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亚投行成功建立的前景已不容质疑,但其运作起来才面临真正挑战,困难可能要比想像得还要大。远还不到庆祝的时候,中国财政部官员对英国加入亚投行事的冷静低调回应说明了这一点。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备进程明显提速,由中方不同部会和金融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小组疯狂工作着。
振奋人心的消息接连传来: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意大利赶在截止申请程序前决定加入意向创始会员国行列,卢森堡也将提出申请。而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瑞士正加紧进行“积极的决策”,将在今后两周内最终明确意向。
过半西方七国集团成员不顾美国反对集体“反水”加入亚投行,成了冠盖欧洲报章的大新闻,很多媒体都在评论“华盛顿的愤怒”,渲染美国国务院一匿名官员抱怨英国事先未与美国商量即自行宣布加入亚投行的话。事实也许是,尽管心怀不满,美国并没有对她的欧洲伙伴加入亚投行予以实质性的阻挠。
美国官方的表态声称,美国并不反对亚投行,也没有积极阻止盟友加入,只是担心亚投行不能满足决策透明和环保标准,可能压低放贷门槛,因此呼吁盟友慎重决策,在加入之前确定其能够执行“适当的治理方式”。
亚投行作为由中国倡议的拟议中的国际金融机构,初衷是补充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不足,着眼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为主要支柱的国际金融体系处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导下,主要关注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与重建以及全球脱贫,无暇顾及今后十年估值高达8万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而这一缺口的事实存在严重制约了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融合。
以东盟为例,其市场一体化的实施效果不如预期显著,一些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重要原因,于是东盟率先提出“互联互通”概念,而这一构想的实现必须优先解决资金问题。中国在提出亚投行倡议前与东盟方面进行了密切沟通,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积极支持,这一倡议既是中国对外战略主动有为的反映,也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结晶。类似的情况在其它方向上也在发生。
亚投行在某种程度上讲是被逼出来的。当美国国会傲慢否决20国集团峰会决定搁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分配投票权以增加新兴国家代表性的改革方案之时,当世行、IMF、亚行的官僚低效以及附加苛刻政治条件和强制改革条款的惯常作法令发展中国家忍无可忍时,全球多元治理的大势注定形成,中国以倡设亚投行等方式“走自己的路”的状况注定发生,亚投行只不过是其最初的具体实现路径。
但这并不是一场义无反顾的“出走”,相反它开启的是中国以国际化方式融入世界的新阶段。
细心的人可以注意到,西方内部在是否加入亚投行问题上的分歧或者差异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一是在决策国家的经济和外交部门之间。前者更看重亚投行对国际金融运行的补充作用和与中国加强协调合作的市场前景,重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亚投行的必然联系,乐见亚投行解决全球投资需求并为本国企业创造新机会;后者则更多考虑中国主导亚投行的可能性和决策国陷入中美战略竞争夹缝的尴尬,态度相对谨慎。
二是在美国和其西方盟友之间。前者更多担心亚投行挑战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对世界银行形成直接竞争,忧惧中国改写游戏规则;后者虽然与前者有着同样的忧虑,但更倾向于进入其中对它的决策和规则制订施加直接影响而不是硬性阻挠亚投行的诞生。
在这样的分歧之下,西方国家对亚投行心态复杂,决策两难,最终阵营分裂、各行其是有一定必然性。这种分裂反映出美国与盟友利益差别不断扩大,垄断全球金融市场主导权的难度日益上升,印证了在全球权力转移的缓慢过程中,处于中间地带的国家多数不会选择“一棵树上吊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又何尝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盟友进入“董事会”稀释中国的“主导权”乐观其成?也正因为此,欧洲有评论指,英国等国加入亚投行的决策虽然拆了美国的台,使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输掉一局”,但事实上的后果未必全然对美国不利。
在亚投行已经扩充的33个创始成员国队伍中,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占约六分之一。虽然中国的初始金出资比例高达50%,将来肯定拥有压倒性的发言权,但不会也不可能把亚投行变成自己的“私家花园”。亚投行中的西方国家队伍不会止于法、德、意,下一个很可能是澳大利亚。事实上,据澳大利亚学者的观察,在澳国内主张加入亚投行的声音已完全压倒反对者。
全球权力转移转移将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美国盟友纷纷加入亚投行并不能构成转折性的意义。对于仍处在兴奋与喜悦的中国媒体来说,无视国际金融机构的运行规律,自顾自地宣布 “中国的历史性胜利”将是可笑的。
目前的有利态势应引发中国更多的冷静、深入思考。国际秩序需要有序变革,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发挥重要的聚合甚至领导作用投下信任票,中国担得起这份信任吗?国际秩序变革需要在现行体系大框架下运行,中国能娴熟驾驭国际市场的通行方式,改革成果积累足以支撑实质性国际金融机构领导者所需的储备和资源吗?最重要的是,中国能够在运作亚投行的过程中确保真正的公平、透明、互利、廉洁、高效,做到合理评估放贷风险而不被政治冲动和某些人“公器私用”的冲动所干扰,开创一套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新标准吗?
亚投行成功建立的前景已不容质疑,但其运作起来才面临真正挑战,困难可能要比想像得还要大。远还不到庆祝的时候,中国财政部官员对英国加入亚投行事的冷静低调回应说明了这一点。正如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在最近一次访谈中所说的,中国参与,新兴大国群体参与,势必给世界带来一种多元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与霸权治理或者垄断治理有着根本不同,它包括了多样性、包容性和互补性这三个基本要素。不过目前,新的治理模式还更多是一种规划和愿景,有待实践检验。
美国对亚投行的真实态度其实是不反对、不参与,但她势必加紧推进其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以期在新时期争夺规则制订主导权的竞争中扳回一局。但对中美正在进行的这场竞争来说,实质是在更为广阔的全球舞台中重新安排债权国与债务国的关系,耗时可能长达30至50年时间,这期间必须加强沟通和协调,而不是相互推向进一步的对立----要知道,经济关系往往能够决定战略关系。
(来源:中国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钱昌明:特朗普是“人民之友”吗?——对“永远的朋友,特朗普!”一文的质疑
2021-01-16蒋跃飞: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标志着 欧洲的觉醒迈出了坚定的一大步
2021-01-16•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