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工业运行步入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互联网+”制造和“互联网+”小微企业等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活力因子。透过一组组数字,我们能管窥中国工业运行的轨迹和未来路径。
1、增长:趋稳力量集聚
【数据】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3%,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及上半年工业增速均低于当期GDP增速。4月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6月增速达到6.8%,环比增长0.64%。
在山东省即墨市的一家制衣企业,每位工人面前都有一台电脑识别终端,工人根据顾客个性化定制服饰要求手工缝制纽扣。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正颠覆传统工业生产。新华社发(宁友鹏 摄)
“工业增速有其合理性。”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根据长期跟踪的相关指数测评,2010年以后中国即进入工业化后期,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成为工业发展必须重视的挑战。
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罗仲伟看来,工业增速位于6%-7%之间是正常的,是“三期叠加”形势下的理性回归,这意味着我国工业运行进入到了转型阶段。当前工业增速的回落,将倒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转型。
除了工业增速的下滑,另一个让企业感觉到冷意的数据是PPI(生产者价格指数)。6月份,PPI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0.4%,意味着产品供大于求,市场的实际需求并没有真正好转,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值得警惕。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给出了一组数字:上半年,水泥、玻璃产量分别下降5.3%、4.2%;1-5月份,水泥、玻璃行业利润下降了60%多。“行业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多数行业保持了良好态势,但这些产能过剩行业拉低了工业总体的增速和效益。”黄利斌表示。PPI的长期下行提示我们,过去依靠投资及由此产生的产品需求扩张来提升经济的增长方式无法延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成为当务之急。
“缓”的背后,趋稳回暖力量不容忽视。尽管PPI持续回落给企业利润带来较大压力,但4、5两个月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由负转正,总体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基本平稳。
另一个亮眼的数据是,6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50.2%,连续4个月处在荣枯线以上,呈现持续小幅扩张趋势。PMI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表明生产和市场需求均有所回升。
2、结构:优化激活潜能
【数据】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明显快于工业整体水平。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10.8%,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17.1%,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端服务器等产量成倍增长。
“近年来,高技术产业增速一直高于工业平均增速,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尤为迅速。”黄群慧认为,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高加工度化趋势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工业运行呈现出工业增速趋稳、工业结构趋优的新特征。
6月份,PMI运行的特点也佐证了工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一方面,6月制造业PMI与5月持平,二季度总体水平高于一季度,生产增长总体平稳;另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相关制造业的表现继续好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而高耗能行业连续弱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表明结构调整效果进一步显现。
区域结构趋向平衡,是工业结构趋优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6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7.3%,中部地区增长7.8%,西部地区增长8.4%,东北地区下降0.4%。除经济结构偏重资源型的东北地区增速较缓外,东中西三个地区增速均明显高于工业整体增速,且呈现出“东慢西快”的格局。黄群慧表示,2005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总体维持“东慢西快”格局,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正逐步缩小。
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发展来看,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80.2亿元,同比下降21.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552.6亿元,下降1.7%;而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771.3亿元,增长6.3%。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8.1%,比工业增速高了1.8个百分点。
在增长速度和利润增速方面,非公经济不仅跑赢了公有经济,也成为推动工业整体运行趋稳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看来,在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措施的驱动下,民营经济活力有效增强,彰显了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带来的巨大利好。非公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活跃将是中国工业运行回暖的潜能所在。
2013年,服务业产值比例首次超越工业产值比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黄群慧表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这种地位不在于比例而在于作用。未来工业占GDP比重可能会继续下降,但其蕴含的生产能力、知识积累对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非常关键,将是技术创新的来源,这将成为其核心功能。
3、动力:源自创新驱动
【数据】
智能制造、高速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10%,海洋工程装备接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29.5%,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以上。
盛来运说,从新产业角度来看,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从新业态角度来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数据表明,我国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快速提高,中国制造在技术提升、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明显,正逐步向中高端迈进。
今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着力点。数据显示,近年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钢铁、石化等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65%。
黄群慧认为,中国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要严防两方面风险:“失速风险”,工业增速不能够稳定在现有水平,而是不断下滑,滑出可以接受的底线,从而诱发经济危机;“失调风险”,工业经济结构得不到优化,工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应对。面对这两种风险,需要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转化动力机制,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从目前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积极变化来看,中国工业有应对这两方面风险的基础和能力。
在罗仲伟看来,当今制造业的发展已告别传统的规模经济时代,而更注重个性化设计,以精准满足客户需求,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由于体量小,中小企业更容易满足细分市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精准制造准备了技术条件,可以说现在是创新创业的“大时代”。
如今,“互联网+”制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很多企业和地区发展的新动力。中部省份江西就尝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甜头。上半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列全国第四位、中部第一位。其中,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高出大中型企业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拉动力十分强劲。
“中国工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其动力来自于制度创新。”罗仲伟建议,政府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要素市场,注重完善工业发展环境,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有效的产业政策体系和合理的税收负担。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转换工业增长动力机制,才能达到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的新常态。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