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笔者所在城市的几个区,分别建起了区级工人文化宫,每个文化宫投资、占地都在三四亿元、四五十亩规模。资金来源都是市总工会,各区无偿划拨土地。
区级工人文化宫建设,可不是一次性投资就算完事:竣工交付使用后,每年除了建筑折旧,还要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庞大的物业费……即便有若干市场化服务收费,也未必能做到收支平衡。
而就其利用率而言,可能更不理想。
有人说,如果利用这笔钱,在全区100个社区,各建投资三四百万的社区“迷你文化宫”,可能更合用。毕竟不是“三公里就业圈”“15分钟商业服务圈”之类,全区百把万市民,人们总不能每天下班后还特意跑区工人文化宫活动去。
就如合肥市蜀山区的“四季花海”,3000亩还只是首期占地。可蜀山区百姓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得空置身该景区。有人说,如果在全区100个社区各建30亩“口袋公园”,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无疑更强。
或许有人会说:一个区总得有个区级工人文化宫,好便于平时举办全区综合性文化活动吧。这个说法理论上没错,但实际运作起来,就有个架构平衡问题。
就如一些人呼吁省直管县,撤销市这一层级,至少主张市不再辖县。这就是行政架构设置问题。同样的道理,公共服务有个“五公里半径”问题,设施建得再好,除非运营管理和活动开展特别好,否则五公里之外的群众也不会常来。如果省工人文化宫日常活动满满,不敷承接省辖各市职工文化活动,则各市应该建设工人文化宫;如果各市工人文化宫日常活动满满,不敷承接所辖各区职工文化活动,才有必要建设各区级工人文化宫……然而,事实上,省工人文化宫、市工人文化宫是不是都成天满负荷运转了呢?恐怕未必。
此外,作为省会城市,情况更加特殊。比如,省工人文化宫和省会城市工人文化宫可以合并建设,甚至,省会城市工人文化宫所坐落的区,也未必还要另建区级工人文化宫;有的区已有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之类,再建区工人文化宫不如一开始就一体化建设。这才叫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然而盘点一下全国,这些年来,类似的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宫等等,多少囿于行政架构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啊!
县区文化局本已建设了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再建工人文化宫,本就有叠床架屋之嫌。这是不是计划经济年代沿袭的工会工作思维惯性影响?诚然,工会是因为有会费收入,所以建得起工人文化宫,可如果循此逻辑,各部门各自为政,那么农委要不要建设农民文化宫、团委要不要建设青年文化宫、妇联要不要建设妇女文化宫、教委要不要建设青少年文化宫、残联要不要建设残疾人文化宫、老龄委要不要建设老年人文化宫……如此这般,岂不是“形象工程”泛滥?这本身也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奢靡之风。
(作者:张田芳;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