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则来自北京海淀法院的案件播报引发热议,“清华大学总裁班”同学发起设立的一家主题餐厅因经营不善申请破产,其注册资金为680万元,但目前账户资金仅剩5000余元,仍负债300余万元。27日,记者调查发现,该餐厅曾于去年11月因内部调整暂停经营,今年5月其所在公司更是被列入法人失信黑名单,目前其原址已易主。(10月28日《北京青年报》)
一家餐饮企业因为经营不善造成亏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由“清华总裁班”三十多名同学以众筹方式发起成立的一家餐厅的亏损之所以成为网络热点,主要原因显然还是出在“清华总裁班”上。在网友们看来,“清华总裁班”里个个都是商业精英,结果三十多个人却经营不好一家餐厅,这落差有点大。为此也有网友认为这件事生动体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是商业领域的一个反面榜样。
其实在我看来,对于“总裁餐厅”破产没有必要做过度的解读,除了网友所说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之外,我们还要明白,一个能够经营好一家规模庞大企业的企业家,未必就一定能够经营好一家主题餐厅,因为一家主题餐厅能否顺利经营下去,实现盈利,有太多的决定或影响因素,而不仅仅只和经营者能力有关。所以大家调侃归调侃,却没有必要对“总裁餐厅”的破产倒闭做过度解读。
而在这件事中真正值得反思的,是这家餐饮企业的信用问题,也就是这些“总裁们”的信用问题。根据主题餐厅所在楼宇物业的说法,该餐厅既拖欠供货商货款,同时也没有给办理了储值卡的用户退款,可以说失信问题严重。而当地法院的案件通报显示,今年5月21日,该公司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还款义务,且全部未履行,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人,并在信用中国网站上被列入法人失信黑名单。此外,该公司自今年3月以来,曾4次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可以说,这些严重的失信行为,才是公众应该对“总裁餐厅”重点关注的。企业失信,说到底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投资人失信,而这家企业的投资人有三十多位,所以称得上是一种“集体失信”行为。而该餐饮企业三十四名股东,大多数人的名下都关联着其他企业,有些还不止一家,那么他们在“总裁餐厅”上涉嫌多种失信行为,在名下的其他企业上,就会坚持诚信经营,没有失信行为吗?
更进一步说,当“总裁班”作为一个集体呈现在社会和公众面前,并且因为其商业精英、成功人士的身份而受到公众关注,甚至为此获得一些资源、资本的青睐,他们就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积极维护个人或名下企业的形象、信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为事实上的“总裁老赖”。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