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望长城内外
3月4日下午,中央领导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我认为,中央领导的这些话讲得很有针对性。
这些年来,文艺界存在着一种很不好的倾向,许多电影、电视剧、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热衷于描写后宫秘史、谍战传奇、宅门岁月和三角恋爱等古事、奇事、艳事,而不去表现广大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写古代和过去的多,写当代和现在的少;写戏说、传奇、仙幻、恶搞、悬疑、惊觫等纯娱乐作品的多,写歌颂英雄模范和高尚情操等严肃作品的少;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经理掌柜等精英阶层的多,写普通工人、农民、战士、教师、医生等普罗大众的少。
现在,荧屏上看不见“王进喜”,影院里找不到“李双双”,小说里没有“赵宇”的身影,舞台上听不到“雷锋”的声音。即使一些比较严肃的文艺作品,也主要歌颂的是企业主等精英阶层,近两年播出的电视剧的主角,如《芝麻胡同》里的北平沁芳居掌柜严振声(何冰饰),《正阳门下小女人》里的小酒馆老板徐慧真(蒋雯丽饰),《那年月正圆》里的女老板周莹(孙俪饰)等都是企业主。许多作品还热衷于写三角恋爱,如目前正在播出的电视剧《芝麻胡同》和《老中医》,剧情里都有小老婆和第三者。
这些年来,大量的文艺作品为什么不去抒写人民大众?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许多文艺工作者严重地脱离了人民大众
许多作家、导演等文艺工作者长期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离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普通劳动群众越来越远,结果,他们用文艺作品来表现与反映人民群众火热多彩生活的兴趣和热情也越来越小,与人民大众也越来越缺乏共同的感情和语言。他们不去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近距离地观察体验人民生活,而是住在宾馆里,坐在沙发上,听着音乐,喝着咖啡,闭门造车,胡侃剧情。有的即使写了普通的群众,也是叫男兵说“胡传魁”的话,让女工流“林黛玉”的泪。
在不少文艺工作者的心里、眼里,根本就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底层群众,他们怎么能写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作品呢?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有些描写历史的文艺作品,打着“出新意”和“人性论”的幌子,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理想化,为一些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大吹特吹。个别人甚至在作品里抹黑、咒骂中共领导的人民战争,发泄自己的恨。这些都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二是“精英治国论”的影响
这些年来,许多文艺作品之所以不去写人民大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精英治国论”的影响。
毛主席说过“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可是这些年来,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在文艺界和社科界被严重颠F,而“精英治国论”却甚嚣尘上。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不需要精英,但是单靠精英却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例如,如果只有企业家而没有工人,不但生产不出产品,而且连工厂都建不起来;如果没有广大工人农民参加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和武装斗争,哪会有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没有人民解放军的广大指战员踏冰卧雪保卫祖国,又哪会有现在的和平生活?
可是这些年来,许多作家、导演等文艺工作者中“精英治国论”的毒很深,加之不少人把自己也看作是“精英”,因此,他们看不起广大劳动群众,更不愿意去抒写和歌颂劳动群众。在一些文艺作品里即使写了劳动群众,也是一派鄙琐之相,有的甚至以这样的作品受到西方赏识而获奖引为荣耀。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坚持文艺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开放40年文艺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8-10-28•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