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江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五大“新发展理念”
点击:  作者:江宇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1-12 09:42:24

 

 1.webp (12).jpg

【编者按】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本文是作者于2019年在《大国新路——中国道路的历史与未来》中对新发展理念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解读。作者认为,新发展理念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首先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树立对当代中国道路的信心,树立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前些年,一种观点十分流行,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而改革开放的成功就在于学习了西方、搞了市场经济,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教条”。

如果思想上坚持这样一种认识,那么就无法找到新时期正确的发展道路。今天单纯学习西方已经解决不了中国面临的问题,而西方国家自身也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危机,中国已经不可能靠模仿西方走向复兴。

对历史的回顾告诉我们,回归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满足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需要,就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经济增长动力


一、总书记为什么重提“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读懂2021年的讲话,至少要追溯到2016年。

2016年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出和强调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应该而且能够更好地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的真实需要。

2016年初,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第一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习近平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思想,并在党的十九大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进行了修改,这是自改革开放初期开展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大讨论、确立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以来,再次就这一重大问题进行讨论。

上一次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和“真理标准大讨论”同时进行的。当时,讨论主要针对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重工业优先战略,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片面执行了“生产资料优先发展”的方针,忽视发展轻工业和消费工业,强调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为了消费而生产”。认为“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的主人,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不仅是社会主义再生产所要求的,而且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这次讨论提出的问题却有普遍意义。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真实需要而进行生产。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前提条件。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重工业基础已经初步建立,而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日益高涨,国家很快就调整了投资和发展的重点,实现了消费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繁荣。这也表明,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能够及时对人民的真实需要做出反应。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再一次面临着社会生产偏离社会真实需要的情况。但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当前中国出现这种偏离的原因是片面追求GDP、追求资本利润的生产方式。

我们在本书前面所讨论的部分产品的产能过剩、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区域差距扩大、生态环境破坏、房地产和金融泡沫等问题,实质就是片面追求GDP和资本利润的生产方式,偏离了社会和人民的真实需要。这种偏离,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失衡,从而让经济增长丧失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让社会生产回归到满足大多数人民真实需要的轨道上。

 

二、生产目的偏离人民的真实需要,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矛盾的实质


我国社会生产和人民真实需要的偏离,表现在许多方面。

例如,当前人民对一般竞争领域的消费品的需要已经在总体上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满足,而对于医疗、教育、养老、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市场难以提供的公共产品,需求却日益增加,供需缺口还很大,这是由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还不到位造成的。

又如,我国消费需求特征的阶层分化突出:高收入群体有超强购买能力,追求高品质的消费品,但无法在国内充分满足。而中低收入群体还有大量的基本需求、公共消费需求尚未满足,但购买力有限。这是同我国经济供给侧的质量和档次参差不齐相关的。

再如,我国经济也出现了典型的“金融化”趋势。2015年中国有企业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占261家,但净利润仅占17.1%,而33家金融机构的净利润则占56.8%。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全国19个重点行业非私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收入显示,年收入最高的是金融业,最低的是农林牧副渔,制造业排行第14位,实体经济的员工收入普遍低下,导致在人才流向、职业选择上,实体经济处于绝对劣势。

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共同发挥国家、社会和市场的作用,回归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特别是要补上战略性投资、公共消费品、人力资本、实体经济等方面的短板。在补充这些短板的过程中,就将产生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而要补上这些短板,就需要在生产关系方面进行调整,以便使得生产行为更加适应社会的真实需要。

三、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具体化


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究竟如何实现呢?

习近平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具体化。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回答了在新的历史阶段“为人民生产什么”的问题。

这五大理念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具体特征,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进一步回答,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

1.webp (13).jpg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人类社会长久的追求,但是直到今天,人类社会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协调、绿色、共享的问题。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对人和社会的破坏。西方主导的全球体系,把全球分成中心国家和边缘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但这是以全球范围内的不公平、不协调为代价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实现这五大理念。中国如果能够真正实现五大理念,将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创新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大、最成功的制度创新。现代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资本的动力极大促进了科技创新,这是其历史进步性。但更要看的是,当代中国面临的创新形势发生了两个变化:

首先,现代科学越来越需要大规模协作、大兵团作战,仅仅靠分散的、碎片化的创新方式,是一种投入高、效率低的方式,而社会主义国家在科研大协作上具有优势。

其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西方国家已经占据科技前沿和科技话语权的条件下,要打破技术领域的垄断,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创新的目的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真实需要,这就能有效聚焦创新资源,让创新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1.webp (14).jpg
协调发展包括城乡、地区、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

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协调发展的程度最高,但这是以南北差距的扩大为代价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仍然是依附性发展模式,两极分化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哪个大国主要依靠自身的资源实现协调发展。

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方式不可能实现协调发展,因为协调发展本质上是在强势和弱势群体之间分配资源,资本主导必然导致劳资对立,并转化为城乡、地区、人群之间的差距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中国之所以能够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更快、更长的增长,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上,新中国没有走多数国家先解决经济问题,再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而是让社会建设同步甚至先于经济建设,实现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直至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普及和国民健康状况超过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在国际上的排名远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名。邓小平1993年也意识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他说,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只有实现了协调发展,才算是中国道路真正的成功。
1.webp (15).jpg
绿色发展的实质,是改变由资本导致的人和自然对抗的关系。

之所以形成了人和自然对抗的关系,一方面是资本的逐利动机,另一方面是消费主义的文化。资本主导的生产让社会生产的目的发生了异化,不是为了真实需要而生产,而是为资本增殖而生产;为了资本增殖,又形成了消费主义的文化,刺激人过度的消费,这些都造成了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从而破坏人和自然的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绿色发展领域也造成了全球的不平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是最主要的污染排放者,现在也消耗着世界上最多的能源资源,但是他们却要求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与他们一样进行减排,甚至对发展中国家制定更加苛刻的排放标准,这就是利用先发的地位遏制后来国家的竞争。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关键是树立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扭转生产和生活的异化。这就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避免私人资本过度追逐利润而导致对自然界的无限索取和破坏。

2016年9月,比尔·盖茨在一次谈话中提出,私营领域因利己主义和效率低下,无法独立达成此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不能脱离政府的研发帮助。更重要的是,实现绿色发展,实质是限制当代人的投资和消费,为未来的人类留下更多财富,这就需要从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的制度激励,而这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
1.webp (16).jpg
中国的开放发展,是要实现平等地参加国际体系。

资本主义诞生以来,除了开始的部分发达国家之外,其他的发展中国家都是在不平等的前提下加入全球体系的,或被动开放、或依附大国。而由于改革开放前奠定的重工业和军事基础,中国实际上是历史上第一个独立自主开放并成功融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大国。

资本主义全球危机,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要应对危机,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自强,增加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发展能力,争取比较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中国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发展自己。所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平等的开放发展。
1.webp (17).jpg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这次全球危机的发生以及我国国内需求不足,根本原因就是共享发展程度不高,国际上的南北差距、国内的阶层差距都很突出。这种情况下,实现共享发展首要的实质是在资本和劳动的力量之间共享,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可见,新发展理念是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的理念,这五大理念是带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的,那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webp (18).jpg

(作者: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共和国经济史”,摘自江宇著《大国新路——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未来》)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