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为期两天的非正式会晤27日拉开帷幕。据印度媒体的报道,两位领导人将在24小时内举行6次会晤,有些时候将只有翻译在场。这次非正式会晤将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力,极有可能对接下来的中印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27日晚间中方发布了一份对习莫会用词非常积极的通报,向外透出两国领导人的沟通相当顺畅的信息。相信这样的氛围会在28日得到延续。
中印去年险些因洞朗危机发生严重对抗,那件事在两国社会都引起了反思。除了对危机来龙去脉的追溯,两国都有很多人问了这样的问题:中印发生洞朗那样的事件,这本身是应该的吗?两国究竟从那样的对峙中收获了利益,还是蒙受了损失呢?
洞朗危机强烈刺激了中印两国社会的对立情绪,但是习近平与莫迪举行会晤,很明确是要推进北京和新德里的互信,加快两国关系的回暖。而中印舆论明显都对此挺支持的,洞朗对峙后两国社会处在消解中的激烈情绪此时尤其出现大的退潮。
客观说,在当下地缘政治格局中,印度受到的诱惑更多些。西方制造了“龙象之争”的概念,并且不断抛出偏袒印度的绣球。华盛顿把亚太战略从太平洋扩展到印度洋,简直就是为新德里量身定做的。这看上去有很多好处,前一段时间印度舆论中主张不仅呼应西方招手、而且应主动往上凑的声音相当多。
然而一些印度人很快发现了,对华关系紧张没给印度带来任何好处,比如它没有提高印度面对西方的身价,反而就像《印度教徒报》说的,减少了印度与美国、日本等谈判的筹码。
实际上,良好的中印关系对两国处理与其他大国关系都具有正面意义,两国在避免相互消耗的同时,又可以获得其他外交方向的主动,因此这是加倍的得分。对中国是这样,对印度同样是这样。
近期,中国周边几个前几年与中国外交摩擦一度比较激烈的国家,大多都在与中国改善关系。这是它们与中国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些摩擦给区域内的国家都没有带来好处,而是给来这边借地缘政治牟利的美国提供了方便。所幸,理性正在整个地区逐渐占上风。
传统地缘政治斗争伴随了西方国家崛起的全过程,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政治的基本逻辑在悄然嬗变。双赢和共赢不再是一种愿景和口号,而成为越来越可信的利益分配方式,也是代价最小的选择。
中印这么大的两个国家,利益交集面以及潜在摩擦点必将越来越多。两国理应跳出地缘政治的零和思维,不受外界舆论的干扰,加强战略互信,真正做到对具体的摩擦及冲突就事论事,快速管控,克制把它们拔高到“国家尊严”层面的冲动。中印全面发展友好合作的理由要比两国钻进某个具体事件牛角尖里的理由多得多。
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这次会晤显示了两国最高层看待中印关系的战略清醒,也展现了两位领导人个人的政治智慧。两国社会应当跟上经他们推动正在形成的两国关系新趋势,让这两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两国加起来25亿多人民的手里,而不是在西方设计的江湖游戏里随波逐流。
原标题《习莫会,润物细无声的战略手笔》,原文为环球时报社评。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