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前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至少可以在以下三个层面上理解农村集体经济:一是与家庭分散经营对立统一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集体经营层次;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大部分情况下,它是与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三位一体的,有时候也可以表现为党政分开、政经分开基础上的单独的经济组织;三是集体经济的实体,如集体所有的企业、农场、商业公司等等。
一、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
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
1.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
在打破人民公社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广大农民群众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行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联合,组成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集体经济实体。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少数的生产力水平较高、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在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保持了集体统一经营的经济体制。如河南刘庄村、黑龙江兴十四村等。
第二,目前全国农村最广泛存在的仍然是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承包责任制形式。1983年底,97.8%的基本核算单位实行了包干到户,涉及农户总数的94.5%。2000年,全国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村数为717047个(当年汇总村民委员会数为722745个),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村仅有5698个;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为22219.1万户(当年汇总农户数为23127.6万户),没有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为908.5万户。[1] 农村改革过程中,中央几次延长土地承包期,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比重基本稳定在97%左右。
第三,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一些农民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社区或突破社区界限自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内部,家庭分散经营层与集体统一经营层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家庭分散经营层的绝对强势和集体统一经营层的弱化。从下表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中的比例可以看到村级集体经济内部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
表格1 2002—2006年村组集体经营收入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情况
年份 项目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
村组集体经营收入 |
金额(亿元) |
13987.7 |
15225.7 |
15547.3 |
16565.3 |
18309.2 |
占总体% |
12.0 |
11.6 |
10.3 |
9.5 |
9.1 |
|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
金额(亿元) |
59992.0 |
64908.8 |
72827.6 |
81051.5 |
90451.3 |
占总体 % |
51.4 |
49.3 |
48.2 |
46.2 |
45.2 |
资料来源于:农业部内部资料《2006年全国农村经济情况统计资料》,第95页。
与村组集体经营收入相比,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户全年纯收入中一直占绝对优势。详见表格2。
表格2 2000-2006年 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在农户全年纯收入中的情况
年份 农户家庭收入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全年纯收入(元) |
2253.4 |
2366.4 |
2475.6 |
2622.2 |
2936.4 |
3254.9 |
3587.0 |
家庭经营纯收入(元) |
1427.3 |
1459.6 |
1486.5 |
1541.3 |
1745.8 |
1844.5 |
1931.0 |
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全年纯收入比重(%) |
63.3 |
61.7 |
60.0 |
58.8 |
59.5 |
56.7 |
53.8 |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2007》,第326页。
第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村为单位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阶梯性差距。从2007年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农民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村有383个,占汇总村数的0.06%;农民人均收入在1000-3000元和3000-5000元的村分别占到了汇总村数的34.8%和40.9%,农民人均收入在 5000-10000元的村占20.7%;10000元以上的村11054个,占1.8%,其中有30000元以上的村107个。[1][2]并且,这种差距和分层并不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暂时现象。
3.村级集体经济总体实力有所下降
从每村拥有集体资产量、年内可分配收入及集体经济收益情况等方面看,2000年,农村每村拥有集体资产150.9万元,比1999年减少2.6个百分点,其中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66.2万元,基本与1999年持平;每村年内可支配收入为19.37万元,比1999年减少0.9个百分点;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388997个,占汇总村数的53.9%,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村没有集体经济收益。2006年,全国农村村组集体所有年末生产性资产原值为4045亿元,比2005年减少16.2%;每村年内可支配收入为39.8万元,比2005年减少3.2个百分点;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为258813个,仅占汇总村数的43.1%。也就是说,有集体经营(经济)收益的村比2000年减少了近10个百分点。详见表格3:
表格3: 2000年、2004年、2006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3]
单位:个、%
年份 收益情况 |
2000 |
2004 |
2006 |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
当年无收益的村 |
172010 |
23.9 |
244802 |
38.6 |
275605 |
45.1 |
当年有收益的村 其中:有集体经济收益 [4]的村 |
549073 |
76.1 |
389510 |
61.4 |
336142 |
55.0 |
388997 |
53.9 |
289473 |
45.6 |
258813 |
43.1 |
|
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 |
262190 |
36.4 |
194181 |
30.6 |
171357 |
29.1 |
集体经济收益5至10万元的村 |
64241 |
8.9 |
44861 |
7.1 |
40215 |
6.7 |
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 |
62566 |
8.7 |
50431 |
8.0 |
47241 |
7.3 |
资料来源:农业部内部资料,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全国农村经济情况统计资料(2000)》、《2004年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统计提要》、《2006年全国农村经济情况统计资料》。
在一些没有实体经济的农村,缺乏村级财政资金的稳定来源,村级集体经济存在收入减少、支出扩大,缺乏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这样的农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宅基地地基指标拍卖、土地出租和村级集体资产的租金等有限来源。
以上这些特点一方面说明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加强集体统一经营层实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
二、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细化,使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呈现新发展特征的同时,也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出了新的条件和要求。
1、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这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前提。“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富裕,必须改变单一的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5]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一是可以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出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可以延长农业生产链,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可以使土地资本化收益留在农村,从根本上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6];四是为实现以工补农、以工带农提供物质基础。
从广大农村的发展现实来看,二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就好;二三产业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差。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那些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农村,一般都打破了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在第二、三产业上已经起步或者已有所发展;而那些集体经济“空壳村”,往往是依靠单一种植业,二三产业不发达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一方面要考虑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鼓励发展各类村办企业,逐步增加集体积累。
2、有致富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
在农村改革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充分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农村先富起来的人。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并且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起了一定的应对市场经济的能力,具有带动其他农民致富的能力和经验,能够担当起致富带头人的职责。另外,农村改革30年来,一些农民通过外出务工、求学、参军等途径,摆脱了小农思想的束缚,掌握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经营管理和发展理念,他们能够客观地分析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并具有带领家乡人民致富的愿意。这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累了可供利用的人力资源。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也可以看到,凡是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都有一个本身致富能力强同时乐于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共同富裕奉献的带头人。
史来贺、吴仁宝、王宏斌、付华廷……每一个名字都与一个全国闻名的集体经济的新农村紧密相联。他们用自己独具的发展眼光和奉献精神铸造了一个个集体经济的传奇。其实早在1987年的《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中共中央就要求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合作组织的干部,要由具有献身精神和开拓精神、办事公道、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担任。当前,农村基础党组织可以通过把这些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途径,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3、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有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治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对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农民群众中去,密切党和政府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导农民群众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保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些村党组织建设搞得好的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就强,群众生活水平高,村庄秩序好;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处于瘫痪状态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弱,大都无钱办事又无人管事,群众生活水平低、困难多、意见大,村庄秩序较差。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致富能力强又乐于奉献的带头人,更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作支撑,单靠带头人的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可能会有一个好的起步,却很难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刘庄、在华西、在南街、在湾底、在毛家峪都有一个团结务实、一心为民的领导班子。吴仁宝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时曾强调,他最满意的不是说华西有多少经济,而是有多少干部,是华西村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党的农村工作就能落到实处,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就会少走弯路;领导班子不作为甚至胡作非为,就难以团结和凝聚群众,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不好,发展集体经济也就无从谈起。
4、集体主义教育常抓不懈
集体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集体经济的灵魂。没有集体主义作支撑的集体经济,很快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吴仁宝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关于华西村如何保持集体经济这一问题时,对集体主义思想与集体经济的关系做了很好的说明。他说,华西村的集体主义有两点,一是华西的资产是集体所有,二是华西有集体主义思想。在华西,是物质精神双富有,是以公有制为主;又加强思想教育。如果只有集体资产,没有集体主义,这个资产也就没有了;如果没有集体经济作保障,共同富裕的风险就很大。[7]
不管是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以来,还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广大农民都是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深刻影响,加之小农思想改造的长期性、艰巨性等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广大农民仍然会不可避免地残留着某些旧社会的思想和习惯。“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广大农民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同广大农民残留的小农思想之间的矛盾,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渗透进农民头脑,改造他们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真正把旧社会的小农改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党、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民,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巩固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
5、善于盘活集体资产和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是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也要参与市场竞争,遵循市场规律。土地作为农村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村级集体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一项最重要的资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绝大部分农村的耕地都承包到户,同时,随着人口增加,集体留用地越来越少,甚至所剩无几。土地资源紧张,越来越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要规划和利用好集体所有的土地资源,也要开阔眼界,盘活土地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当地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盘活集体资产和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集体统一经营以及通过承包、租赁、投资等各种方式管好用好农民群众多年积累下来的集体资产,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尝试突破资产资源管理的农村社区界限,对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及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在与其他经济体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实现村民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6、正确认识、公平对待农村集体经济
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将农业集体经济视为低效率和不受欢迎的经济形式。而伴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被视为是产权不清晰的代表。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一股否定集体经济的风气。一些学者大肆渲染刘庄、南街、华西这些集体经济典型村的特殊性,无视这种特殊性背后的历史必然性和普遍性;有的学者,直接为土地私有化鸣锣开道,无视集体经济的弱化而引发的更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这些消极的、悲观的思想占据着舆论的上风,不仅扰乱了人们的视听,而且给农村中坚持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造成了思想压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农村政策的正确贯彻和执行。
长期的思想上、舆论上的偏见,导致实践中对集体经济的无视甚至压制。一些地方在发展集体经济是保守、是落后这样的舆论影响下,不仅不提供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造成集体经济贷款难、税收负担重等问题,而且强行使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他们曲解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坚定不移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不能做到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一些改革政策措施很难落到实处,党的方针政策被流于形式。农村改革和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公平对待集体经济,从而使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提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经济体制不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农村基本的经济组成部分之一。一般来说,村级集体经济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以村办企业为核心的经济实体;二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为经营对象的资源禀赋;三是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为依托的长期形成的集体资产。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没有固定的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兴办经济实体、开发资源禀赋、盘活集体资产、提升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是当前广大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
1、增强服务能力,落实集体统一经营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为分散的农户承包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是集体统一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农村,可以以村民委员会或村党支部为依托,以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为主要内容,与基层农业技术组织、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专业中介组织等等,充实为农户服务的内容,增强服务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分散的家庭经营组织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户权益;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增加集体积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例如随州市曾都区洪山镇阎家湾村自1989年开始建立杂交稻制种生产基地,组织200个农户发展制种生产,面积达800亩。村里实行产业化经营,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操作,统一收获销售,所产种子由村集体全部交售给区种子公司,然后按各户所产种子数量将销售收入返还农户。该村年产种子20-25万公斤,均价7-9元,农民每年获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2700多元。村集体也每年获区种子公司返还组织费10万元。[8]
2、依托资源优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起步或发展
资源就是财富。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就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土地是农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村最为重要的资源。村集体土地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集体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充分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机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土地集中,实行集体统一经营,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一些农村具有丰富的山林、草地、矿产、河面、滩涂等自然资源。村集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投资兴办实业或承包、出租、拍卖、资源入股等经营管理方式,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增加集体收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起步和发展。例如,绍兴市诸暨次坞镇里徐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石煤等资源和毗邻杭金线的区位优势,通过兴办集体企业,开发石灰石、石煤等建筑原材料,实现了集体经济的起步和较快发展,摆脱了贫困,在村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断发展。[9]另外,对于城市近郊的农村,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一种资源和资本。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托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城市近郊的资源优势,建设一系列的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市场、商贸房、仓储基地等有效载体,在为城市三产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增加集体积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提高村民福利。此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资源。当前,一些生态环境好的农村,利用这一优势开展生态观光旅游,提高农民收入。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尤其应切忌“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而特别注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期效应,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集体积累制度和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实现村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盘活资产存量,增加集体积累
村集体资产是多年来广大村民劳动积累的物质成果,也是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村里的公共积累资金、闲置厂房和办公用房、“四荒地”等资金资源都是村集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首先就要对集体资产进行核查、清理,掌握村集体“家底”的丰厚程度。在此基础上,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审查、监督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可以根据这些资产存量的具体情况,采取转让、出租、拍卖、投资等种种方式进行盘活,以不断增加集体积累。例如绍兴市新昌县大市聚镇西山村,通过对村里废弃的土地、关停的企业、荒芜的山坡和低效的茶园等闲置或运行低效的资产实行租赁、承包等方式,盘活了资产,增加了集体收入。[10]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四街村,通过集体投资购买商用房产,使村集体每年可得到十几万元租赁收入。[11]在全国还有不少有一定资产积累的村集体通过投资兴办实业以及购买房产、土地、水源、景区等的产权或使用权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村庄。
4、强化管理,增强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民长期积累的结果,是村民的共同财产。无论是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更好地体现村民集体所有的角度,加强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个重要要求。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其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能不注重加强科学管理,不能不注重提高其管理水平。另外,从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上来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民的共同财产,在改革和发展中必须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一方面真正体现了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更好地避免独断专行和决策失误。正是因为有了村民民主的贯彻落实,刘庄、南街、华西等村的集体经济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5、巧借外力,通过联合和合作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伴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表现出多样化特征。农村集体经济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仅包括“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经典模式的集体经济,而且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农村集体经济成分。在表现形式上,不仅土地长期承包经营基础上的集体所有制与农户家庭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相结合;一些集体资产量化为股份所有制,集体成员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农村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农村合作经济有很大发展,出现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再仅仅表现为资产运作,还有可能表现为资本运作、股权运作等方式。这为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巧借外力,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与其他经济体的联合与合作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坚定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引导他们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
[1] 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内部资料,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经营管理总站:《2000年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统计提要》,第1页、第28页。
[2] 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编委会编:《中国农业年鉴2008》,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第337-340页。
[3] 2000年、2004年、2006年,汇总村数分别为721168个、652339个、631422个。
[4] 表中“集体经济收益”是指直接经营净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三者之和。在2006年的统计中,这一指标改为“集体经营收益”。“集体经营收益”是指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三项之和减去经营支出和管理费用后的值。表中该项目中的数据均为“集体经营收益”数据。
[5] 据薄一波回忆,早在1948年,毛主席就曾批判了脱离工业,只要农业来搞社会主义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认为这是一种平均主义的、落后的、倒退的做法。(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08-209页)
[6] 李昌平认为乡镇企业可以使农民分享土地非农用地租增长收益和土地资本化收益,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他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际是农民土地权益不断扩大的结果,是土地和劳动力优化配置的结果。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越性带来的;而集体所有制、社队企业、集体经济,也正是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正是乡镇企业私有化导致了农村的凋敝。(参见《李昌平谈农村集体所有制》,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办《观察与交流》第25期,第19—22页。)
[7] 参见人民网强国论坛: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54155/5748/6234230.html.
[8] 参见涂胜华:《多途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政策》2002年第4期。
[9] 中共绍兴市委组织部编印:《绍兴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0型50例》,2006年1月,第69页。
[10] 中共绍兴市委组织部编印:《绍兴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0型50例》,2006年1月,第9页。
[11] 参见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天农网:http://www.tjaci.gov.cn/zone/html/2008/12/20081227175133762.html。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兰斌强:不能将侮辱毛岸英烈士的“东尼科技股份”账号一销了之!
2020-11-27赵小鲁律师:中国律师行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思考与建议
2020-11-06•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