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斯郎
来源 | 郎言志(ID:liusilang520)
中国社会存在着一些隐性的指数和指标,虽然少有人撰文指明,但却被大众所悉知,就比如“洋指数”。洋指数本身不算是一个贬义词,但却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盲目的媚外之风污染出了负面色彩。
而近日,新华社、澎湃新闻等中国主流媒体针对“低质量非法洋外教”的报道,再次将“媚外洋指数”盛行之下的丑态呈现在大众面前。
(上图:新华社报道截图)
据新华社2月26日的报道,日前重庆公安部门和渝中区人民法院联合捣毁了一批“低质外教案”,案件曝光了相关国际中介聘用不符合资质衡量标准的“非法低质外教”的行为,并指出部分幼儿园和中小学培训机构长期以此骗取中国家长高额学费。
据悉,这些参与非法牟利的公司,正是利用了中国家长“信任洋面孔”的心理。他们在逾越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非法聘请了大量仅有初中、高中学历的“低质量外教”,而录用这些外教的标准也让人大跌眼镜:只要是洋面孔就好。
更夸张的是,其中不少人此前根本没来过中国,是通过旅游签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滞留在中国的“黑工”,有一些甚至是有犯罪记录的危险群体,但家长们并不知道这一切,大都被蒙在鼓里,被迫掏着高额的学费,甚至有家长坦言:有洋面孔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培训机构,学费会翻好几倍。
看到这,肯定会有人咬牙切齿,指责这些洋人和中介机构“心太黑”,但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别人心黑,而是我们对“洋”这个字过度追崇导致的,这才给不法分子带来了“犯罪灵感”。而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新闻报道中存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多多少少充斥着这样的由媚外引发出的“洋问题”。
1:企业“被动洋”
中国社会媚外之风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以至于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多企业,都为了迎合市场大众的口味,变得“被动洋”了起来。
这种现象,外在可以表现为企业和企业产品的命名、来源等,都要和八竿子打不着的“巴黎”、“美国”、“欧洲”挂上钩,做起宣传来都是“欧洲蒙娜丽莎某某某”“某某雅美国风”等,有一些干脆直接以洋文拼写,糊弄着大众,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能让消费者满意,企业盈利。
而另一种是深层次的、企业内部的“洋”,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塑造形象”的效果,往往会招聘一些毫无资质保障洋面孔作为企业中高层的员工,这也就是为何“洋面孔在中国更好找工作,外国人工资更高”的一个现实原因了。
早些年的时候,笔者在广东和几家服装设计、广告传播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笔者的朋友在其中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工作,毕业于意大利服装设计专业的她对笔者抱怨说:“同样的学历背景,就算你能力比老外强,在一些公司也会因为不是外国面孔而被淘汰,而即便是被聘用了,日常工资和待遇也会少于外籍面孔,因为一些公司需要打广告说自己‘拥有来自欧洲的专业设计师’,这样不但产品好卖,产品价格也能提高不少,国人也情愿掏腰包”。
而广告公司的情况更让人咂舌,原本笔者对街头各种“外国面孔”的广告还没太在意,更不会想到这背后的问题,结果笔者的朋友告诉笔者:“现在很多广告商更爱用外国人,从地铁广告到街头广告,比例变大很多,这是因为国人的审美和认可更偏向于这种,所以设计的时候也比较‘洋气’一点,这样能提升产品形象。”
(某地铁站的外籍面孔广告)
这种情况一直都存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得有所收敛。到了2018年,笔者到访此前合作过的一家岭南的“国际中介”,当笔者和老朋友吐槽起该中介不符资质的外籍员工经常旷工和做事拖拉的时候,笔者的这位朋友和笔者抱怨:你大概不知道,当初服务完你们这一批,很多老员工气不过都辞职走掉了,那老外的学历什么咱们不说,三天两头摆架子不来上班,打电话喊都喊不来,就这样工资还拿得比我们高。可上面说了,得担待着点,因为有外国人在,顾客会觉得高大上一点,业务会更好做。
说实话,这些让笔者感到愤怒,但也实属无奈,我们并不是“排斥”,而是不希望这一切建立在“只要是洋面孔就更完美”的基础上,更不要建立在“阿猫阿狗都能被脸上贴金”的基础上。而企业“被动洋”的背后,值得深思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全体,因为企业无非就是为了迎合大众喜好,否则又怎么会大肆塑造、宣传自己“有洋血统”呢?
2:社会“主动洋”
一个社会的“媚外”,往往是自教育开始的,时间久了就变成了惯性的“主动洋”。
所谓“媚外”,往往是打着伟大、突破和学术研究的旗号,极度宣扬西方的精神和主义。这和一些高校的教授、网络知识分子纸上谈兵式地鼓吹西方民主和西方制度的优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现象的特点是,宣讲者往往在教育场所和舆论阵地,一味突出传播西方社会的先进之处,比如西方的人文精神,西方的民主制度等等,却对西方的效率、发展以及阶级分化等负面问题避而不谈,缺乏民族自信和平视精神,久而久之导致了一些受众“精神洋”。可以说,这是一个长期潜在的问题,从高校到社会舆论,都无孔不入。
除去枝繁叶茂的对“西方精神”的崇拜体系外,一些高校系统内部鉴于国际化水准提升的“主动洋”也显得不堪入目。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吸引国际生源,而公然使用着中国纳税人的钱,为外籍学生提供“超国民待遇”。
2018年,根据国内媒体援引部分高校学生的反馈报道,包括江苏、江西等地的部分高校,均出现了“外国人优先”的情况,不仅给外籍学生提供比本国学生更好的奖学金机制,还将最好的宿舍全部分配给了外籍学生。而被曝光的江苏无锡某高校,甚至强迫中国学生搬离好的宿舍,以便给外籍学生腾出优待空间。
此后,又有多家媒体曝光了国内部分景区“外国人免费”的新闻,虽然后面各大景区“紧急澄清”,但却被网友们的截图和相关证据频频打脸。虽然流言的“真相”无法定夺,但无风不起浪,大家自也是心知肚明。
对于这样因为“主动洋”而区别对待同胞的情况,笔者也是切身体会过的。2018年12月,因为相关工作原因,笔者从欧洲临时归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入境的时候,于机场里办理了一张中国的电话卡。承接业务的机场某国际商旅公司,在最初的时候因为误以为笔者是外籍人士而报了正常价180元,后来发现笔者是中国护照,方才解释称:优惠针对外国人,中国人300元。
笔者当时刚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脑子里一团浆糊,但越想越不明白:在国外的时候,因为是外国人所以比较贵,到了中国因为是本国人所以比较贵,这是什么逻辑?于是笔者尝试着给运营商和工商部门核实情况,经查,白云机场的这家公司提供给外籍用户的是“180元两个月的服务”,而给中国人提供的是“300元一个月的服务”。
知道情况之后,笔者立即向通信运营商和工商部门举报,经查,该旅行服务公司的行为不仅违规,还违法,更是涉嫌区别对待本国消费者,而根据工商部门的要求,该企业最终给笔者办理了退款。
3:媒体“数据洋”
中国人对“洋数据”的崇拜,可以说是非常普遍了,有人说这是因为“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人手里”,其实不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媒体自身的盲目崇拜,尤其是自媒体不分青红皂白地鼓吹各种“国际排名数据”,而完全不顾其背后的主观性、臆测性以及政治目的。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自2008年之后,生命力顽强、屡战不衰的《联合国全球国民素质排行榜》,榜单中日本和欧美各国领跑全球,中国全球垫底,引发了无数欠缺思考能力的同胞的自卑嘲讽,甚至连一些“学者”人士也深信不疑,刊文批驳:中国人素质真差,联合国都看不下去了。
可是呢,这件事早就被辟谣了,自2008年开始,反复辟谣,却又有媒体反复引用,可以说是屡禁不止,直到2018年,逼得联合国都看不下去了,直接以官方的名义回应:联合国没有发布过这种排名。
其实不仅仅是这组数据,还有各种《国际宜居指数》《全球城市治安指数》《社会文明排行榜》等等,各种来自西方的所谓的“权威报告”层出不穷,国内媒体也乐此不疲地引用,甚至连来历不明的数据也大肆引用,殊不知某些榜单数据和美国政府每年发布的各种国际民主排名、人权报告一样“没有底线”,甚至是让人“倍感滑稽”。
我们仅以所谓的城市“宜居排行榜”来看,国内媒体最喜欢引用这种西方的排名,只要数据来源是“某某西方研究机构”,各路媒体就能根据这些排名来一次外媒的“自我批判”,然后赞扬一下国外,否定一下自己,总结出一句:中国太落后了,要多学学西方,人家那是真的好。
可事实是这样吗?笔者后来把这些《治安排行榜》、《宜居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几个欧美城市逛了一遍,发现卫生状况、治安状况、基础设施等都让人大跌眼镜,实在是令人费解:这样的城市,怎么问鼎全球的?
后来,一位长居海外多年的华人朋友点醒了笔者:人家西方研究机构不可能实地考察,对中国的判断,有一大半来自《纽约时报》、BBC这样的媒体,你指望科学公正,那是做梦,就是国人和一些国内的媒体还很相信这一套。
说真的,这种非理工、科学领域的排名和所谓的权威社会数据,中国人自己也能弄,就比如那让人忍不住吐槽的《CNN全球美食排行榜》,中国仅一种食物上榜也是“很权威”了。
4:消费“迷信洋”
由于早期国产品牌的“不争气”,以及一些海外品牌的宣传比较到位,导致了中国国内出现严重的消费层面的“迷信洋”。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所有东西不论成本、产地、技术来源,只要和“洋”字挂钩就可以,卖再贵都能接受,就算是中国产的到国外转一圈再买回来也好。
这种病态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甚至在不少人眼中成了“国外的就是好的,中国的就是差的”。这一点笔者也是深有体会的,到了西欧游学之后,笔者就几次三番地接到来自国内朋友的请求,有叫从国外带榨汁机的,有叫带衣服裤子的,甚至有人叫带拖把头。
不过,笔者每次都拒绝了这种“伤智商”的行为,且不说西方大量的商品来自中国,而且价格高出许多,就算是原产于西方的产品,很多也根本和中国的等价产品无法比,可即便是告知这些人“老外和华人都从中国代购中国产品”,也无法劝服这些“只认洋货”的人,为此笔者也遭遇了不少白眼,但类似于“去日本买中国产的马桶盖”这种行为,笔者是真的做不到啊!
由于在消费上过度“迷信洋”,这也让很多企业看到了甜头。“洋货在中国好卖”不仅仅让洋人赚得开心,一些中国的商人也很开心。于是,西方的服装产业、奢侈品加工业等等,逐渐被中国企业家垄断,甚至很多国内的企业,会大老远地将产品出口到国外,然后和外商合作贴上标签,摇身一变成了“洋品牌”,产品有了洋血统后翻身涨了几倍的价格又卖回到中国,一些国人最后屁颠屁颠买回了家:国外的,真香!
(笔者身边就有人,高价买了一堆法国内裤回家,穿几天之后发现产自中国广东,穿得老舒服了,还不让人家说,自欺欺人地说“出口的质量更好”。)
此外,2018年4月,海外华文媒体郎言志在华文圈首度曝光了国外奶粉造假专销中国的事件,这篇题为《“我们只骗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国外商家专坑中国人被曝光!》的文章,曝光了西班牙等国黑心企业制造假奶粉供给中国的罪恶行为,在全网引起了热议,文章还同时曝光了韩国、泰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企业“坑骗”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可令人感到诧异的是,部分国人真的叫不醒,居然为西方黑心商的行为洗脱:就算这样,我也愿意天天买外国货,我钱多任性你管我!
▲进口的狗粮,一般穷人吃不起系列。
后来,笔者又看到德国媒体关于中国人的一篇报道,再次感觉非常讽刺:在德国被民众视为廉价品集中营的超市,到了中国被捧成了轻奢门店,中国人非常喜欢德国的东西。而针对这一现象,众多西方媒体也深陷“震惊”之中。
不过,这在中国其实也不足为奇,因为在消费性质的“迷信洋”的背景下,诸如美国的一杯饮料在中国卖出全球最高价,美国的冰激凌在中国卖出全球最高价等等,这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罕见的现实了,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社会现象。
而近些年,很多国内消费者高呼苹果等外国品牌不尊重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中国客户等等,其实都不要觉得自己“太委屈”,国人不把洋品牌捧上天,人家如何藐视你?
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国产品牌再加把劲,如果都能像华为、大疆、格力这样给力的话,也不怕洋品牌的竞争,与其抱怨部分国人的媚外,不如想想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5:大众“盲目洋”
中国部分民众的“崇洋”程度,可以说是已经严重到“盲目”了,很多民众似乎只要和“洋”有所挂钩,就会很自豪,以至于有些孩子被父母起了“杰克”这样的洋名字,甚至出现了一些家长到派出所大闹,吵着要给孩子起“ABC”的名字,巴不得连姓都改成拉丁字母,不知道这样是能凸显个性呢,还是能光宗耀祖?
而最让笔者感到难以接受的,还不是这种浅显的歪风,更让人感到难以启齿的,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崇洋媚外”。
记得在此前文章中,笔者提到过,每当笔者说“祖国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都回国建设祖国”之后,都会有很多家长和局外人反对笔者,说自家或者亲戚家的孩子在美国工作,已经拿了美国绿卡了,优秀的人都能留在国外,回来的都不行,他们的言语之间还总不忘带出点骄傲的色彩。
其实,即便是到了如今,笔者还是很难接受这种心态——这些家长,千辛万苦培养了一个孩子,到头来给别的民族做贡献去了,这居然成为了到处炫耀的资本,于是笔者每次都回答:是很优秀,但不值得敬佩,真正优秀的人,成才之后都会建设自己的祖国。
▲:这才叫优秀,这才值得点赞!
不仅仅是“能给外国人工作”显得有头有脸,中国社会还充斥着能嫁外国人、能当外国人就是家族荣光的恶俗气氛,仿佛拿到外籍护照、嫁给外国人就是攀高枝了一样,“奴”得让人匪夷所思。
这并不是笔者乱扣帽子,因为笔者自己就亲耳从老一辈人口中听到过“谁家姑娘很本事,嫁了个美国人,如今移民美国去了”的说辞,更是在宴会上被一位不知谁家母亲的一句“我儿子很本事,娶了西班牙女孩,移民西班牙去了”给惊得不知所言,这一番言语配合上那骄傲的神色令人感到费解,他们甚至让笔者日后效仿,仿佛这样做是“明智”和“光荣”的。
可以说,在“盲目崇洋”的背景下,人们似乎有些失去理智,一些原则问题也被扭曲,而全然沉静在了“西方是高大上的天堂”的美梦里,殊不知远方不过是传说,身为中国人是何其幸运。
写在最后:
我们海纳百川,拥抱四海宾朋,但不代表包容“所有人”,人有好坏,修养有别,不是唯洋是佳,视洋如贵,世界美丑终需甄别。
我们要保持开放,尊重选择,拥抱世界,但这不代表可以放任而行,对待“洋元素”,要建立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味接收,被人所用”。权衡这一切,最重要的前提是自信,自信克媚外,然后在“平视世界”的基础上,走向复兴。
作者:刘斯郎,有态度的95后独立撰稿人,立足于为祖国发声的情怀作者。曾创下个人全年全网矩阵阅读3亿次的纪录。代表作品《超级中国》系列文、《真实的中国与世界》系列文等。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