团队计划在未来打造一个拥有252颗卫星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希望到2030年,让全球更多的人享受中国卫星带来的优质服务。这个“星座”由四种卫星组成,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连在一起,可用于农业、交通、采矿、海运、智慧城市、智慧农村等,构成一个对地观测网。“建成这样的一个快、准、灵的地球观测网络,为整个国家的强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文章整理自人民网、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热烈祝贺中国高分观测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李德仁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4-06-26•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