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文化教育 > 阅读信息
左邱宇:“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精髓的三维度诠释
点击:  作者:左邱宇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1-05 13:36:14

 

 

摘要: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就是讲道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多维度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精髓,对于新时代思政课的理论研究、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均有 裨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 ⑴党的20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 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⑵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道理”的重要指示精髓,以20大精神为指导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讲道理”就是讲科学

 

讲好思政课,本质上就是要讲好道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科学论断,从客观上讲,是对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的科学揭示,思政课就是要研究什么是讲道理?如何讲道理等等问题;从主观方面讲,“讲道理”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特别是知识结构和敬业精神的完善和提高。只有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全面认识和探索新时代思政课“讲道理”的重大课题,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根本要求。

 

从本质属性来看,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讲道理的本质就是讲科学。科学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思政课是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就要“讲道理”,基本内涵是:

 

第一、“讲道理”就是要讲清楚思政课的科学性。讲清楚思政课的科学理论体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20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思政课的科学性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实践是思政课科学性的实践基础。比如说“四史”教育的实践,从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了思政课的理论是科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将继续证明思政课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讲思政课就是讲科学,讲科学就是讲道理。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多维度讲好思政课的道理,使科学性、真理性、思想性的光辉真正深入人心,照亮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前进之路。

 

第二、“讲道理”就是要讲清楚思政课的学科体系。思政课之所以是科学理论,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不是简单拼凑的整体。只有把理论体系的结构、内容讲清楚,思政课的科学性、体系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之中。通过多年的努力建设,思政课的每一门课程都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大体系的角度看,他们都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系统论看,这是大系统和小系统,大体系和小体系相互融合有机统一的关系。思政课的体系建设包括: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讲清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重点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条件、主要内容、相互关系以及历史地位等问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核心是要讲清楚习近平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互关系、科学体系的构成、主要内容等等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仅要讲清楚基本史实、历史线索,还要阐述清楚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科学体系,并同“四史”教育联系起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充分体现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充分阐述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科学体系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要注意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相互联系,从世界观、方法论、实践探索等等多维度、全方位科学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及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只有讲清楚思政课程的科学理论体系,思政课的科学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诠释和展现。

 

第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科学性的诠释。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学术性、学理化的方式,把重大理论问题学术化,通过学理化阐明科学性。要把讲道理、讲科学、讲学术统一起来。明确讲科学就是讲道理的教学理念。目前来看,思政课教学要特别关注这些重大理论问题要的科学性阐述:

 

1、关于“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根本政治原则科学性的阐述。要讲清楚“”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是经过长期历史检验实践检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理论创新的诠释。主要是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 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 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20大报告全面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创新性发展,思政课不仅要讲清楚其科学含义,还要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角度阐述清楚理论创新的历史必然性及趋势。

 

3、关于“五个必由之路”。党的20大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 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 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九大以来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要从历史逻辑、历史实践多维度阐述清楚“五个必由之路”的科学含义,特别是历史必然性、历史的选择等等问题。

 

4、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这是第一次提出“两个结合”。20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 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两个结合”的新论断是重要的理论创新,在原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课题。思政课要阐述清楚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内容、方法、特点等等问题,使其科学性得到全面体现。

 

5、中国式现代化问题。20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要求、原则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现代化的理论、模式、途径等等方面都实现了现代化的理论创新。思政课要结合“讲道理”,要把这些热点理论问题讲清楚。

 

二、“讲道理”与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的构成。新时代思政课“讲道理”必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一般来讲,教师的知识结构越好、理论功底越深、学科范围越广,就能更好地讲好思政课。良好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讲好思政课的必要条件。

 

新时代的思政课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首先,思政课涉及到许多的学科和领域,如果没有很好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科基础,是很难讲好思政课的。其次,由于思政课的起点都比较高,具有跨专业跨、跨学科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了解思政课的综合性特征,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多门学科的专业素养,才能完成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要求。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就包括了至少十几门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特点。从客观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全方位的,包括十几个学科甚至更多的学科在内都是情理之中,这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所以,要讲好这些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课程,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政治合格和敬业精神这些基本要求以外,从知识结构来看,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良好知识结构是讲好任何一门思政课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较好的知识结构,是难以胜任思政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

 

那么,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呢?。

 

第一、注重专业知识的提高。思政课的全称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专业课,对于其他专业的同学来说则是公共必修课。对于思政课的教师来说,当然是专业课,要求具备专业化的水准。思政课的专业性,首先应该体现在学科的专业性上,即:明确思政课属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准确定位学科性质,加强学科建设;其次,应该体现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的知识结构上。思政课教师必须是思政专业的内行专家,而不是外行。思政课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思政专业的专业化水平,而且,应该具备专业化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才能保证思政课的专业化的教学质量。对于非思政专业或者相近专业改行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尽快完成向专业化转变的任务,从外行变为内行,能够胜任思政课的教学工作。

 

第二、要完善知识结构,奠定综合性学科的知识基础。在新时代,特别是在“大思政课”的背景下,思政课跨学科、跨专业的现象,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特征日益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呈现出“无课不思政”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除了专业化的知识体系以外,还必须具备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比如历史学、法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体系。只有把专业知识和其他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融入一体。形成相对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才能实现思政课“讲道理”的要求。

 

第三、日积月累,终身学习。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一个锲而不舍、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需要艰苦的努力,持之以恒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必须认识到,知识结构的积累和更新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只有活到老学到老,始终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小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始终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不断完善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才能适应新教材、新体系、新内容、新方法的要求,才能适应党和国家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前进步伐。不能总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要在实践中探索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实现知识结构和方法。创新的统一。

 

第四、学习进修提高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各种形式的思政课教师培训班、学习进修、调研考察等等方式都是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多年实践证明,一代又一代思政课教师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是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成长进步的有效方法,必须坚持。需要注意的是,进修学习和调研考察,不能流于形式,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另外,教师个人的自学也是重要的途径,从根本上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通过教师主动性、自觉性这个内因才起作用。从一般规律讲,人的知识结构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多学科的发展的。知识结构丰富了,才可能形成“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懈的努力奋斗,“业成于思毁于随”,只有通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第五、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步伐,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完成知识结构的更新。20大党章修改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大会一致同意,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以更好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⑽20大报告全面体现了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这些新的理论成果,落实在教学工作中。

 

三、“讲道理”的方法与实践探索

 

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的根本要求,就必须对“讲道理”的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索。

 

第一、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拥护“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纪律,这是讲道理的根本保障。只有政治合格,才不会“讲歪理”,才能讲正气,才能凝聚正能量。在政治合格的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含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政治合格问题上,绝不能喊口号,流于形式,更不能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筑牢“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牢记讲道理的宗旨,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在实践中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第二、新时代思政课要在讲深、讲透上下功夫。“思政课要讲深、讲透,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具备雄厚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论修养。才能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⑿由于思政课是以讲理论为主的课程,如果理论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单一,是很难把思政课讲深、讲透的。既讲不出新时代思想的光辉,也讲不出新时代思想的魅力。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讲好思政课的道理。

 

第三、思政课要把“讲道理”同讲科学结合起来。思政课的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像念报纸一样,而必须讲科学。只要把科学性讲深了、讲透了,就是把道理讲清楚了、讲明白了。思政课的科学性要通过学术研究体现出来,“讲道理”要通过讲学术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处处体现学术思想的智慧,把知识体系学术化、教材体系学术化,充分体现学术思想魅力。只要我们能够讲出新时代思政课思想的魅力、思想的光辉,思政课就不会枯燥,思政课的教学就真正变为了科学。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充满学术思想的魅力,这样的思政课才能真正做到“讲道理”。

 

第四、新时代思政课从课程名称、教材体系、教学体系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讲道理必须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重点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和内容。重点是要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思政课的科学性、体系性、学理性,要把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科学性有机统一起来;二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⒀。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政课的重要战场;三是要充分利用课堂讨论等等方式实现思政课“讲道理”的目标。在新时代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创新课堂讨论的方法,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和质量;四是要坚持调查研究的方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⒁思政课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把调研成果运用到课堂上,运用到教学中,才能提升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⒂要把课堂教学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  五是要增强思政课的亲切感、凝聚力,充分体现思政课 的情怀和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⒃思政课不是说教,不是板着脸教训人。思政课应该是充满家国情怀、不忘乡愁。充满人情味的课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理想信念,还要有情怀和乡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17⒄把经师”和“人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五、讲道理必须坚持“三个务必”。 党的20大首次提出 “三个务必”的论断,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上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⒅“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⒆思政课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与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的前提下,正确的解答问题、暂时解答不了的,可以留在将来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但是,不能回避问题。如果采取逃避的态度,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动摇学生对思政课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我们强调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才能从容应对一系列风险考验。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⒇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前进,在斗争中胜利,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⑴《人民日报》20220522

⑵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单行本,第43页、第18页,人民出版社,202210

⑷⑸《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单行本,第17页、第70《人民出版社》202111

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单行本,第13页《人民出版社》202111

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单行本,第17页,人民出版社,202210

⑻《人民日报》20220522

⑼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09

⑽《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新华社20221023

⑾《人民日报》20220522

⑿⒄《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2022-03-01 17:21 来源: 新华社

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出版社》202102,第324

⒁马克思《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恩选集》第4卷,第229页,《人民出版社》1972

⒂⒃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09

⒅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09

⒆⒇《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2022-03-01 17:21 来源: 新华社

 

作者简介: 左邱宇(1965.4),男,彝族,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党史研究智库专家、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评审专家。长期从事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学术风格赋予思想性、预见性。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