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作品不该将年轻人拒之门外
——访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陈力
中国艺术报记者 李 博
电视剧《海棠依旧》剧照
2012年,当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开拍时,导演陈力并不知道,自己与周恩来总理的缘分,会延续到4年之后。在创作影片的过程中,陈力和主创团队一次次被周恩来总理伟大的精神所感动,而创作者们发自肺腑的感动,令真实、真话、真情和真意,成为这部影片最动人的元素。“《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于我而言,不只是一部作品,更笃定了我的创作理念,升华了我的人生观。”时隔6年,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陈力仍铭记着拍摄影片时的每一幕场景。
为了让《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主创团队一路采访、一路请教、一路创作。在伯延体验生活的4个月时间里,陈力结识了很多亲历过那段历史并与周总理有过接触的老人。只要提到周总理,他们就会泪流满面,甚至号啕大哭,“有老乡声泪俱下地对我说,周总理救了他全家,是他一辈子的恩人。那种深刻的感受,只有走到老百姓中间才能真正明白。”每改完一稿剧本,陈力就会交给亲历过历史的老乡们看,让他们挑毛病、提意见。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报
与此同时,陈力对影片真实质感的追求也近乎严苛,从一枚邮票、一架水车,到周总理在第四天凌晨三点钟拨通毛主席的电话,都完全按照史实创作。陈力表示,自己拍摄这部影片的初心是展现一段真实的历史,但创作的过程令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在艰苦的年代里,党与人民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让中国最终渡过了难关。”陈力说,“而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理解和信任,依旧要坚守信仰。”
两年后的2014年,同样表现周恩来总理伟大人生的电视剧《海棠依旧》在河北正定开拍。2016年,这部41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正因为在拍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时走进了周恩来总理的世界,我才会觉得一部电影的容量不足以展示他的伟大灵魂,所以就创作了这部电视剧。”陈力坦言,周总理的情怀总是令她情难自禁。“他的伟大,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脸谱式的伟大,而是接地气的、真正与老百姓心贴心的伟大。”
为了追求完美,《海棠依旧》拍摄周期长达6个月,剧中每一个道具都参照历史实物复制还原,大到模型飞机、作战地图,小到电话、手表、放大镜,都力求逼真。除此之外,陈力对于演员表演的分寸、重大场面的再现、环境氛围的营造、剪辑和音乐的安排,无一不费尽心力。“精益求精,是为了打造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观众认识、了解、懂得伟大的周总理。”陈力说。
《海棠依旧》播出后,收视位居全国上星频道前列,在新媒体平台上也引起了广泛热议,很多“80后”、“90后”观众都被周总理“圈了粉”。对此陈力感到十分欣慰。“主旋律影视作品不该将年轻人拒之门外,只要品质足够优秀,它同样能够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很幸运,《海棠依旧》让周总理回到了年轻人心中。”
电影《血战湘江》海报
2017年,陈力执导的首部战争电影《血战湘江》全国公映,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托,充满震撼力地全景再现了红军长征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彰显了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最大限度地真实还原了湘江一役的战争实况。为了再现湘江血战的场景,陈力摒弃了一切电脑特效,全程采用实拍,共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000余人次,使用TNT炸药两吨、汽油80吨。
“很多观众告诉我,他们观看《血战湘江》时的感受是震撼惨烈、热血沸腾。其实在拍摄影片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也反复闪现着两个字——‘血性’。”陈力表示,在创作《血战湘江》之初,自己就将吸引年轻观众摆在了重要位置。“电影要贴近年轻人,就要展现一些鲜活的小人物。在影片中我们既表现了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也描绘了林家父子这样的小人物,力图在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中,展现人性的光辉。”
陈力最后向记者透露,自己的最新电影作品名为《古田军号》,已经在狗年春节前开机。影片将以古田会议召开前后的真实历史为背景,波澜壮阔地再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邓子恢等同志在闽西地区从事的伟大革命实践,讴歌红军战士的坚定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力求赢得更多年轻观众的喜爱,依旧是我创作这部电影的重要目标。”陈力表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