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以下简称“两书”)出版,是中国历史研究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重要阶段性成果。中国历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持续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不断扩大统筹指导全国史学研究的影响力、凝聚力,推动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两书的问世,将成为新时代中国史学新的学术标杆。
第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将通史编纂与文明史研究贯通起来,在体例架构上具有开创性。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发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号召。
两书努力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配合了《(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的主体撰著。《(新编)中国通史纲要》着力厘清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形态演变的主线;《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按照中华文明成长历程,以思想文化、精神文明为主线,简明扼要阐发中华文明的根本特质和发展规律。《(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从史前时代开篇,按照断代史顺序,贯通古今,提纲挈领,论述中国历史政治演进大势,探寻治乱兴衰之变。《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从文明史的视野,揭示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文明的根本标识和特质。两书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从体例架构来看,两书具有学术开创性意义。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司马迁给通史著作树立的最高标准,也是中华文化中历史理性精神的重要表征。两书力求“通古今之变”,叙述了从文明起源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在中华文明的定义、社会形态的变化、民族关系的融合发展等方面都有新的论述;有关中华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以及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观点新颖,阐述到位,这是近些年来同类著作中不多见的。
第二,充分激发历史主动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作为史学工作者,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系列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唯物史观,书写新时代的历史学精品,用历史语言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就需要我们讲清楚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史,讲清楚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主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必然性。两书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史学工作者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示精神,为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的史学智慧成果,相信其能够经受住党和人民的检验。
两书科学论证了我们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彰显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的文明史是唯一不曾中断的,是连续的、统一的、发展的。新石器时期乃至进入文明时期,活跃在中华大地种植水稻和黍的先民(包括已经消失了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文明以农为本,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并存,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
两书细致刻画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杰出的、奋斗的、自强不息的、勇于纠偏扶正的光辉形象。我们今天所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都源于我们的历史自信。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汹汹而来,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本着自强不息的古训,认识到了自身落后的原因,前赴后继挽救危亡。我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过70多年时间,我们完成了全面工业化,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我们消灭了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绝对贫困现象,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跃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天斗地取得的胜利。
第三,深化“五史”研究,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讲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史”的提出对新时代史学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华民族发展史研究更与当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系紧密。
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度乱象丛生,思想文化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盛行,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者,我们应致力于对错误思潮的解析批判、正本清源。两书在“五史”研究上把握得当,正确阐述了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史、民国历史以及新中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自觉抵制了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传播了正确的历史观,坚定、清晰地发出了历史正声。
第四,站在人民立场上,站在历史正义一边,书写人民的历史,书写引领社会前进的先驱者的历史。
两书“总序”强调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贯穿两书的核心指导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学术指导原则。强调社会形态理论,并不是要人们记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简单原则,而是要让读者理解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不是简单地谴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从历史发展链条与发展趋势的角度,历史性地肯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曾发挥的作用。我国的奴隶社会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我国的封建社会创造了发达的农耕文明、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科举考试制度和灿烂的思想文化以及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只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才被新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不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化、辉煌的历史。纵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沦”时期,我们国家也产生过引领社会前进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他们代表人民,代表历史的正义。正确地阐明了这些,让读者理解了这些,就理解了历史的人民性,理解了历史的前进方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近代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主导了历史的前进方向,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中国历史的新辉煌。
两书既准确把握了学术研究前沿,一些具体论述观点颇有新意,又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人民立场。撰写者均为研究有素的专业学者,文字表述却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很好地结合了通俗性与学术性。两书会受到社会大众和学术界高度关注,将成为新时代中国史学的学术标杆。
作者张海鹏,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24日 第7版)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张海鹏:新时代中国史学的学术标杆——《(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评介
2024-04-26孙成民:知青上山下乡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史在这一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06-09•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