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册子里有大文章,毛主席的《寻乌调查》,越读越耐读。
寻乌的债,有两种,一是债,即二分利以上的高利贷。
革命来了,群众提出彻底废债的主张,二分以上的不还,而寻乌没有二分以下的高利贷债,于是,所谓高利贷就可以整个的不还;可有一样,“亲戚朋友之间讲人情借来不要利息的债务,群众仍归还”。
还有一种,是欠商人的叫做账。“欠商人的账多属富农阶级,中农稍有一点。”,而且极为重要的是,“贫农雇农是没有商人赊账的”。
我们要牢牢地记住这一点。
杨白劳欠黄世仁的,只能叫债,尽管黄世仁年三十踢开杨白劳的家门,说的是“咱的账可不能再拖了”,而穆仁智手里拖着的也是“账本”。
可从穆仁智“去年欠五斗,今年又是五斗钱,五加五乘以五再乘以五,五五得一百二十五斗”的“算法”,以及“哦,算错了,是一千二百五十斗”的得数来看,显然属于高利贷。
而在黄世仁威逼杨白劳“把你喜儿领来顶租子”时,帮凶穆仁智也终于说出了那句带关键词的“你还债”。
杨白劳的死,喜儿的血泪仇,是被债逼的。
当有人说欠债还钱时,一定要想想这个历史镜头。
那么,相反的,对于欠账还钱,可能贫农雇农以及普通工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概不赊账”的纸条所针对的,绝不会有资格“打白条”的,也不会是有满圈牛羊、高堂华屋或者至少一头猪崽子以资抵押或信用凭借的富农或者中农,更不包括处于同一阶层彼此时常周转的商贾,就是指的那些恐怕当场连一瓶醋、一袋盐、一包烟、一盒酥的钱都拿不出来的赤贫者,“免开尊口”!
有些读书多的朋友,会把这个归结为好像说出了惊天秘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的那个“马太效应”,但每一个可能的共产主义同情者、爱好者、研究者,恐怕都能从中多多少少窥见一点“一个幽灵”又开始游荡的味道。
不妨跨越时空,看看国际资本大鳄迪斯尼的战疫方案:
或将在本周停止支付10万名员工工资,以节省公司成本,但是,与工资收入仅为高管收入十分之一的10万员工(其中有的下班后,只能翻垃圾找食物度日,或无法负担房租,沦为无家者)将“为了公司”分文不得相比,其高管的薪酬、股息、奖金则一毛钱也不会少。
很有米国特色的“普遍现象”。
回过头,新中国诞生八个月刚出头之时,毛主席就强调说,
“中国是一个大国”,同时提出“可以用贷款方法去帮助贫农解决问题,以补贫农少得一部分土地的缺陷”
谁来给没有“资本”的贫农撑腰,只有人民国家。谁最爱国、谁最爱新中国?一定首先是穷苦人,无依无靠的人没有关系没有资本的人们。老人家最知道,
“贫雇农受人剥削”。
“国民党抓去当兵的是贫苦农民”。
“中国过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实在难以忍受。……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是很穷的,就是工人、贫农、雇农,革命主要是靠这些人”。
同样地,老人家指出,
新中国成立之后,“积极拥护合作社的是些什么人呢?是绝大多数的贫农和下中农,他们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
而从更长远的看,“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城市只一亿多一点,农村五亿多,一与五之比。没有农民拥护,不管你修多少铁路,搞多少钢铁,也会搞翻的”。
特别是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从“拿成分来说,基本是工人和贫农组成的,即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组成的。半无产阶级也是小资产阶级,但是,它的坚定性要比中农好得多”。
到“我们党员的成分,主要的是工人和贫苦农”。
强调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也正因此,毛主席特别强调,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破除官气,而不能靠做大官吃饭,靠资格吃饭,
“谁有真理就服从谁,不管是挑大粪的也好,挖煤炭的也好,扫街的也好,贫苦的农民也好,只要真理在他们手里,就要服从他们”。
也正因此,老人家语重心长地说:
“搞农贷,发救济粮,依率计征,依法减免,兴修小型水利,打井开渠,深耕密植,合理施肥,推广新式步犁、水车、喷雾器、农药,反对‘五多’等等,这些都是好事。但是不靠社会主义,只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搞这一套,那就是对农民行小惠。这些好事跟总路线、社会主义联系起来,那就不同了,就不是小惠了。必须搞社会主义,使这些好事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至于‘确保私有’、‘四大自由’,那更是小惠了,而且是惠及富农和富裕中农。不靠社会主义,想从小农经济做文章,靠在个体经济基础上行小惠,而希望大增产粮食,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国计民生的大计,那真是难矣哉!”
“组织起来”,是一条无产阶级翻身得解放的革命之路,也是一场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大迸发的新的伟大革命之路。老人家对于“建立强有力的贫农、下中农代表会”表示了极大的赞赏,
“因为现在还存在着阶级”,与此同时,对于“包五保户,照顾困难户,这一点平均主义还要”,老人家对此给出的解释更是让人动容“农民自己说,人是有眼睛的,不会看着他们饿饭,不照顾他们”。
……
如果我们姑且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心理分析的只言片语来用一下,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寻乌调查中“贫农雇农是没有商人赊账的”这一点发现,是伴随了老人家一生的一个解放者、拯救者的“情结”。他为此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老人家今天依然让无数穷苦人,依然让疫情中无数看不到希望的全球贫苦者感到温暖,当然合乎历史的辩证法。
必须强调,新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所谓“谁穷谁光荣”的号召和景象,除非有些人把历史当“政治小说”写!不要忘了,
“使农村中没有了贫农,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
恰是老人家孜孜以求的,只不过这个目标的实现,一定离不开合作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2013年7月间,习近平参观了位于河北平山县的毛主席旧居,强调“让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同时表示“让农民群众不断过上好日子,是体现我们党的宗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谓时代的铿锵回声。
(来源:昆仑策网,原载“察网研究”微信公号【授权编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