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细节狂魔、沉浸式体验……没想到 2021 刚开始就有「神剧」
点击:  作者:新都教育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1-02-05 11:20:03

 

题图:《山海情》

 

说到 2021 的开年「神剧」,这部「土到掉渣」的国产剧——《山海情》当之无愧。

 

和很多人一样,小编最开始也是看到热依扎「出圈」的演技而注意到这部剧:

 

 

再加上看到这部剧能在知乎收获 94% 知友推荐,还有无数知乎答主力荐,小编「鼓起勇气」打开了这部透着乡土气息的剧,没想到直接被剧情吸引,一秒也舍不得快进。

 

 

它凭什么开播即封神?

 

这部剧到底好在哪?

 

01细节是「良心剧」的基础

答主:cindy4300+ 赞同)

 

我判断一个剧好不好看有个诀窍,先看服化。尤其是女主角的服化。尤其是具备年代感故事背景的女主角的服化。那真是一眼定生死。

 

你比如说抗日题材。

 

这样新崭崭的衣服,一丝不苟的发型,精致的妆容——

 

 

那大概率是药丸。

 

如果是这样的——

 

 

 

我不能说口碑就一定好,至少大概率会是良心剧。

 

再比如说扶贫题材。

 

穷山沟我们就算没住过也去玩过,穷山沟里的人不这样挑担子——

 

 

他们的衣服不是这样的,头发不是这样的,手表不是这样的,甚至筐子也不是这样的。

 

但他们属于他们要表达的那个环境——

 

 

 

 

他们粗糙的皮肤、脸上的斑、没有口红的嘴唇、乱糟糟的头发、道具组不知道从哪儿搞来的衣服,都无声但有力地表达着:我就是打这儿长出来的。

 

答主:王小糖Sugar2900+ 赞同)

 

郭京飞饰演的从福建支援宁夏的县长,因为从小生活在南方,环境滋润,所以刚到宁夏金沙滩后,他生理不习惯。睡了一宿觉,鼻子干得流血,做梦都在找水喝。

 

他睡醒后,血渍弄到了衬衫上,头发被压得蓬起一半。

 

 

生活在大西北的人,坐姿都很豪放,怎么舒服怎么来。剧中每个人的坐姿都很符合那个年代那个地方的状态。

 

黄轩饰演的刚毕业走进基层的干部,坐姿还有孩子气的随性,而负责移民的张主任(背对着穿黑衣服的人)坐姿端庄,就很有退役兵人的自觉性。

 

 

除了担当主角的演员,观众在画面里看到的一切,都与美术有关。

 

为了重现故事发生的背景,《山海情》的美术团队不仅自己动手盖房子,甚至还种起了蘑菇。

 

答主:贵圈-腾讯新闻(200+ 赞同)

 

以下为美术指导王竞口述:

 

《山海情》拍了 3 个月,从筹备到拍摄,时间非常紧张。按照拍摄时间倒推,美术组要在 14 天之内初步建起一个金滩村。

 

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村子的基建,我们想了很多办法。

 

戈壁滩地表全是石头,特别难挖。我们决定,除了有内景戏的房屋,其余场景参考当年第一代移民建房子的方法——不打地基直接起房。

 

不过他们当年是用夯土,我们用砖,外面包板加厚牢固,最后做夯土效果,伪装成原始土坯的样子。虽然是平地起房,但砖的重量加上木板和夯土的重量,足以抵抗风压。

 

这就是金滩村的一期工程。按照故事情节,这个吊庄移民新村的场景大体上要经历三个时期:

 

 

从地窝子到土坯房, 「金滩村」一期完工(图源:E.T.C.S 嚏工作室)

 

一期是土坯房,木门木窗,篱笆院墙。

 

到了二期,就出现了砖包房——表面是砖,里面还是土坯,院墙也从篱笆升级为夯土墙,开始有了钢架的门窗。这时候,村民们已经开始种蘑菇了,收入提高,生活条件也有了一些改善。

 

 

升级改造后的 「金滩村」二期(图源:E.T.C.S 嚏工作室)

 

那之后,第三期才出现了砖房、砖墙、小铁门……

 

金滩村的场景搭起来以后,当地的一些居民会开着车从闽宁镇来参观。一开始是一些对拍戏很好奇的年轻人来,后来就成了一家老小。有一位老大爷,一下车就哭了。他说一下就想起当年吃过的苦,感觉穿越回去了。

 

金滩村村民通过种植蘑菇脱贫致富,是《山海情》的重头戏。拍摄过程中,我们要把蘑菇种出来,也体验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吊庄移民户种蘑菇的辛苦。

 

肥料是当地人事先配好的,那个味道实在无法用语言形容——苫布一打开,就感觉迎面被人打了一拳。粪肥要在 40 多摄氏度的菌棚里发酵,然后才能在上面撒菌种,之后还有保湿、保温、通风等一系列工序。

 

说实话,那个棚简直进不去人。工作人员还能戴口罩,演员完全没办法。剧中「水花」的扮演者热依扎,当时还在哺乳期,她有好几场戏都是在菌棚里拍的,真的很不容易。

 

 

热依扎饰演的水花正在种蘑菇

 

为了还原种蘑菇的场景,我们专门请教了吊庄移民户的种菇高手赵宏先生,也采访了剧中由黄觉扮演的凌一农的原型人物——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技术资料。

 

筹备这部戏的时候,孔导特别讲究采风,我们在宁夏采访了很多当年的移民,包括故事里的原型人物,请他们来做顾问。他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创作素材。

 

比如,当年每家移民的院子里都有储水的池子,这是在资料里没有看到的,包括这个池子具体在院子的什么地方,是怎么往里面灌水的。其实就是在地上挖个坑,为了防止水渗下去,村民们会在坑里铺上塑料布,用砖头压住。

 

有一段剧情是李大有他们这些村民,每隔一段时间就拉着车去机井买水,然后把水储存到水坑里。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这个水坑慢慢就消失了。

 

再比如罐罐茶。当地人会用罐头瓶子烧一罐八宝茶,就点干粮,就是早饭了。这些生活细节没法从资料上查到,都是吊庄移民户告诉我们的。这种生活的质感、细节的体现,90% 都仰仗这些顾问。

 

盖房子的土坯砖现在几近失传,我们找到当年会拉这种砖的师傅,专门定制。村民家里的「炕围子」,包括一些家具、生活用品,很多都是道具组去西海固地区的老村子,挨家挨户收集回来的,实在收不到的,就自己上手仿制。

 

《山海情》不是我接手过的美术置景工作量最大的一部戏,但它几乎可以说是最细碎、繁琐的一部戏。从一棵树苗到一块砖的做旧,那些具体细节的处理,那种对时代事无巨细的还原,是我入行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体验。

 

平实和共情,是导演对这部戏最核心的把握。我觉得我们做到了。尽管《山海情》不是最能体现美术设计的一部戏,但它的确是最让我投入和共情的。这是我以前拍戏没有过的经历,就好像是我们跟这些人物一起走过了一段历史。

 

现在大家对于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特别好的现象。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提高,糊弄不了。

 

其实每部戏播出的时候我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儿有什么问题。现在网友太厉害了,可能真的会定帧发现问题,啪一个弹幕,大家都发现了。

 

这是观影方式倒逼行业的一个现象,大家真的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这对于我们这些幕后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大家关注细节,资方愿意在细节上花钱,我们才有更多的空间去发挥。

 

02真实是《山海情》的灵魂

答主:欧阳皓轩(3900+ 赞同)

 

《山海情》中大部分角色,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土气」。但好在「土」得真实,「土」得可爱。

 

比如郭京飞饰演的陈金山,福建脱贫干部,到金滩村支援扶贫,操着一口闽南话。「教授过来治沙」,警察说,「谁自杀」,警察听半天听不懂,想说让读过书的马得福来翻译,结果一通鸡同鸭讲。

 

郭京飞说有一个搞科研的教授的东西被小偷偷了,黄轩听了半天自信地领悟:哦,我听明白了,小偷要做科研。

 

黄轩认真的表情让郭京飞的笑果翻倍了!

 

但这个笑点也不是编剧硬造的,是剧组在初期了解资料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年的一件趣事——福建的帮扶干部听不懂西北话,当地的村民也听不懂福建话。就这么创造出这个情节。

 

全剧黄轩对手戏最多的应该是演他爹的张嘉益。

 

张嘉益有多绝?嘴里叼根草,一开场怼村民, 「额就问你晦气不晦气」,粗鲁,不客气,但又是很亲切,农村老汉的粗粝莽撞、不拘小节,都「活」了。

 

 

而尤勇智扮演的这部剧里的欢乐源泉、唱反调大师大有叔,每次搞事情,黄轩就头疼。但这个角色的私心与改变,又成为整部剧最符合人性,最写实的一笔。

 

 

还有全剧的金句担当、最让观众意难平的祖峰饰演的白校长,他身上的矛盾一直存在,不完美,却很真实。

 

看剧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剧里每个演员,包括群演,都那么生动,那么动人,也是这群人,奠定了《山海情》的底色。

 

山难过,海难平,所以这个故事,才格外令人动情。

 

作为串联全剧的角色,黄轩饰演的马得福戏份松散、缺少聚焦成长段落,但还是出彩了。

 

为啥?

 

因为黄轩把这个叫得福的乡村干部,演成了国剧史上最难男主角。

 

 

但「他」又绝非刻奇、矫情,制造「爽剧」的苦情套路的难。而是真真正正的极贴地的难。

 

村支书马得福需要解决的难题包括:怎么劝人去戈壁滩上开荒、麦子地没水没电怎么办、村民不愿种蘑菇怎么办,种出的蘑菇滞销怎么办、怎么应付爱搞形式主义的上级?

 

都是小事,又都是难事,难倒所有人,和他产生共情。

 

而且这个角色,还不能开金手指,他的大部分难题都是靠求爹爹告奶奶,有时甚至要冒着丢掉官职的风险办成的。

 

黄轩自述,「扶贫太难了,从头到尾马得福就没消停过一天,有时候还里外不是人。他永远在一个困难中,永远在为别人解决问题,不被人理解,什么事都得管,什么苦都得往自己的肚子里咽。但是他还是非常愿意去承担责任,积极地为大家解决问题。」

 

但也是因为角色接地气,剧情就很扎实,不拖沓,完全一环扣一环,才让这部剧的剧情如此紧凑却不紧张,饱满却不「用力过度」。

 

答主:王尼玛(1800+ 赞同)

 

电视剧一开篇,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扶贫干部挨家挨户劝大家异地搬迁,进了一个茅草屋,发现炕上躺了一个男人在睡觉。

 

男人一脸慌张反而埋怨扶贫干部不提前打招呼就来。

 

 

原来,他没穿裤子。

 

张主任一脸蒙圈:大白天的为啥不穿裤子?

 

村长解释道:兄弟三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

 

 

 

这段子,我好像在哪个相声里听过?

 

但这是真事。

 

还有。

 

热依扎饰演的李水花家里太穷,她爹用她换了一个水窖,一头驴,两只羊和两笼鸡,把她嫁给了隔壁苦水村的一个男人,为了不嫁给对方,李水花逃婚。

 

 

用亲生女儿换水窖、换牲口。

 

这事看上去不可思议。但这是真事。

 

不仅如此,《山海情》里很多令人影响深刻情节,其实都是真事。

 

编剧之一的 @未夕 就发微博证实过:

 

 

真实,就是《山海情》的灵魂。

 

不仅事是真的 。

 

西海固的苦更是真的。

 

剧里,一个不愿意搬家的村民用了个顺口溜形容西海固的荒芜和恶劣的气候:

 

 

类似的顺口溜,也出现在真实的宁夏干部的采访中。

 

宁夏银川闽宁镇福宁村党支部书记谢兴昌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曾经用一个顺口溜形容当时的条件:

 

「天空无飞鸟,地面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沙粒跑。」

 

 

而整部剧里最真实的,是里面的角色。

 

黄轩饰演的男主,涌泉村村长的儿子、基层干部马德福,现实中的原型之一其实就是闽宁镇闽宁村原村支书谢兴昌的儿子谢旭峰

 

作为整件事情的亲历者,他和父亲眼中的西海固,比电视里呈现得更加艰苦。

 

 

姚晨饰演的福建扶贫干部吴月娟的原型,其实是当年闽宁对口扶贫项目启动后,第一批去宁夏工作的干部之一林月婵

 

 

 

在剧里,吴月娟有这样一段台词:

 

 

这段话,其实是林月婵的原话。

 

 

现实中的林月婵不仅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帮助当地村民修水窖、帮村民卖蘑菇,让当地年轻人可以去外地打工挣钱。

 

她还帮宁夏贫困地区建学校、建医院,在宁夏建立闽商协会,让福建企业给当地带来商机和就业机会……

 

扶贫,她一干就是 10 年,40 多次北上南下,直到退休。

 

即使是退休之后,林月婵又被宁夏聘为「顾问」,还在继续为宁夏脱贫发光发热。

 

教大家种蘑菇,自掏腰包补贴蘑菇采购的凌一农教授,也是有原型的。

 

 

他就是我国「菌草之父」林占熺

 

 

他是菌草技术发明人,同时也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脱贫,林占熺带着菌草到宁夏帮助农民种菇致富。

 

因为看到农民们种出来的蘑菇卖不出去,他硬着头皮签订了包技术包销蘑菇协议,帮助农民将种出来的蘑菇远销全国各地。

 

这也就是剧里凌教授答应帮大家卖蘑菇的原因。

 

但也有剧里没有演出来的事。

 

为了在贫困地区推广菌草,林占熺教授拒绝了国外的高薪工作。

 

 

他在扶贫过程中出过车祸,摔断了两根肋骨,被绑匪绑架过,患过重病,4 次经历鬼门关。

 

他的兄弟姐妹,也投身在扶贫工作里。

 

弟弟林占华,是全村和全家族 22 代出的第一个研究生,是全村人全家人的自豪。

 

而他在去安徽农村扶贫时遭遇事故去世。

 

遗体运回村的时候,他的父亲只是说,就当他死在了战场上。

 

而他的另一个弟弟,也为推广菌草技术援外。

 

他的女儿,也拒绝了国外的高薪,加入了父亲的菌草事业。

 

除了宁夏之外,林占熺还带着他的菌草技术去了包括新疆在内的十多个省区进行技术扶贫。

 

还承担了南非、斐济、卢旺达等多个海外扶贫项目。

 

我同意林教授父亲的话。

 

这确实是一场战斗。

 

林教授代表的是人类,而他面对的敌人,是贫穷。

 

就连凌一农的徒弟小黄,也是有原型的。

 

 

他叫黄国勇,是第一批进入宁夏进行帮扶,福建菌草扶贫工作队的队长,在宁夏一待就是 20 年。

 

 

《山海情》已经完结,在大结局,最令人唏嘘的,就是就是带领大家脱贫的张树成主任遭遇车祸去世。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一个悲剧结局。

 

现在我明白了。

 

因为张树成主任的原型李双成,在现实中也是因车祸殉职。

 

 

在电视剧开播之初,有人曾质疑过,电视剧里的这些人和事,是真实存在?还是故意塑造出来的?

 

「我敢说在整个九十年代没有一个教授会是山海情里的那样」。

 

 

这些原型人物的故事,是打脸这些质疑最好的证据。

 

电视剧确实拍得很真实,但还不够真实。

 

贫困地区的环境,远比电视里更加恶劣。扶贫干部要做的事情,远比电视里更加困难。真实的他们,比电视剧里更加伟大,更令人敬佩。

 

而且,电视剧 23 集完结撒花,这些人的故事被更多的人延续。

 

应该有人注意到了,很多原型人物,都在来自一个叫做「闽宁镇」的地方。

 

这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也正好是《山海情》故事发生的地方。

 

闽是福建,宁是宁夏。

 

「闽宁镇」,也是《山海情》曾经用过的一个名字,甚至《山海情》的英文译名,就叫「minning town」。

 

因为这个用两个地名命名并真实存在的乡镇和生活在这里的人,就是这段故事最真实的见证。

 

并且,这里的人也在提醒我们。

 

比起热播的剧集。

 

那些背后没有说出口的故事,才真正打动了我们。

 

来源:知乎日报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