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刘德中:列宁社会主义观及其启示——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
点击:  作者:刘德中    来源:学刊微观  发布时间:2020-04-22 13:57:50

 

摘要: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构成他的社会主义观。有些观点超越了他的时代,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胜利论”、“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完全的社会主义要实现文化革命等观点就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对待的。列宁社会主义观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现在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在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全球化;要分清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生产关系标准;建设社会主义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其社会主义觉悟;社会主义必须克服小生产残余的反抗以及相关的巨大的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认识到新文化、新人与新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列宁;社会正义观;启示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

 

1.jpg

 

列宁(1870年-1924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主要缔造者、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联共(布)的创建者、俄国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他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他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列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构成他的社会主义观,有些观点超越了他的时代,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一国胜利论”及其现实意义

 

列宁成功地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转变为伟大实践,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他的伟大成就与“一国胜利论”是分不开的。

 

19158月,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能取得胜利。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国家在经济上是不可能平衡发展的。”①“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确实是这样发展的。当然,“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看作是一次行动,而要把它看作是一个充满剧烈的政治和经济动荡、最尖锐的阶级斗争、国内战争、革命和反革命的时代。”③革命会有反复,但革命的前途是确定的。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有时候是非常激烈的,我国经济学、法学等领域的争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苏联东欧事件发生以后,国内外有些人感到高兴。他们希望在中国也出现一个那样的事件,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也改变颜色,但是我们坚决顶住了。苏联东欧剧变后这些年来的情况证明,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这次曲折教育了人民。苏联曾经为社会主义提供了最早最多的经验,其解体又提供了最大的教训,经验和教训都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有了这面镜子,许多以前不能看清楚的问题人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了,资本主义绝不是人民大众之福。中国经济长期一枝独秀,内在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保障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

 

革命中心是会转移的。承担引领革命发展的国家要责无旁贷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旗帜鲜明支持全世界革命人民的正义事业。这种支持是相互的,只有紧密团结起来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1.webp (38).jpg 

 

二、“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含义

 

192012月,列宁提出了著名的口号:“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他指出:“一定要努力把小农经济基础变成大工业经济基础。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④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既指出了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又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在列宁那里,社会主义既有生产力标准,又有生产关系标准,两者不可偏废。有些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生产力落后而自卑,认为自己不够社会主义的标准,这也是一种唯生产力论。在实践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生产搞上去就是搞社会主义、只要把生产搞上去社会主义制度就可以巩固就会导致只讲经济不讲政治、只讲生产力而不讲生产关系,社会发展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人民就会付出许多不必要的代价。

 

在《论俄国革命》等著作中,列宁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质的区别,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没有现成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实现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是自发地形成的,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只能在过渡时期通过同国内外资产阶级进行较量而逐步建立起来。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主要工具,它掌握主要生产资料并领导改造生产关系的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无产阶级专政意味着对工农群众是最大限度的民主,对资产阶级则是专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认为政治对经济而言居于首位。依据这一原理,我们判定是否社会主义性质也应该主要看生产关系。有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才有人民的一切。

 

电气化当时代表先进生产力。苏俄成立了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吸收了20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用了10个月的时间拟定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电气化计划,简称全俄电气化计划,预计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新建30座发电厂(20座火力发电厂和10座水力发电站)。该计划于192012月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列宁十分重视这个计划,把它称之为“第二个党纲”。列宁虽然如此重视生产力,但是并没有偏废生产关系,我们要学习他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哪怕偏离半步就是谬误。社会主义不仅有生产力标准,更有生产关系标准。生产关系是可以跨越的,也是以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比较重视的。生产力是不能跨越的,社会主义应该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但是重视发展生产力不是要丧失自信,认为自己的社会主义不够格,甚至在生产关系上也不断后退。

 

后来人造卫星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过苏联却出现了“红旗落地”即生产关系变质的问题。“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教训是深刻的,不能“经济军事搞上去了,政治上资本主义复辟了,变成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和修正主义不能不警惕。社会主义要做到“卫星上天,红旗飘扬”,卫星代表生产力,今天可能就是天宫上天了,红旗代表生产关系,代表这个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红旗飘扬就是共产党不忘初心、不改旗易帜,继续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不变质、不改弦更辙。

 

“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⑤为了改变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列宁特别强调合作社原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在我国现存制度下,合作企业与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不同,合作企业是集体企业;但与社会主义企业没有区别……在我国的条件下合作社往往是同社会主义完全一致的。”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了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⑦合作制是集体经济。当前我国农村应该把发展集体经济提上议事日程,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建设实现了工业化、具有乡村都市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最终消灭。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农业经济之间的矛盾从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小农经济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只会激化这些问题。在小农经济框架下思考“三农”问题的出路,只会走上与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道路,最近三四十年的农村发展状况证明,这是不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对集体经济真正不满意的确实有,但是占多大比例是不能轻率下结论的。许多人没有仔细分析这种情况,没有对集体经济的成绩和缺点以及缺点产生的根源做全面的考察,把局部和片面当成了全体,这就在一些人中间刮起了所谓集体经济没有优越性的台风,吹倒了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对于吹不倒的就采取了压倒的做法,必欲除之而后快,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当前,我国的国力完全具备了贯彻真正的社会主义原则的条件,人民群众希望早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尽快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人民要幸福生活,还要民族自豪感,我们要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只有这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1.webp (39).jpg 

 

三、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⑧他认为,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正是新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因素。劳动人民身上蕴藏着尚未苏醒的伟大的革命、复兴和革新的力量。“只有在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能够表现充分的自觉性、思想性、坚定性和忘我精神的情况下,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才有保障。”⑨

 

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觉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依靠人民群众还是精英就是两条路线,是激发人民群众的潜力还是压制他们的积极性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与目光短浅的投机政客的重要区别。列宁十分重视提拔工农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参加国家政权和各经济部门的工作,以便改革国家机关和开展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把它发扬光大。

 

社会主义觉悟主要表现在对公私关系的处理上。先进模范是能够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我国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代表人物,例如王进喜、陈永贵、雷锋、焦裕禄等等。习近平提出“无我”精神,是对社会主义觉悟的新发展。超越小我,才能成就大我,融入民族和历史发展的洪流。真正搞社会主义必须扩大公有制和公有观念,限制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私有制就是人的枷锁,使人们不能从物质的占有中解放出来,彻底的无产阶级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有些人入党不是因为自己的信仰,主要是因为利益。党内投机分子的出现、党内不可避免的意识不清醒分子的存在,决定了他们可能受到社会上反社会主义分子的影响,受到国际上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势力的影响,而使无产阶级政权的堡垒有可能从内部被攻破。真正的“共产党人要具有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⑩

 

一提到城市化,许多人头脑中想的只是让农民进入城市,似乎只要居住地、职业、身份变了,城市化也就完成了。毛泽东在建国初期也是主张让农民进城的,到郑州会议上,他根据实践情况、结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实际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农村人口要减少怎么办?不要涌入城市,就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毛泽东的想法是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点转为“公社工业化和农业工厂化”即分散的工业化和就地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将是21世纪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壮举。这种城市化应该主要不是让农民进入城市,而是促使农民自己建设城市,从小到大完成城市的生长,在当地就地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人口的就地城市化是以人口的社会流动为主,往往并不伴随人口的地域迁移的一种人口运动。考察我国已经实现了就地城市化的地方,可以发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对于实现就地城市化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中国那些乡村都市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个人最突出的品质就是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甘于牺牲,不图私利,带领全村人都富了起来。有人认为这种“能人现象”是偶然的,他们的经验不具有普遍性,是别的地方学习不来的。这种观点似是而非。这种“能人现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成果,只要我们还搞社会主义,还提倡共同富裕,这种人就会不断涌现出来。他们其实只是正确处理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而已。集体为他们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更大舞台,他们虽然自己管自己都会富裕起来,但是离开集体他们的事业就不会这么辉煌。从自私的角度考虑,融入集体对他们也是有利的。如果不是把刘庄看作刘庄、华西看作华西,而是把刘庄也看作华西、华西也看作刘庄,这种现象当然就不是偶然的了,新典型还正在不断涌现出来。要实现人口就地城市化,用社会主义教育人的经验仍然是重要的。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不特别重视这一点。

 

1.webp (40).jpg 

 

四、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阶级始终是存在的……没有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是不会消失的。”“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阶级斗争并不消失,只是采取了别的形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灭,矛盾仍然存在。这一论断包含着过渡时期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对抗性的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国家,看不到阶级存在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阶级斗争是以新的形式存在的,裹上糖衣的炮弹更有杀伤力,阶级斗争熄灭论只是蛊惑人心的把戏。

 

列宁指出:“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克服无数小生产残余的反抗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巨大的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差别的扩大可能就产生新的剥削者和阶级分化,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经常性地缩小主要的差别。

 

大国的支持对于小国选择社会主义、坚持斗争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阶级斗争最后总是要打一仗,要和平过渡很困难。……我同外国同志们谈话,总要讲,要做好思想准备,不要在精神上解除武装,不要想不打一仗就能夺取政权。”阶级斗争最后是你死我活的,反动阶级总是要垂死挣扎的,幻想他们会把政权拱手相让是要付出代价的。

 

发扬斗争精神也要眼睛向内,刀刃向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如果他们目光短浅,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是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我国反腐败的实践看,要特别防止领导干部背叛信仰、背叛使命。封妻荫子那一套是把共产党降低到其他旧政党,完全没有新型政党的气象,也是把社会主义革命混同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共产党在本质上是没有政治上的腐败的,生活上的腐化是难以避免的。少数高级干部政治上的变质用政治的方式处理比较好,也是对他们的爱护,对党的形象的保护。我们的反腐败实际上大量的是腐化,应该正名。

 

党的高级干部背叛党的宗旨、信仰,根源在于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放松了思想改造,世界观退化到旧世界观,不从革命队伍中掉队反而是奇怪的。从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看,他们变质的根源在于背叛了本阶级,异化为资产阶级分子,成为新生的剥削者。

 

他们的背叛首先是不认同公仆本色,滋生当官做老爷思想,远离共产党人的阶级立场,作风飘浮,不是利用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大肆作威作福,换取不应该的享受、享乐。其次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不愿继续艰苦奋斗。有人要坐头等舱,有人要去会所享受,有人连车也要别人进贡。他们还不明白,坐头等舱也不能先到,吃什么也只能饱一顿,睡五星级酒店也不能睡得更香,心里踏实才是幸福。用车图方便那种小便宜就决定了不会有大出息了,也会被人私下里看不起。最后就是为个人、家庭、小圈子谋利,背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私颠倒,以个人利益为重,丝毫没有无我、忘我的境界和胸怀。他们不仅配不上共产党人的称号,比古人中的贤者都是相去甚远。

 

1.webp (41).jpg 

 

五、完全的社会主义要实现文化革命

 

我们“要战胜资本家的一切反抗,不仅是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反抗,而且是最深刻、最强烈的思想上的反抗。”“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列宁认为,在农民中进行的文化工作是划时代的任务,“就其经济目的来说,就是合作化……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

 

列宁把提高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看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列宁驳斥了孟什维克关于无产阶级在没有掌握以往文化之前不能也不应该去掌握政权的谰言,并从当时俄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阐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关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特殊规律性。他指出,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整体不可能在旧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诞生,它只能在社会主义文化革命过程中建立,而这种文化革命得以进行的前提就是国家政权、社会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转入无产阶级手中。他还论证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及国家政权建设的辩证关系,指出政权由工人阶级掌握是文化革命的决定性前提,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又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条件。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人类文化遗产的虚无主义立场,列宁指出,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财富、全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要求人们摒弃以往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和珍惜人类许多世纪以来积累的一切宝贵东西和一切进步的文化遗产,并创造性地发展世界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成果。这些思想构成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

 

列宁还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同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紧密相联的。在《青年团的任务》的讲演中,他指出了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和资产阶级道德的对立,阐明了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内容和社会主义伦理教育的目的以及使其实现的手段。列宁把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任务作为社会主义伦理教育的最终目的。

 

文化革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例如,1964年,朝鲜劳动党四届八中全会提出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思想革命问题。1973年五届七中全会把思想、技术、文化三大革命提高到路线高度。1975年,金日成在《迎接朝鲜劳动党成立30周年》中指出:三大革命是工人阶级的党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执行的革命的基本内容,是直到建成共产主义必须执行的继续革命的任务。后来又提出共产主义等于人民政权加三大革命的公式。

 

苏联中亚地区长期受封建宗法文化传统影响,中亚国家至今还存在氏族和部族传统,影响国家和社会生活。哈萨克民族分成三个部落,哈萨克斯坦还算是民主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宗教影响在塔吉克根深蒂固,许多人严守宗教教规,对工作却马马虎虎,党组织对此曾经是视若无睹。土库曼斯坦的长老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相当影响。如果苏联的文化革命彻底一些,这些国家现在也许就不是这种情况了。

 

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跨越的问题。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会认识到新文化、新人与新社会的关系。新文化是在人民群众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了先进文化,展现新的精神风貌。没有新文化的武装,我们培养的人就是脑袋停留在过去的“新老朽”。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新人必须确立新的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时代新人是继承并发展了列宁的观点的。

 

微观而言,腐朽思想文化也害了不少高级干部。求神拜佛、不信马列信鬼神的落马高官曾经屡见不鲜。有人光天化日之下在飞机场向“大师”下跪,丧失的是共产党的灵魂。高级干部的思想改造任务仍然艰巨。“大师”已经玩完了,没有从迷信中醒来的干部可能还大有人在,他们可能还隐蔽地拜着别的“大师”。这么落后的思想与先进文化格格不入,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大相径庭。不在自己的头脑中刮一场风暴,这样的官员就会层出不穷。没有思想文化的革新,富裕并不必然强大。越富裕的人可能越迷信,因为他们可能更加缺乏安全感,他们担心强取豪夺的巨额财富可能保不住。在腐朽思想的支配下,他们的反常行为可能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共产党人是要革命到底的。那些不愿意自我革命、继续进步的共产党员注定只能是一个阶段革命的同路人,他们必然或者主动脱离革命队伍,或者被清理出去。共产党必须纯洁才能保持先进性、革命性。革命就是斗争,在执政条件下主要就是与自己斗争,与自己的旧思想残余、坏习惯斗争是最难的。这是革命的最后一关,是鲤鱼跳龙门的最后一跃。我们的使命决定了,必须有尽可能多的人成功,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列宁之所以受到世人的敬仰,就在于他不仅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亿万受压迫人民指示了希望,而且他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在历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只要帝国主义时代没有终结,他的思想就会熠熠生辉,启示后来的有心人不要走弯路。

 

1.webp (42).jpg 

红场上的列宁墓

 

注释: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3页。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3页。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1-552页。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4页。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页。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2页。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1页。

   《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页。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6页。

   《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人民日报》196627日社论。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2页。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4页。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3页。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23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刘德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源:学刊微观)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