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花源记探寻陶渊明归隐之秘
王维永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陶潜,私谥“靖节”,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祖父做过太守,其8岁丧父,即此始家道衰落,12岁丧母,20岁家道犹贫。但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喜善亊,好丘山,有毅志,不同流浴。系我国东晋至朝北朝刘宋初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任彭泽县令,仅80天即弃官归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归隐诗人之宗。
一 陶渊明所著之《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魚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荒草鲜美,落英缤纷,漁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南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室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髺,并怡然目乐。见漁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家还,设酒杀鸡作食。林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其言所闻,皆叹惋。既出,得其船,便扶问路,处处志之。及郡下,问太守,说如是。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魏晋陶渊明
二 《桃花源记》之古文今释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正文仅290字,不足300。可谓惜墨如金,文短事明。文体类型,已含于标题中,当属记叙文,但表砚手法又多显“赋”之特色,常以三、四字句式,使之利索、通俗、易懂而不繁琐。难怪深得古今文人墨客欣赏与推崇。依笔者之见,《桃花源记》问世之功效有三:其一,创造了汉字行文简节明了之先例。一篇记叙短,不足300字,但依之前的亢长习惯,尽可写成一部章回体小说;即便以“赋”之表现形式亦可在几千字左右,如屈原之《离骚》。文至魏晋,文者竞比,作者标以短文,开创一代文风,难能可贵。其二,以清新笔触,开启人们的生活向往。作者写作年代,乃东晋末跨入南北朝之刘宋时期,置此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之际,一篇桃花源记提振人们的生活向往,努力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唤起劳苦大众的自谋精神。其三,为自已及众多文人墨客指明新路—归隐田园,农耕自保。陶渊明官至县令,本该满足,但因不满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的政治环境,毅然独辟溪径,弃官归田。晋时归隐最多者数稽康等“竹林七贤”,史上传为佳话。
三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田园诗欣尝
陶渊明辞官归故里后,坚持农耕,坚持写作,素有“田园诗人”之誉。现流传下来最著名者要数其《归园田居》五首了,皆为五律诗。第一首最长,共20句,其中代表句有:
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魚思故渊。
开荒南山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三首诗,堪为五首中佼佼者,共八句,展示如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昔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已亥年尾,中国科学院退休科学家合唱团,在中央大剧院登台合唱的曲目内容,就是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的第三首。他们自已谱曲,按照专业合唱团技术要求,自主排练而成,一开唱即轰动全场,丝毫不亚于专业合唱团。因是同频转播,把全国电视观众也带入古时的田园景象。这既是艺术的魅力,也是古诗的魅力。
作者:王维永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法院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