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抗美援朝,是我国我军的一段光荣历史。新中国的工业化还刚刚起步,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居然和当时世界上最大工业国和最强军事国美国打个平手,在一些战役中痛击了美军。这种以弱抗强,充分彰显了我军激昂的革命意志和强悍的战斗力。说这一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不夸张。
不过,后来出现了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可能你也听说过一些,极力贬低否定志愿军的战果,认为朝鲜战争中,中朝方面的损失极大,伤筋动骨,可对美国来说,只是一场有限战争。美国其实并没有倾尽全力去打朝鲜战争。所谓中国取得的胜利,是自欺欺人。
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会告诉你以下事实:
一、中朝方面的战场伤亡,远远多于美国及“联合国军”。
二、美国参战的部队,主要他们的第8集团军和其他少数几个师。而中国几乎倾尽全国兵力轮番参战,耗用了当时国家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可谓“一国打一个集团军”。
三、越南战争对美国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朝鲜战争在美国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在美国很少有人研究、讨论朝鲜战争。也就是说,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很小,美国人对这场战争并不在乎,无所谓。
“历史虚无主义”的这些说法,对不对呢?
02
战场伤亡的数量,中朝方面确实要多于美军和“联合国军”。这是双方武器装备巨大差距的必然结果。不过,衡量战争的胜利,伤亡只是其中一个指标。更重要的是看各方是否达到了各自的战略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最后在三八线停战,对双方来说,都有得有失。这就是打个平手。
另外两点,就值得深入分析了。情况并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表面上说的那样。
首先,关于美军参战部队的数量。
的确,从表面上看,美军参战的,只是他们的第8集团军和其他一些师。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觉得很郁闷。原来美国人只是派来了一个集团军。既然是第8集团军,也就是说美军至少还有第1、第2……第7集团军。美国那么多军队,只派来一个集团军,可见确实不是倾尽全力。一个集团军,就和我军主力部队打个不相上下。美国人还是厉害。
其实,这种说法是个障眼法。当时美国并没有那么多集团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数量最多时超过千万。那确实是一支数量空前庞大的军队。但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很快就复员军队,大量军人退伍回家,大量军工厂转产或者关闭。国家从战时状态转向和平状态。
这样做的结果是,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放眼全球一看,能够调动应战的,只有驻扎在日本的第8集团军和少数一些其他部队。毕竟,他们还得在欧洲保持足够的军队,以应对当时咄咄逼人的苏联。
03
事实上,在朝鲜战争中,前线的麦克阿瑟和总统杜鲁门之间的主要分歧就是,麦克阿瑟一再要求给他增加更多军队,但杜鲁门明确告诉麦克阿瑟:没有!麦克阿瑟大发牢骚,杜鲁门则说麦克阿瑟是政治白痴,不知道苏联方向的威胁更重要。美国不可能把驻欧洲部队抽调到朝鲜来打仗。
也就是说,看起来美国只是派出第8集团军应战,但实际上,那几乎是美国能抽调出来参战的仅有部队了。中国朝鲜是举国应战,美国也绝不是轻轻松松。双方其实都是竭尽全力。
美国也并不轻松,就引出一个重要问题: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到底是什么?
在美国,朝鲜战争确实是个“被遗忘的战争”。在美国民间,了解朝鲜战争的人并不多。不仅民间如此,美国学术界、军界,对朝鲜战争的研究也很薄弱。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远远不如越南战争。
但实际上,朝鲜战争对美国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美国因此受了内伤。内伤虽然表面上不明显,可不等于不严重。美国受的这个内伤,很重很重,并且,现在正在全面发作。
04
美国建国以后,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国内的军队,尤其是陆军,规模一直很小。麦克阿瑟等名帅,年轻时都是夹着公文包坐公共汽车上下班的小军官,看不到军旅生涯有什么远大的前途。
一战时美军出国打了一仗,回来以后迅速遣散复员。美国又回到孤立主义状态。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也是依照惯例,迅速遣散复员军队,大量美军解甲归田。美国只在欧洲和日本保留了一些占领军。国内的军队,大概只有一个师左右。
如果接下来没有战争,美国军队的情况,会和一战以后差不多,保持一支规模不很大的军队,或许海军会多一些,但陆军规模会很小。
就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了。
仓促之间,美国只好抽调驻扎在日本的部队参战,也就是第8集团军和另外少数几个师。朝鲜战争一打就是三年,虽然是有限战争,美国需要持续投入兵力和武器。结果就是:二战结束以后大量遣散军队、军工厂停产的势头,被逆转了。很多已经退伍回家的二战老兵,又被召回到军中。很多已经停产的军工厂,恢复了武器生产。
而且,朝鲜战争给美国人精神上一个巨大冲击,那就是东方阵营随时可能发动武力进攻。美国人对军队的态度因此发生重大转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朝鲜战争让美国从此告别了孤立主义。孤立主义时期的“小军队”也就一去不复返了。美国开始维持一支全球规模的庞大军队,还有规模巨大的军工生产。
05
在美国的建国传奇中,有一个在美国妇孺皆知的典故,也就是所谓“克莱星顿的枪声”。1775年,在波士顿附近的克莱星顿村,英国军队秘密前来,被美国民兵发现。其中二人飞马去报信,高呼:英国人来啦!
后来,有历史学家指出,那两个报信的人不可能喊:英国人来啦!这是后来美国人建国以后对历史事实做了加工。1775年在北美的盎格鲁-撒克逊人,都自认是英国人。那时还没有“美国人”这个概念。他们自己就是英国人——只不过是造反的英国人。当敌人到来时,他们怎么可能喊“英国人来啦”?
历史学家指出,当时那两个报信的人喊的是:正规军来啦!
在英美的政治传统中,“正规军”尤其是陆军,是个挺“邪恶”的概念。英国军队长期以海军为主。在各殖民地打仗,也往往调用其他殖民地的军队——比如在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参战的英军很多是印度人。他们认为,陆军很容易成为暴政的工具,不宜大力发展,适可而止为好。
由于这个政治传统,美国建国以后也不热心发展陆军,陆军的规模一直不大。美国陆军可做的事也不多,主要用来打打印第安人。一战二战出国参战以后,按照政治传统和多年惯例,打完仗就赶紧遣散部队。他们对国家保留大规模的常备陆军疑虑重重,很戒备。
朝鲜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06
一是朝鲜战争打了三年之久,二是朝鲜战争让东西方阵营的对立“落实”为热战。而且,在朝鲜战场,美军因为兵力数量处于劣势,就格外要发挥武器装备的作用,所以有“范弗利特弹药量”的大量投送火力的作战方式。
这样一来,不但陆军从此成了长期性的大规模,军工企业和军队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正是在朝鲜战争其间,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形成了。也就是军队和军工企业勾结在一起,成为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有了独立于国家以外的利益追求。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追求,他们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这就是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受到的内伤。
1953年,艾森豪威尔接替杜鲁门成了美国总统。上台后半年,艾森豪威尔就结束了朝鲜战争。虽然结束了战争,但军工复合体已经尾大不掉,不可遏制。所以,1961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结束的告别演讲中,明确警告美国人说:“在政府各部门中,我们必须警惕军事-工业复合体取得不正当的影响力。”
耐人寻味的是,关于军工复合体,艾森豪威尔只在告别演讲提过一次,以后再也没有提过。看来,他老人家也很“识时务”,知道有些势力是得罪不起的。
虽然老总统有言在先,但在随后的时间里,美国军工复合体一路膨胀,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遏和限制。不过,这个内伤在很长时间里并不明显。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更是让军工复合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军工复合体对美国的危害,近些年越来越明显。事实上可以说,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所以,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军队反而打了好几场战争。因为只有不断打仗,打那种军费高昂的仗,军工复合体才能继续得到巨额收益。
到现在,军工复合体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的毒瘤,而且是难以铲除的巨大毒瘤。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受到的内伤,似乎已经发展成可怕的绝症。
作者:李子旸;来源: 铅笔经济学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