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绝不是当代武训。她不是慈善家,她不是好莱坞式的英雄,她是坚守党的扶贫阵地的战士。
01
《武训传》是一部1951年上映的电影,“批判《武训传》”则是当年展开的政治运动。1951年,新中国建立不久。导演孙瑜和电影明星赵丹合作拍摄《武训传》。应该说,这些艺术家是一片赤诚之心献礼新中国,可怎么也没想到却遭到严厉的政治批判。
武训是清末的一位教育家和慈善家。他乞讨筹资,兴办义学,大力发展教育。在清朝,武训得到政府的明令表彰。到了民国,依然声望极高,成为兴办教育的典型人物,很多学校以“武训”命名。用后来的政治话语来说,武训是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各界情绪都很高昂,大家立志要好好地建设国家。这种背景下,电影人创作出《武训传》,出发点和动机毫无问题。电影公映后,得到各界一致好评。
“人民的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为无产阶级而生,生与无产阶级为友;他为无产阶级而死,死后与无产阶级同穴。”“他那种不倒翁精神也正说明了劳动人民的坚韧性。”“他坚苦不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和行动,是永垂不朽而值得学习的榜样!”……
但是,毛主席看了电影《武训传》以后,却很不满意。林默涵回忆说:“(主席)几个晚上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最后下决心要批判。”
毛主席为什么要批判《武训传》这样一部弘扬“正能量”的影片呢?
02
很长时间里,我也不理解“批判《武训传》”这场政治运动的目的何在。武训这样一位行乞办学、毕生奉献牺牲的人物,何错之有?
后来,随着越来越深入理解新中国的历史,渐渐理解了主席此举的用意所在。“批判《武训传》”这场政治运动,从微观角度来说,很严厉,很强横,让人很难接受。但这也正说明,这是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必经之路。这条道路,成就伟大,但充满了艰难险阻。
对从旧中国走过来的知识分子来说,最艰难最痛苦的,就是他们在新中国必须经受深入骨髓的思想改造。他们很难理解很难接受“批判《武训传》”,正说明摆在他们面前的思想改造之艰难痛苦。
这其中的关键分歧在于:新中国建立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国家结束了长期战乱,恢复了和平和统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经济建设。但毛主席却强调,新中国建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还必须展开内在的深刻革命。这是新中国和此前历朝历代的根本不同。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晚清民国的历届政府都大力表彰武训的行乞办学,但到了新中国,不但不能表彰,还要大力批判。
概括来说,武训的行乞办学,在几个方面和新中国的发展建设是格格不入的。
03
首先,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是实现工业化,由此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工业化绝不是依靠少数人和少数地区就能完成的。工业化必须从整体上动员起亿万人民。中国革命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中国的工业化同样要依靠人民的力量。
所以,新中国需要的教育,是面向最广大民众的普及教育,而不是培养少数精英的“高级”教育。而这种超大规模的普及教育,不可能由少数教育家、慈善家来完成。武训行乞办学,固然令人感动,但却远远不足以建立适合新中国建设所需的超大规模普及教育。
其次,武训行乞办学,必然依靠地主、富商等权贵发善心。如果新中国发展教育采用这种方式,那么,推翻反动阶级、解放人民就必然落空。权贵拿出一点小钱,发展一点教育,但却让他们剥削、压迫人民的阶级结构更加稳固。最广大人民的解放,更加遥遥无期。如果果然如此,新中国就只不过是换了个外壳的旧中国。
也就是说,武训行乞办学这种办教育的方式,不但不符合新中国发展的需要,还必然成为新中国发展教育的障碍。小仁政破坏大仁政。
第三,建立发展工业化所需的大规模普及教育,只能采用党和国家领导下的大规模动员、巨额资源投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众多知识分子投身其中、献身其中。
旧中国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脱离群众,甚至高高在群众之上。他们对武训行乞办学的支持和赞赏,是居高临下的,是施舍型的,而绝不是亲身投入其中的。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多确实真心支持赞颂新中国,但他们远远还没有做好“深入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准备。
事实上,新中国建立以后,旧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是:他们是国家的精英,国家建设离不开他们。国家要想搞建设,就要有求于他们,新政权必然善待优待他们。这些旧知识分子,实际上在待价而沽。他们没有丝毫自我革命的愿望和想法。
他们的这种想法,符合以往的历史经验,但新中国截然不同。这其中的核心差别就在于:新中国的建设,依靠的是人民,而不是少数精英。
因此,毛主席深知,新中国建立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改造旧知识分子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他们高高在上、待价而沽的精英心态。“批判《武训传》”这场政治运动的用意,就在这里。
04
改变一个自诩精英的群体的根本观念,这可不是容易事。正常的宣传或者说服,远远不够,只能采用政治运动这种暴风骤雨的方式。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决定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
而思想被颠覆被改造,从原来的居高临下跌落尘埃,和那些自己从来就没放在眼里的闰土、祥林嫂、阿Q之流搞到一起,为这些“下等人”服务,接受他们的批评。对旧知识分子来说,当然是极端痛苦、难以接受的。
他们中的一些人,对这种让他们痛苦万分的政治运动,终生诅咒谩骂。但是,更多的旧知识分子,经过这一番思想和精神的“淬炼”,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在新中国的伟大建设中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武训这样的人物,居然被批判。在全世界可能绝无仅有。而也正因此,新中国的解放人民,以及由此创造出来的丰功伟绩,也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
05
理解了“批判《武训传》”这场政治运动的作用和意义,我们才能理解张桂梅这样的英雄模范。张桂梅绝不是当代武训。张桂梅正是新中国所需要的教育工作者。用张桂梅自己的话来说,她是坚守党的扶贫阵地的战士。
张桂梅的努力奋斗,是全国范围内的超大规模扶贫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个人独自拯救世界的“好莱坞式英雄”。这种全国范围的超大规模扶贫,和工业化一样,不可能依靠少数精英完成,只能采用党和国家领导下的整体动员、巨额资源投入的方式。
支撑张桂梅奋斗不息的信念,是共同发展、人尽其能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的社会主义信念,而不是发善心、可怜穷人的施舍愿望。
而且,张桂梅绝不是独自一个人在奋斗。当地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在大力支持她。经济条件所限,很多方面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这是一个党领导下的携手共同努力的群体。张桂梅不是独自行乞的武训。
最根本之处在于:张桂梅这个人和她的成就,是伟大的社会洪流的组成部分。这个伟大洪流就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在中国大地长期努力实践的解放人民和民族复兴。
身处伟大洪流之中的我们,如果不能感受到其中的壮阔和激昂,是非常可惜的。而我们的文艺创作者,如果没有能力刻画和表现出这个伟大洪流,则是更加的可惜和遗憾。
来源:“李子旸”今日头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