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李子旸: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
点击:  作者:李子旸    来源:铅笔经济学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3-09-23 09:02:03

 

 01

 

19488月,国民党政府开始推行金圆券。初期还算顺利,但不到两个月后就出了问题,金融秩序一片混乱,金圆券飞速贬值,民不聊生。没过几个月,金圆券与银元的比价已经上涨到上亿比1,金圆券已经形同废纸。1949623日,国民党政府被迫承认金圆券破产。718日,金圆券被宣布作废。至此,金圆券币制改革彻底失败。

 

金圆券是中国经历的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社会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国民党政府的倒台,和此次金圆券失败有很大关系。

 

对金圆券失败的原因,普遍认为就是因为国民党政府滥印钞票,直接制造了通货膨胀。这种说法用于对敌斗争,很畅快淋漓,但对于我们认识国家和货币之间的关系,没有提供多大借鉴。如果金圆券这种恶性通胀,仅仅是因为当局钞票印得太多,那么,隐含的意思就是:只要政府坚持住不滥发钞票,就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是那样,社会问题倒简单了。

 

金圆券是在19488月开始发行的。同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中。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这一年5月,在山东的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主力部队之一整编74师被全歼。

 

1948年,国民党在战场上的失败越来越多。19489月,济南解放。济南是解放军攻下来的第一个大城市,是解放战争转入全面战略反攻的开始。

 

8月开始发行金圆券。9月济南解放。10月金圆券开始崩溃。这其中的关系,清晰可见。

 

金圆券发行时,王云五时任财政部长。他一手制定了主持了金圆券币制改革方案。王云五在回忆录中指出,丢失济南,以及整个战争形势的根本性变化,让人们对国民党政府丧失了信心。这种信心丧失,是金圆券失败的重要原因。当人们不再相信政府能存续以后,当然也就无法相信这个政府发行的任何货币。

 

换句话说,金圆券的失败,经济、货币层面的因素,是次要的。金圆券的失败,主要是政治的失败。恶性通胀的原因,不在经济,而在于军事和政治。

 

02

 

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元币值一直比较稳定——这是各国选择美元作为流通和储备货币的重要原因。除了建国早期的特殊时期以外,美国没有发生过类似金圆券的恶性通货膨胀。看来,美元很稳。

 

这个印象并不准确。查看历史统计数据就能知道,在长时段内,美元的贬值幅度,远超你的想象。现在的100美元,购买力只相当于1913年的3.87美元。也就是说,在百年的尺度上,美元贬值幅度超过95%

 

虽然美元如此大幅贬值,但这一百年正是美国称霸全世界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美国不但成为超级大国,美元也取代英镑,成为世界通行货币。也就是说,美国自己也好,世界其他国家也好,根本不在乎美元贬值95%这件事。而且,即使如此大幅度贬值,在世人看来,美元依然是可靠的货币。

 

美元的情况提醒我们,并不是所有的货币贬值都会带来破坏性的通货膨胀。金圆券式的恶性通胀,并非经济问题,而是军事问题、政治问题。换句话说,只要政治军事没出大问题,仅仅政府加印钞票,并不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在谈到通货膨胀时,人们往往会想到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两次恶性通胀,以及现实中的津巴布韦等国的恶性通胀。以往,主流经济学强调,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现象,就是由于政府无节制的增发货币。这种说法未免太“经济学帝国主义”了。

 

如果打破成见,直面事实,就会看到,这些恶性通胀无一例外都是政治失败的表现和结果,而绝不仅仅是经济和货币现象。20世纪上半叶德国那两次恶性通胀,说到底,就是因为德国输掉了两次世界大战。而津巴布韦等国,同样是政治大失败、大混乱。

 

美国一直没有恶性通胀,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美国政治秩序长期稳定,一直没有20世纪上半叶德国那种政治大失败和大混乱。也就是说,只要政治、军事上没有大失败,只要国家保持基本正常的政治秩序,人们其实无须担心恶性通胀。而且,真到了政治军事大失败的时候,恐怕值得操心的事情就太多了,通胀什么的,远远算不上最可怕的。

 

03

 

辨析通货膨胀的真实性质,目的在于澄清对现代货币理论(MMT)的一个重大误解。现代货币理论主张政府不必担心赤字,财政赤字正是社会私人部门的资金来源。在经济出现问题时,政府应该大胆增发货币,扩大开支,这样才能拓展经济增长的空间,恢复经济发展的活力。

 

很多人因此认为,现代货币理论就是主张政府无节制的印钞,不惜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发展。他们认为这是在饮鸩止渴、南辕北辙。

 

这些人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可以理解,但他们对货币性质的认识,不到位,所以才反对一切货币增发。此前的几篇文章已经分析过,由于货币大大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增发货币,相当于“要想富,先修路”,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降低,必然刺激交易数量、频率的增加,进而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相反,严格限制货币发行,往往会造成通缩。通缩就好像道路等基础设施败坏,人们的交通量、交往量必然随之大幅下降。生意要靠人们走来走去才能达成。同样,货币时商品交易的媒介,媒介不足,交易必然被抑制。很多本来能出现的交易胎死腹中;很多本来能赚到的钱,消失于无形之中。

 

主流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市场交易自发演进的产物。既然如此,政府人为增发货币,当然是在干扰甚至破坏市场秩序,必然引发经济损失。但现代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和市场都是国家和政治的产物,货币是国家的一种政治工具。运用这种政治工具,促进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货币理论提出,国家财政绝不仅仅是国家理财,国家财政应该是功能性的,也就是说,增发或者收回货币,都是国家的治理工具,需要用时就要用,而不能无所作为。无所作为、无为而治其实是国家的失职。

 

04

 

进而言之,经济发展和市场出了问题,并不是货币出了问题,而是资源、组织、技术等基本面出了问题。国家应该使用包括货币在内的各种政策工具解决这些“基本面问题”,而不是固守货币不增发,坐等市场自发好转。

 

在这方面,又有一个典型例子。

 

金圆券失败以后,国民党的军事、政治进一步失败,很快就倒台,丢掉了政权。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以后,面临着如何解决金圆券的恶性通胀问题。

 

当时在上海等重要经济城市,投机商们很狂妄。有人甚至说,共产党军事上能占领上海,但经济上进不来上海。投机商们用各种金融办法,打算在经济上打败新中国。

 

当时负责经济工作的陈云,是经济管理高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局势,陈云准确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经济困境不是因为货币,而是因为资源不足。于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陈云充分发挥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优势,向上海调入大量“两白一黑”。大米和棉纱这“两白”解决吃穿问题,煤炭这“一黑”解决工业生产的动力和人民生活取暖问题。

 

大量物资投入上海,新生的人民政权很快击败了各色投机商。投机商们赔得一塌糊涂。新中国在上海迅速站稳了脚跟。国民党苦苦无法解决的通货膨胀问题,“土八路”共产党没费多大力气就解决了。

 

陈云是党内财政专家,水平很高。但国民党内也不乏财政高手。陈云能解决通胀问题,国民党解决不了,根本原因不在于货币,而在于实实在在的物资,在于军事和政治。

 

前面说了,金圆券发行不久,国民党就在山东战场被打败。随后,三大战役打下来,国民党丧师失地,退缩至东南一隅,已无力筹集“两白一黑”等国计民生急需的物资。投机商大行其道,大肆倒买倒卖,市场乱作一团。金圆券崩溃,只不过是这个大失败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已。在这种大失败之下,无论国民党财政当局有多少财政高手,这些高手如何操弄货币,也无济于事。

 

现代货币理论敏锐地指出,通货膨胀是资源争夺加剧的结果,而绝不仅仅是个货币问题。至于恶性通胀,是由于政治秩序崩溃,资源争夺无限激烈化。解决通货膨胀,只能依靠实实在在的投入资源。仅仅停止增发货币,连治标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束手无策。

 

05

 

现代货币理论关于通胀的观点,让我想起厉以宁先生的一个观点。那是我在上大学时有一次听厉先生的讲座学到的。在那次讲座中,厉以宁先生提出了“隐性通胀”的概念,用来描述计划经济时期物资普遍匮乏的状况。那时,表面上币值很稳定,没有通胀,但有价无货,市场上来了什么商品,大家都赶紧排大队抢购。

 

表面上看,计划经济时期物价很稳定,粮价、菜价等多年没有变化,但实际上供需矛盾很尖锐,不得不使用粮票、布票、购物本等配给手段来抑制需求。厉以宁先生指出,这其实也是一种通胀——隐性通胀。

 

厉以宁先生的“隐性通胀”概念,和现代货币理论关于通胀的观点,殊途同归,都指出通货膨胀并不是货币问题,而是资源问题,和主流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只是货币问题的观点,针锋相对。

 

也正因此,现代货币理论高度重视通货膨胀问题,认为必须严肃对待。现代货币理论绝不主张滥发货币,更不主张人为制造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的危害,现代货币理论有充分的认识。事实上,在贾根良先生的《现代货币理论在中国》一书中,提出的亟待研究几个问题之一就是:为了预防通货膨胀的技术创新。

 

这实际上是国家如何准确使用货币这个工具的技术问题。主流经济学反对国家积极地使用货币工具,认为货币政策最好“消极无为”,保持币值稳定,给市场提供一个“诚实货币”即可。

 

现代货币理论则主张功能性的财政政策,指出政府增发货币对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但是,如何在增发货币的同时预防通货膨胀,这又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新问题。解决这个新问题,正是现代货币理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之一。

 

关于现代货币理论的基本知识要点,已经说了很多。接下来要说的,是现代货币理论涉及的政治哲学问题。下篇文章继续说吧。

 

作者:李子旸;来源: 铅笔经济学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