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李克勤:有没有张思德、雷锋、焦裕禄这些英雄的集大成者?他是谁?
点击:  作者:李克勤    来源:济学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1-03 14:33:00

 

李克勤(jixuie)题记:我研究毛主席的理论与实践发现,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在道层面根本思想上,在为人处世的根基上,也就是说他们的想法都具有惊人的共性,同时在具体工作、学习、生活的说法做法上,他们各自又有着丰富多彩的个性,可是他们想法说法做法,却总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在同一种文化氛围里工作、学习、生活的——他们都是在毛泽东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这自然就能得出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毛主席就是这些英雄人物的集大成者,毛主席身上具有这些英雄人物上所有杰出高尚的精神及人格特质。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毛主席是伟人中的伟人,是培养伟人、哺育英雄的最伟大的英雄。

 

 

据说这是毛主席1961年在庐山的留影,拍摄者是江青

 

通过了解、学习张思德、雷锋、焦裕禄这样的英雄,就能更加接近毛主席,更深刻理解毛主席。

 

仙人指路在洲头:请不要瞎扯个人崇拜之类了

 

01

 

最伟大的英雄:

营造出英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

 

毛主席营造了一个让英雄辈出的社会环境,其主要做法就是提倡“学英雄见行动”。

 

学英雄,侧重于道层面学思想,多指隐形的思考、感悟。

 

见行动,则把隐形的感悟显性化为器层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听得见的说法,看得见的做法,以及做法的结果——是否行得通?

 

对于“学英雄见行动”的检验,毛主席不是交给干部,也不交给专家,而是交给了群众。

 

毛主席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当作既成的前提看待,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作理所当然的条件看待——这不需要再费功夫检验,那早就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得到了确认,是唯物史观的常识。

 

这样一来,毛主席策划的营造适合英雄辈出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在理论上是想得通的,在具体操作上,毛主席又有一系列说法和做法,概括起来讲,那些说法做法是因时制宜的,是因地制宜的,也是因人制宜的,也就是符合列宁讲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张思德是处在战争年代,他直接在毛主席身边,文化熏陶比较好理解。

 

焦裕禄参加过解放战争,后来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当他担任兰考县委书记的时候,身边有像张钦礼这样的在当地工作时间较长,熟悉情况的好干部,因此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到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实践中去。兰考的毛泽东文化氛围,是特别突出的。

 

雷锋成为全党全军全各族人民的学习榜样,是毛主席号召的。毛主席带头以身作则向雷锋学习,那是毛主席谦虚的说法做法,实际上,雷锋在革命队伍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在毛主席的路线指引取得的。雷锋有很多学习毛主席思想之后的精辟独到见解,其中就有这样的说法——“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

 

还有其他英雄的特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简单归纳成一句话:如果没有毛主席,没有毛主席的指引,会有这么多英雄吗?

 

为什么有了毛主席的指引之后,中国就出了那么多杰出的英雄呢?

 

革命熔炉火最红,毛泽东时代出英雄,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必然?

 

02

 

学雷锋现象与“向雷锋同志学习”:

是否有区别?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是收集有关雷锋历史资料的专业人士。他讲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全国各地有很多雷锋纪念馆,几乎都和他有过联系,因为在毛主席逝世后,学雷锋活动从来就没有受到过任何影响。

 

各级官员,谁也不会否定学雷锋活动的意义。

 

因此,当学雷锋活动的形式有所变化,重点有所调整的时候,学雷锋活动本身是可持续发展的。

 

这个话,只能说到这个程度了。

 

有个问题值得思考:学雷锋,怎样才能实实在在见行动?

 

李克勤后记:毛主席从未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位置,他始终都是以普通一兵身份出现,永远都是活在老百姓中间的。在毛主席逝世后,群众心中有毛主席,因此群众的眼睛依旧保持雪亮的状态,群众永远都是真正的英雄。

 

来源:济学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