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江南,亘古至今为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工业在苏南地区率先崛起,苏南农村曾演绎了无数“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传奇神话。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那些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村就注定是一番困顿与衰落的景象吗?显然,并不全是这样。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的生动实践告诉人们,以农业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经营范式,一样能够做到产业兴旺、乡村文明,实现广大村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
东林村是江苏太仓市城厢镇的一个行政村。东林村位于太仓金仓湖畔,村域面积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2个村民小组,768户农户,在册人口2714人,耕地4400亩。这些年来,东林村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建设文化旅游项目,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的新典型。
一、种植与养殖融合。东林村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种植-秸秆饲料-养殖-有机肥料-种植的生态循环模式。他们概括为“一片田、一根草、一只羊、一袋肥”;具体为:“一片田”——即东林村以稻麦两季为主,加上生态果园,主要生产稻麦果蔬;“一根草”——他们把稻麦产生的秸秆,利用现代化秸秆收储设备,将秸秆送至饲料工厂加工成养殖饲料;“一只羊”——东林村生态羊场养殖本地特色湖羊,平均每只羊消耗约3.5斤秸秆饲料;“一袋肥”——将羊粪收集进入肥料厂,通过混合秸秆、菌渣等发酵生产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生态循环农业构成了东林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生产与加工一体。东林村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这几年,东林村先后创办了金仓湖米业公司、金仓湖食品有限公司、芽苗菜生产基地等。金仓湖米业公司引进先进的大米加工设备,形成了年产1.2万吨大米的加工能力,创立了“金仓湖”品牌系列大米;金仓湖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技术,建成“年屠宰肉羊20万头及冷藏、深加工食品项目”,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羊肉1180吨,各种优质羊肉制品200吨;2021年,东林村与江苏苏芽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成芽苗菜生产基地,日产绿豆芽、黄豆芽等各种芽苗类蔬菜250~300吨。这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农业与文旅齐飞。东林村利用毗邻上海、苏州等大都市的优势,近年来逐步发展文化旅游项目。2020年9月,东林村成立了太仓穗月文化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文化艺术交流、教育培训服务、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游览景区管理等。公司建有以循环农业展示厅等为现场教育基地的培训中心,承担中共太仓市委组织部设立的“太仓市乡村振兴实践学院”的运营和培训任务;东林村还联合周边村庄,建成了以振兴号、文明号观光火车为主的田园新干线,串起游乐中心、田园风光、生态果园、乡村驿站等,在金仓湖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也逐渐扩大了东林村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苏南地区许多村办企业进行了改制。大量村办企业改制之后,许多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转向以资产、资源等的租赁收益为主;东林村却是一个逆行者,走的不是寻常路。从2010年起,东林村全面实施村民土地换社保,集中全村劳动力和土地成立了东林劳务合作社、东林合作农场等,一步步摸索,走上了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回顾东林村的发展过程,有着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鲜明特点:
第一,新农村带头人的引领。在某种意义上,农村经济是能人经济。一个新农村带头人,引领一片乡村经济的发展,东林村就是一个例子。东林村的带头人是东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苏齐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林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共产党员苏齐芳放弃自家企业,向村民承诺干3年村支部书记,改变东林面貌。结果,苏齐芳在东林村党员和村民的支持下,一干就干了30年,把一个经济薄弱村改造成了一个经济富裕村。苏齐芳有着企业家的敏锐目光、乡村干部的务实作风、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他抓住东林村的几次重大机遇,选择发展循环农业的独特道路,实现了村民们富民强村的愿望。
第二,农业新兴技术的支撑。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具有先进理念的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新兴技术的支持。东林村十分注重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在秸秆饲料厂建设过程中,东林村从韩国采购秸秆打包设备10台套,稻麦秸秆收储能力达6万亩,还引进2套德国饲料生产设备,年产秸秆饲料6万吨;金仓湖米业公司从日本引入先进的大米加工设备和低温保鲜技术,生产的金仓湖品牌系列大米深受市场欢迎。东林村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在东林村创办合作研发项目。省农科院在东林村建立了“秸秆饲料化产业研究院”。东林村的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获“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证书。
第三,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农业是一个以土地为依托的传统产业。我国农村土地具有集体产权性质,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统一经营农村土地,这是苏南许多农村的共同选择。东林村是太仓市最早建立合作农场的村庄。在土地集中、合作经营的模式下,地尽其用,人尽其能。土地经营权掌握在村集体组织手里,有助于总体规划,进行种养之间的合理配置,而村劳务合作社则将全村的劳动力组织起来,统一进行安置。2014年,东林村又成立了集体控股的金仓湖农业科技公司,将村里的各个生产加工企业纳入其管理范围,对所属企业因企制宜,分别采取承包经营、委托管理、租赁管理等多种经营方式,以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东林村党委和村委会定期向村民报告工作,并通过东林村公众号,实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
东林村是我国几十万个行政村中的一个。2021年,东林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5637万元,可支配收入为3100万元。这在东部沿海地区对许多富裕村庄来说,可能仍是极为普通的数据。但是,我们认为,东林村的生动实践对百千万仍坚守在农业第一线的村庄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东林村以农业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依靠集体经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等,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丰富经验,对我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指向性的普遍意义。首先是保障粮食安全。对我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在任何时候,保障粮食安全都是第一位的。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创出历史新高。但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呈现“小出大进”,农产品贸易逆差达1354.7亿美元,其中谷物进口6537.6万吨,同比增长82.7%。应该讲,粮食安全不容忽视。当前,影响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业及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农村存在着 “非农化”“非粮化”的倾向。东林村坚持以农业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稻麦全程机械化作业,东林合作农场2200多亩土地,仅9个人负责管理,人均耕作达248亩土地,其他劳动力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予以解决,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其次是提升生态文明。中国人多地少,为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许多农户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成为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顽症。东林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稻麦果蔬生产与湖羊肉牛养殖结合起来,把稻麦秸秆捆包发酵后制成高质量饲料,喂养生态湖羊和肉牛,再将湖羊、肉牛过腹消化产生的粪便、沼渣、沼液等制成有机肥料,推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互为资源、循环利用。按照东林村现有的秸秆饲料产能,每年可节约饲料7000吨,相当于增加了5000亩左右的土地。因长期使用有机肥料,据有关部门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东北黑土”的标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这是苏南等生态敏感地区农业的必由之路。
再次是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很重要的是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并为村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东林村党委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创建各类村办企业,拓展村民收入渠道。全面实施“四个一”惠民工程:为每一个村民提供一张社保卡、一个就业岗位、一份股份分红、一份资产租赁收入,并为村民提供大病补助,给残疾村民发放护理补贴和困难补贴,给65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等。村里还建立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内设食堂及棋牌室、保健康复室、理发室等,为东林村老年人提供多种暖心服务。2021年,东林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4.5万元。
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乡村典型。毫无疑问,东林村就是这个时代的乡村典型。我们认为,东林村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长江产经智库”)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