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文化教育 > 阅读信息
刘俊德|学习毛泽东:不妨从老人家的胜者定位学起
点击:  作者:刘俊德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06-19 11:28:39

 

毛泽东,作为世界级伟大政治家、最伟大军事家,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理论家,中国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他是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历史以及诗词、书法等等为一体的一座巨大宝库。学习他老人家,无疑对于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面对这样一座巨大宝库,我们从哪里学起呢?笔者建议,不妨从他老人家的“胜者定位”学起。

 

(一)关于毛泽东主席的胜者定位

 

经作者多年思考,认为毛主席有一个值得重视和学习的胜者定位。这个胜者定位就是:永远将革命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定位为最终胜利的一方,并且明确、简洁、生动而又精准的给出具体概念和口号,用于动员、组织和鼓舞革命军民,给革命队伍和人民群众注入强大的必胜信心。

 

而且,无论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也不论革命力量的强弱,都能做出这样的定位。可以说,终其一生,我们都是在其胜者定位下,充满着胜利信心和阳光心态前行的。中国人民何其有幸啊!

 

(二)小石头:这是在进军井冈的路上对革命队伍的第一个定位

 

1927920日,在决定秋收起义部队1500余人,不再攻打大城市长沙,而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力量,再图发展时,也就是在上井冈的路上,毛泽东在面对全师人员的动员中说:“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一块儿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儿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1

 

这就是以一千多人面对蒋介石的全国政权和数百万军队的情况下,给自己队伍的第一次定位:小石头。强大的敌人则是大水缸。小石头虽小,但肯定处于不败之地;大水缸虽大,但肯定不可能是终胜者。因为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只有小石头打破大水缸,不可能大水缸打破小石头。这就像小老虎和大肥羊一样,不管过程如何,最终只能前者吃后者,不可能后者吃前者。即我们胜利只是个时间问题。

 

在这样一种定位和信念下,一千多人的革命队伍开上了井冈山。

 

(三)星星之火:给革命队伍的第二个定位

 

1930年初,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对革命形势的悲观思想,以给林彪回信的形式,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印发部队干部,对广大指战员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阐明了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我们这里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可以说,该文通过科学分析和总结两年多井冈山革命实践,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基本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为红军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在这里,星星之火和广袤的原野,在逻辑上同小石头和大水缸一样,只有前者可以燃遍后者,而不可能前者被后者所燃烧。当然,其对比性更加鲜明,也更加直接和确定。我们是星星之火,我们一定可以点燃全国。这种明确定位乃至形成的心理暗示,无疑会给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位同志,都注入必胜信心和美好期冀,也可以说,必将发挥神奇的润物细无声的重大而持久的加持作用。特别是当大家读到文章结尾处“但我所说的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2〕这诗一般的至今让人心动的激情四射之语,怎能不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呢?

 

(四)汪洋大海:在抗战初期对我抗日军民的定位

 

全面抗战开始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进攻,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大片国土迅速沦陷,中华民族真的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一时亡国论也甚嚣尘上。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看到如平型关、台儿庄等胜利后,又盲目乐观,企图速胜日本,即主张所谓速胜论。那么,中国的抗战前途究竟如何,能否胜利、怎么胜利?在此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领袖毛主席发表了其光辉著作《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不仅指明了抗战的前途,阐明了抗战的总战略,而且天才性地预见了战争的三个阶段、战争态势的演进及我军的基本战法。成为了我全体抗日军民心灵上的压舱石和前进中的指航灯。同时也指出了我之根本力量所在及其形象性定位。这也是本文着重关注的。

 

《论持久战》非常明确的指出,中国不会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那么我们的力量在哪里呢?毛主席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3〕。即需要动员组织全国民众,形成以军队为主体的,除汉奸卖国贼之外的全民族抗日统一占线。全面抗战,全民抗战,这就是我们的力量之所在。那么,对这样一个根本力量,毛主席是怎样定位、表述的呢?他在《论持久战》中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4

 

这样,毛主席给我们力量的定位就形成了:汪洋大海。首先,这种动员了全国老百姓而形成的全民族抗战之力量,确实称得上是汪洋大海。亦即全中国将到处是战场,无论日本帝国主义者走到哪里,都会处于我全民皆兵、全民抗战的包围之中。我们确实是汪洋大海,即定位的客观准确性。其次,是定位的鼓舞性。我们是汪洋大海,那么再厉害的水鬼、倭寇都将葬身于此。在这里仍然是只有我胜彼的份,而无相反的结果:水鬼、倭寇把大海吃了。第三,这里也体现了我们力量的提升变化。如果说“小石头”、“星星之火”是小的,是以小胜大。那么“汪洋大海”则是大的了,我们已是以大胜小了。因为我们动员起了全民族的抗战,就形成了以先进的大国(虽然弱)对落后的小国(虽然其暂时还强)这样一个必将终胜的局面。

 

(五)中流砥柱和主力军:抗战胜利前夜的新定位

 

经过近八年抗战,我抗日军民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锻炼成长。我们不仅消灭了敌人,而且不断发展壮大。这样在抗日胜利前夜(这当然是事后回头看,而在当时,抗战形势依然是非常残酷的)。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七大报告中为革命力量给予了新的定位。毛泽东说:“我们的军队已发展到了九十一万人,在乡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发展到了二百二十万人以上。不管现在我们的正式军队比起国民党现存的军队来(包括中央系和地方系)在数量上要少得多,但是按其所抗击的日军和伪军的数量及其所担负的战场的广大来说,按其战斗力来说……,它已经形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5〕在报告的结尾部分,毛泽东以否定式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6

 

中流砥柱、主力军,这就成为了一种新的定位。在这里,可以说第一次把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摆在了中国这个大舞台上的主力军的地位。即我党我军在实际上已超越国民党及其武装力量,我们已经成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主力军。这个定位是个质变,原来我们多以“弱小”方来定位,现在我们是“主力军”了。这应该说是我军由弱到强的一个分水岭。

 

(六)走向王者:中国人民解放军

 

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到了一九四七年下半年,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以品字型挺进中原,打到外线,直压长江之滨。与内线各解放区部队密切配合,构成了我军对蒋军全国范围的战略进攻态势。可以说,中国革命从此正式走上了我优敌劣这样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原来虽说我们已是主力军了,但毕竟是从质量、战斗力等综合考量的。而此时则是真切的从硬实力和战场形势上,堂堂正正地看的。所以,毛泽东于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起草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给了我军第五个定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使命即“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7〕。这样,我们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担负全民族、全国人民解放的王者之师!正如同年1225日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指出的那样:“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间,人民解放军即已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8

 

从这时开始,我军正式成为王者。而一切内外反动派则从此皆成草寇。这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值得骄傲的定位。

 

(七)世界王者:天下谁能敌!

 

世界王者,这是毛泽东给我军最后的永恒的定位。王者之师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七年下半年转入战略进攻,一九四八年九月开始发起“三大战役”。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底,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被基本消灭。随后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建国后,我们继续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军队战斗力持续提高,并先后拥有了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大国重器,而且历经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及多次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实践,几十年的革命历史,真实无误地证明我们真的是:英雄的军队,所向无敌。我们确实“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军歌语)。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毛泽东在《八连颂》中写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一我军新定位。〔9〕这一定位表达,既说明了我们力量的来源“军民团结如一人”(与战争时期说的“兵民是胜利之本”如出一辙,只是更加生动形象),又表明了我们力量的水平“试看天下谁能敌”。当然,这个定位仍然是“王者”定位。只不过,这时的“王者”已成为了“世界王者”,即放眼世界,我们是不可战胜的。因为这里试看的“天下”,不是已经解放和欣欣向荣的国内,而是世界(因为在国内已不用再谈“谁能敌”这个话题了)。虽然《八连颂》全诗,人们是以后的岁月才看到,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句经典,则是很快传遍全国。顺便说一句,那时候还有很多富于激情、鼓舞人心的口号和歌词流传。如“英雄的军队所向无敌”、“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等。个人感觉,传播最为广泛的可能是“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那个年代,举国上下,包括像我这样的中小学生,也都发自内心坚信,我们无敌于天下。当然,我们不会去欺负谁,因为中国永远是主持正义,维护和平的。

 

(八)总结和启发

 

从“小石头”、“星星之火”到“汪洋大海”、“主力军”,再到“解放军”,最后是:试看天下谁能敌!无论在我们的力量很弱小、比较弱小的时候,还是比较强大、足够强大的时候,毛泽东都能给我们一个胜者定位,而且是精准的、形象的、富于鼓舞和充满正能量的。并能始终引领我们,充满信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窃以为,这个对我们党、我们的军队和我们的国家,都非常重要,也非常难得,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而且大概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在整个世界上还有持续半个世纪,任凭风雨变幻,从自己力量的产生、发展、壮大到辉煌的全过程,都始终能不断给予如此精准的、形象的、鼓舞的,且又精炼易记的胜者定位,并引导自己队伍从弱到强,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吗?除我们的毛主席之外,应是没有了。

 

客观地说,毛泽东毛主席过世后,这种胜者定位一度确有弱化。一部分人甚至形成“恐敌症”(比如恐美症等)。见到敌人先害怕。不要说去同敌人较量并战胜之,甚至在一些发言中都显得不够理直气壮。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让中国人重拾了自信。我堂堂中华,再怎么说也不能让人吓住啊,那样我们也太愧对前人了(当然也愧见后人)。

 

笔者认为,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路上,无论是面对外来威胁,还是自身困难,这个胜者定位都非常重要。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行,那就输掉了士气,注定难以成功。

 

注释:

1〕参见《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版)上卷,第21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2月第一版。

2〕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06页。人民出版社,19916月第二版。

3〕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09511页。人民出版社,19916月第二版。

4〕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80页。人民出版社,19916月第二版。

5〕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81039页。人民出版社,19916月第二版。

6〕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8页。人民出版社,19916月第二版。

7〕参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35页。人民出版社,19916月第二版。

8〕参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431244页。人民出版社,19916月第二版。

9〕毛泽东 《杂言诗·八连颂》,参见《解放军报》第一版,19821226日。

 

(作者:刘俊德,河北省决策咨询文化研究会高级专家,石家庄市企业家协会专家咨询委常务副主任,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副局长。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