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报道】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调查结果:
中国人月收入5000元以下占95%(13.28亿人),2000元以下近69%(9.64亿人),1090元以下近43%(6亿人)
2020年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讲到,我们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一数据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社会各界在追问月收入1000元左右以下的人,真的有6亿这么多吗?这一群体分布于何处,数字的背后又代表着什么。事实是,总理讲的这个数是中国最为真实的现实国情。在强劲经济增长的带动下,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进入了高收入阶层,而且也有多达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但也绝不能忽略中国的分配结构仍然是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事实,有相当大一部分群体还在生存线附近徘徊。他们游离于我们的视线之外,他们没有渠道发声,社会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是这个社会沉默的大多数。
民众最看重的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有人迟疑,真有这么多的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人吗?首先是这里的月收入标准问题,国家统计局一以贯之使用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不是市场化的工资水平,更不是城镇部门平均工资。在扣除掉个人所得税、私人转移支付和各种社会保险费等之外还能用于实际使用的,才能被算作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若无特别说明,下面都是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能反映家庭是否可以足够支付衣食住行等必备开支,合理反映家庭教育、医疗与养老负担等最终的社会福利。所以说,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能反映真实民生问题,最能反映家庭或个体生活福利的真实状态,因此也是定性判断一个国家发展阶段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故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甚至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比GDP指标的重要性还要更高。
是否真的有6亿?
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这个数字不免让我们更加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真实状态,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事实。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分层线性随机抽取了7万个代表性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有39.1%的人口月收入低于1000元,换算成人口数即为5.47亿人,同时月收入在1000-1090元的人口为5250万人,因此1090元以下的总人口为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42.85%。所以,正如总理所说的,约1000元(准确地说是1090元)以下的人口规模达到6亿人。在这6亿人中,有546万人没有任何收入,有2.2亿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有4.2亿人月收入低于800元,有5.5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有6亿人月收入低于1090元。如果以1090-2000元标准来界定中低收入者,则该群体的人口规模总量会达到3.64亿。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也即年收入3650美元至36500美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6.7的汇率计算,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2.44万至24.45万人民币,换算下来月收入标准在2000-20000元之间(准确为2033元至20375元之间),表1显示该群体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31.1%,故人口规模为4.38亿人左右。国家统计局在世界银行标准的基础上,认为中产收入标准是月收入在2000-5000元。以这个为标准,则2019年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口占比超过26%,实际约有3.64亿人。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的6亿人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表2发现,在月收入低于1090元的群体中,来自农村的比例高达75.6%,远远高于其他收入群体的占比,这说明绝大部分低收入群体仍然分布于农村地区,城乡分割仍是中国特色最大的问题之一。另外,这6亿人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比重为36.2%和34.8%,说明中西部仍然也是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来源。这6亿人中,成年后还未婚的比例为19.8%,平均年龄为38.5岁。其中主要是老小两头,年龄小于等于15岁和大于59岁的人群占比是19.7%和19.1%,明显高于其他收入群体的结构占比。从受教育年限来看,月收入低于1090元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5年,处于刚刚完成义务教育的阶段,说明这一群体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很低,其中小学及以下的比重为43.7%,文盲的比例也占到了9.6%。从就业形式来看,非劳动力占比最高为37.1%,自我雇佣者占比达到很高的18.0%,而工资就业者占比仅为37.4%,明显低于其他收入群体。综合来看,这6亿人的典型特征就是,绝大部分都在农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家庭人口规模庞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负担重,是小学和文盲教育程度的比例相当高,大部分是自雇就业、家庭就业或失业,或干脆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关键阶段,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中国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被认作发达国家”,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表示“中国不再是第三世界”。
在国外政客的鼓吹之下,国内一些人也被发达国家的头衔而冲昏了头脑,沾沾自喜于即将或已经迈入了高收入国家,从而出现对中国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误判。按照人均GDP标准来算,美国是6万美元,全球平均是1.146万美元,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标准至少是3万美元,而中国目前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因此中国目前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根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公布的信息,2018年美国人均年收入为3.6万美元(税前收入),平均每个月是3000美元,相当于22000元人民币左右,是中国的8倍多。进一步从人均可支配收入角度看,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而同期折算美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4427元,是中国的10倍还多。所以说,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标准来看,中国离全球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更属于标准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是部分居民的获得感并不足,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仍然是中低收入群体为主的纺锤形结构,分布曲线呈现非常明显的右偏分布,所以收入差距明显较大,容易出现明显的“被平均”现象。有近43%人口的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有近69%的人口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而有约84%的人口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口比例更是高达95%左右。综合来看,中国仍是一个以低收入群体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并且低收入群体的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超乎想象,这也说明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距离橄榄型分配格局还有很大距离。虽然4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但截至今天,我们人口多、资源少、发展很不平衡的事实仍很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仍然处于生存线附近。我们要保持战略定位,准确认识中国居民的实际收入状况,客观评价中国真实的收入分配差距情况,清醒意识到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全球的相对位置。所以说,我国仍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目前也不会改变。
作者:李实,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
原载:《半月谈》2020年6月3日
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语重心长地强调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一时引发海内外舆论热议。到底应如何理解总理特别关切的这个月收入数字?首先要认识到,6亿人的平均月收入为1000元左右,是对这个人群总体而言的,是包括就业人口及老人、儿童等非就业人口的平均收入。这就意味着其中有收入高于1000元的,也有低于1000元的,还有不少没有收入的。以下3个问题的澄清,对大家增进理解,应当会有帮助。
如何理解居民收入的定义?
国家统计局在测量居民收入时,使用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具体包括4种收入来源: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以上四项收入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6%,17%,9%和18%。由此可见,工资收入只是居民收入的一部分,而且这部分收入的比重在持续下降。即使对低收入人群而言,家庭经营净收入如出售农产品净收入,家庭转移净收入如低保金,家庭实物收入如农民的自产自用农产品折算收入,都无法通过工资收入的测量体现出来。另外,居民人均收入是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口后得到的,而家庭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非就业人口。我们常形容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儿童、学生等被赡养人口就都属于家庭人口中的非就业人口。由此可见,就一个个具体家庭而言,其就业人口的工资收入不能等同于整个家庭人均收入。
如何认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居民收入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快速增长,但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扩大。这意味着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人群和相对贫困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住户抽样调查数据,2019年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80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5元;收入最低的40%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79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5元。这表明我国确实有40%以上的人群,其平均月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左右。这也是我们社会中的低收入人群。如果我们分城乡来看居民收入分配情况,可以看到这些低收入人群主要是分布在农村地区,这是因为我国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城乡收入差距。同样依据国家统计局的住户调查数据,农村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63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5元。农村收入最低的60%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34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800元。这意味着农村中人均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人群大约有3.3亿。
低收入人口等于贫困人口吗?
中国将在2020年底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从现在减贫的进程来看,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到的“绝对贫困”目前来看主要发生在农村,而且需要以现行绝对贫困标准为参照。2019年农村绝对贫困标准是年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即人均月收入300元多一些)。截至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已减到551万人。但是月收入在贫困标准与1000元之间的人口数量仍不在少数,这一部分人口虽不属于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但仍在低收入人群之列,需要我们持续予以关注。总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刚刚达到1万美元,由于受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的影响,即使消除了绝对贫困以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缓解相对贫困,仍将是中国未来落实“六稳”“六保”,进而追求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必须重视的议题。
作者:轻松笑
原载:红网时评
今天看到财新网一篇详细报道,一方面是解释李总理所说的“6亿人口平均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则是用充分的数据说明这里面都有些什么人,我国人均月收入分别在一个什么水平。其中报道提到:这里的人均月收入指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市场化的工资水平。
这是一份很好的报道,至少较为真实地反应出了我国各阶层人民的收入大致情况。报道称:中国有5.47亿人口月收入低于1000元,5250万人口月收入在1000元—1090元之间,加起来就是6亿人左右,其中包含546万人没有任何收入,2.2亿人月收入低于500元,4.2亿人月收入低于800元。而接着,月收入1090元—2000元之间的人口则有3.64亿;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口有7200万左右。也就是说,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所有人口加起来有13.28亿之多。
其实,李总理说出“6亿人平均月收入1000元”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心里面会感觉到一丝丝的平衡,原来贫穷的不止我一个啊!大家的悬殊竟然如此小,多少年来压抑已久的失败情绪立马一扫而空,还以为整个世界都远远跑到了自己前面,谁知道还有那么多人跟自己一样啊。可是,那又如何,这个很重要吗?即便13.28亿人口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很多城市去年平均工资甚至都超过了这个数字,我们有幸拿到这么高一笔钱就不是失败者了吗?真实情况可能比人均月收入多少更加令人后怕,实实在在的数字后面,还有一个极不对等的社会现实!我们现在很多人拿着月收入1000元的标准,却被社会逼着去过随便一笔消费不低于几百元的生活!你能想象这样的社会现实将会怎样吗?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是一个怎样的“泰山压顶”?举个简单例子:结婚生子后,一桶婴幼儿奶粉300多元,不到一个月就喝完了;去年猪肉价格暴涨,最贵的时候,五六十块钱一斤,一个月吃上两三斤,上百块钱没了;随便买点小菜,一手提起,几百块钱又没了。区区1000块钱的可支配收入,你觉得能干什么事情,每个月不超支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一切都是你生活的必需品,可是你生活得起吗?事实上,13.28亿人口月收入5000元以下,真要是计较起来,没有几个人敢打包票月底还能有所结余的。社会的生活水平已经远远甩出绝大多数人几条街了,你想追赶都追赶不上!这,才是更加现实的问题。所以,听到“6亿人月收入1000元”就感觉心理平衡的,是活在了想象中啊!现实的残酷远胜于此。我们只看到了收入如何,却没看到支出如何,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以前一直感觉到不管自己挣多少钱都结余不下来,基本上就是一个“月光族”(月底花光),还以为自己工资低,或者是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不加节制呢。两三年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不管你工资如何,不管你怎么想方设法节制,最后你会发现,需要花钱的地方,而且是理直气壮花钱的地方,总会比你的计划多得多。这种现状才是更加可怕的!而我们现在很多人就处于这种现状中。这些年来,社会小额贷款的人越来越多,年轻到学校学生,年长到花甲老人,因为所谓的生活而贷款的不在少数,可这些贷款真正与自己生活相匹配的,少之又少,往往很多时候是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为什么?社会物价一路飙升,你的计划往往赶不上社会的变化。举个例子:以前花300块钱买个诺基亚手机,可以玩几年不坏;但几年后,新款出来了,起步价800元,于是,为了所谓的赶社会潮流,一咬牙买了;没过两年,又一个新款出来了,起步价1500元,为了不落后于社会太多,还是想方设法贷款也要买下来;可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更新款又出来了,起步价3000元,你能怎么办呢?还得跟着买。回头一看,手机功能是变多了,可真正自己经常使用的,依旧是打电话、发短信,一个诺基亚手机就能基本完成的事情。但你不会再捡起“退伍”的诺基亚手机,那些“退伍”的一定会被你永久雪藏。人的需求真的有那么多吗?究竟是什么力量诱导我们去这样生活?这才是最现实的社会问题!很多人明明拿的是叫花子的薪水,却想方设法被诱导去过皇帝般的生活,而且你还拒绝不了,要是一拒绝,那就会明显感觉到自己被社会甩在了后面。这种现象背后,到底是人的攀比心作祟,还是社会市场的错误引导,使人们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绝大多数人不能跳出这样一个怪圈,真正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1000元收入就过1000元的生活,5000元收入就过5000元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只会让人感到越来越压力山大,从而各种矛盾纷纷爆发。立足现实,找准定位,请大家真正意识到这个比月收入更加可怕的问题,并勇敢地探索解决办法,给自己,也给家人交上一份不是那么难过的人生答卷。(来源:昆仑策网【综合】,摘编自“财新网”“半月谈”“红网时评”)【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