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与教条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端,北宋的禅学和理学——这在今天就是虚无主义和教条主义,它们从两端合伙击垮了宋朝。
宋时“仁宗好禅学,上行下效,捷于影响,如欧阳修、司马光、苏洵、苏辙、张商英等皆好禅,而周敦颐又不免为穷禅之客。禅教不立文字,主观的观性之如何,乃当时的风尚。”[1]北宋诗词里包含着浓重的禅意。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很有禅意。他的《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更是禅意十足,这种思想在战国也有,比如“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4]
列宁将这类思想称为“僧侣主义”,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地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5]
禅学的优点是有利于解放思想,最致命的缺点是没有行动力,通俗比喻这种学说就是列宁批评的那种“不结果实的花”。面对强敌压境时,它告诉你的不是如何行动,而是行不行动都可以,。试想开战前,让战士骑上“白马非马”,告诉他结果“横看成岭侧成峰”,“也无风雨也无晴”;至于为什么要战斗,战士听到的回答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就不能行动,就不能消灭敌人而只能被敌人所消灭。
殷鉴不远,当年北宋“靖康之难”及其苏联解体就是这种意识形态造成的结果。
注释:
[1]贾丰臻:《旧书新觉 宋学》,四川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第4页。
[2]﹝北宋﹞苏轼:《题西林壁》,王水照选注:《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页。
[3]胡云翼选注:《宋词选》,岳麓书社2022年版,第55页。
[4][战国]公孙龙;《白马论》,谭正璧编著:《国学常识》,百花文艺出版社2022版,第127页。
[5]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15页。
来源:张文木战略今日头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端,它们从两端合伙击垮了宋朝
2024-03-18胡懋仁|文化界中的咄咄怪事,背后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的罪恶黑手
2023-08-23•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