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政策法规 > 阅读信息
黄卫东: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应维护我国货币主权
点击:  作者:黄卫东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0-11-23 10:12:26

 

1.webp (16).jpg 


我国人大第一次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简称央行法,是1995年。在1995年以前的十多年时间,我国物价曾经多次出现过快上涨,不仅导致经济发展减缓乃至停滞,而且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其主要根源是政府开展的投资规模增加过快,包括进口设备增长过快,政府主要通过要求央行印钞来满足建设资金要求,致使央行被动发钞过多,而国内物资生产能力和供应严重不足,导致物价上涨过快。

1995年人大通过央行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防止央行被动接受政府要求,过多发行货币。其相关条款是第28和29条,禁止央行认购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禁止给政府提供贷款。但该条款却严重损害我国的货币发行主权。央行更重要的职能是维护货币主权,包括维护与货币主权密切相关的货币发行收益,防止财富流失。然而,自1995年以后,央行就一直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1]了,持续20年,将货币发行主权免费交给了西方。笔者早在2013年就在《改革内参》上发表文章,建议修订[2]。

所谓依据外汇发钞,就是增发的人民币都拿去兑换西方货币,换来的西方货币则作为人民币发行依据,只能保值增值,用于回收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不能做其他用途。如果外汇都躺在央行仓库,由于西方各国都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各国货币都是自动贬值的,连保值都做不到。即使现在主要用于购买西方国债,其利率经常低于西方的物价上涨率,实际仍然做不到保值。而交给西方的人民币就等于让西方免费使用了,甚至考虑到换来的外汇是在不断自动贬值,不仅仅是免费,而是等于贴钱将发行的人民币送给西方了。到2015年底,我国央行给西方一共奉送了27万亿元基础货币。央行将我国货币主权的最重要部分,人民币发行收益,完全交给了西方。

由于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央行等于是依据西方的需要发行人民币。当西方为满足它们的市场需要,增加购买我们的商品,我们的央行就会得到购买更多外汇的机会,就会增发人民币购买外汇;相反,西方需求减少,减少购买我们的商品,我们挣来的外汇减少,央行就不敢多发行人民币了,甚至造成货币短缺,通货紧缩等问题。因此,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就等于是为西方市场服务,而不是为我们的市场服务。这也是我国此后多次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由于发行的人民币与储备的外汇是一一对应的,人民币实际成了外汇代用券。

依据外汇储备发钞,最初是英国为殖民地制定的货币发行办法,最早是英国1849年为其在印度洋的殖民地毛里求斯定制的货币发行办法[3],发行的纸币与殖民地政府储备的英镑一一对应,完全是英镑的代用券。其主要目的是掌握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权,不仅获得殖民地货币发行收益,而且控制殖民地经济,使殖民地经济主要为英国服务,大部分产出都被英国拿走,后来在英国控制的殖民地普遍实行,例如,香港就长期依据英镑发行港币[4]。二战时,英国就借助在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权,通过增印英镑到殖民地换取殖民地基础货币,购买殖民地物资,从殖民地获得140亿美元物资支持战争[5](p246)。对比中国当时的中央政府在国内每年获得的税收不过6亿多美元,抗战八年投入到抗日战场的资金还不到英国从殖民地掠夺财富的三分之一。

美国联邦储备法[6]从未允许央行印钞购买外国货币,只能根据美国财政部授权,使用政府资金买卖外汇的市场方式干预汇率市场,而不是印钞购买外汇,美联储的官方对此有很清楚的介绍[7]。历史上,即使英镑还是二战时期的“国际货币”,美国在二战时,也从未接受英国使用英镑支付军火款,而是让英国用尽黄金白银后,作价转让一些处于战略要地的殖民地给美国;后来则要求英国政府从美国贷款美元支付。战后提供美元贷款,则是要求英国政府承诺英镑可兑换美元,让英国控制的殖民地政府可以自由兑换,作为获得美国贷款的先决条件之一。当时英国因战争破坏,生产能力很低,英镑购买力很差,无法与美元相比,英国所建立的殖民地政府纷纷将英镑兑换为美元,仅仅5周就耗尽了英国的美元储备,从而不得不停止执行[8];也让英国殖民地将它们的货币发行依据从英镑转变为美元,夺走了英国的“国际货币”地位。如果美国接受英镑结算或兑换,英国各个殖民地政府也就没有必要预先兑换英镑为美元,从而不会在对美国之外其他国家贸易中使用美元,美国也就无法取代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了。此外政府间通过协议进行货币互换,不是央行自行决定的,而是政府决定的。

现代金融学教科书[2要求央行应依据市场需要发行适当数量货币,而不是应其他要求,包括本国政府要求印钞,这也是各国央行法规定的央行主要施政目标之一保持物价稳定所要求的基本条件。但这并不禁止央行印钞主动购买国债,事实上,西方各国央行发行货币,主要购买本国国债,包括欧洲央行购买的也是欧盟国家的国债,将增发的货币交给自己的政府财政部,从未印钞购买他国货币,从而依据外汇发钞,也从不让央行主动储备大量外国货币。虽然政府财政部会储备少量外汇,也是让他国侵占货币主权,但这是政府调控货币兑换市场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发行货币。

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不仅使央行完全失去了独立性,而且将发行收益也完全免费送给了西方。让西方印钞就可以换取人民币,就可以到中国购买工厂,控制中国经济资源,等于是当西方的经济殖民地,是最愚蠢最荒谬的货币发行方法了。自1995年以来,央行从未给自己的政府提供人民币,不仅将增发的人民币基础货币20多万亿都免费交给美国和西方,而且将全国人民生产物资出口,以及为西方资本家建设工厂等资产,换来的西方货币,也都几乎免费借给美国和西方,加上美国和西方获得部分基础货币购买资产,以资产等做抵押,从我国金融体系中贷款常常几倍于投资,获得了更多的衍生货币。持续25年的执行,美国和西方从我国金融系统获得的资金,恐怕已经高达上百万亿元,等于将国内经济资源大都交给西方资本家组织,西方使用它们获得的利润和财富更是天文数字。

2013年01月0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中披露[9],美国从全球攫取的红利达73960.9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96.8%,是攫取红利最多的国家;中国损失的财富高达36634亿美元,占全球财富损失的47.9%,是全球财富损失最多的国家。报告指出,中国人均损失财富达2739.7美元,相当于中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倍;2011年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相当于中国军费开支的33倍、科技投入的44倍、教育投入的16倍和医疗卫生投入的37倍。若按劳动时间计算,中国劳动者有60%左右的工作时间是在无偿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创造“剩余价值”。如此货币发行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也许能优化配置资源,但配置的结果是劳动成果大都到了西方手里,是对我们最不利的市场经济。

自1995年以来,央行一直错误理解我国央行法第28和29条禁止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要求,将该条款理解为禁止央行购买国债,由此造成现代人类社会最荒谬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央行,增发货币不能购买本国国债,借给本国政府;反而能购买战略对手的国债,借给自己的战略敌人,甚至将发行的27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都免费交给战略敌人。难怪张庭宾先生称我国的央行是美国央行的分部[10]。

相反,美国联邦出版法第14条2.2款明确指出,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是买卖美国各级政府的公债。美联储在其一百多年历史中,主要购买美国联邦政府国债。美国著名金融专家切凯蒂教授在所著的美国主流金融教科书《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2006年版中称[11] p411,美联储只持有美国国债。表明美国央行发行美元的依据是美国国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不仅发钞大量购买美国国债,而且购买了大量美国政府担保的两房公司债券,但主要货币发行依据还是美国国债,在美联储成立后的一百多年历史中,美国国债一直是美联储发行美元的主要依据。

央行发钞购买的对象,就是货币发行依据,也就指明了谁得到了央行增发的货币。如果以黄金为货币发行依据,央行发行的货币就交给了黄金生产者;如果以白银为货币发行依据,就等于交给了白银生产者;以国债为发行依据,就交给了中央政府,虽然中央政府需要付国债利息,但央行所获得的以利息为主的利润,也都上交给中央政府,等于免费将发行货币交给中央政府。经济金融界称这笔收入为铸币税,实际是市场经济需要大量货币,央行印钞购买国债交给中央政府,给市场提供货币,只要央行一直以国债为主要发行依据,就等于免费让中央政府获得这笔收入了。

历史上,西方各国号称以黄金或白银为纸币发行依据,但实际上大多数货币发行依据都是国债,黄金常常只占很少部分,美国曾经一度规定不低于25%,最终因难以执行,在1971年8月15日由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1694年英国设立英格兰银行,对英国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英格兰银行签发的银行券,也当流通的货币,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它们的发行依据主要是国债,从而为政府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收入[12]。当时英国还遗留很多古代氏族公社时期民主决策的封建制度,国王主要通过封建贵族统治国家,无法直接对民众征税,但对封建贵族征税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对外侵略扩张的要求,有了英格兰银行提供的这笔资金,英国对外侵略扩张能力得以明显提高,这是英国依据金融制度发展霸权的最重要因素。

10月23日央行发布的修订建议稿[13],将原央行法第28和29条合并为32条,并没有改变原意。本文建议修订为:

第32条,央行应依据市场需要发行适当数量货币,而不是应其他要求被动发钞,包括应本国政府要求被动发钞,或应外汇兑换市场要求被动发钞。(注:发行基础货币数量应由国内市场决定,其标准是物价上涨率应控制在1-3%)。


第33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买卖黄金或本国各级政府的公债或国内商业债券,从而向市场投放或回收人民币。

 
参考文献:
1. 周其仁, 汇率评论之十六: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经济观察报 2010年8月16日,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979.html;收录在《货币的教训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另参考:央行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的官方证据 - 黄卫东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78174.html. 201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出版. p. 46--51;
2. 黄卫东, 《中国人民银行法》亟需修订,全文见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articleId=50160. 改革内参(本期公开发表), 2013. 2013(17): p. 18-21.
3. 周丽霞, 货币局制度及其基本运行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 2004(3): p. 41-46.
4. 孙茂辉, 香港货币局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当代港澳, 2002. 2002(1): p. 20-25.
5. Hudson, M., 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嵇飞等译. 2008,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p. 118,311,335,401,84.
6. 魏盛鸿, 银行法全书. 1995: 宇航出版社. p. 1109.
7. 美联储, ed.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purposes & functions. 2013,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USA p. Pages.
8. (英)佩克著;卢明华等译, 国际经济关系 1850年以来国际经济体系的演变. 1990: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p. 280.
9. 杨多贵等, 国家健康报告,另参见报道:2011美国攫取霸权红利逾7万亿美元 中国损失最多-中新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01-08/4471109.shtml. 2013, 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 北京.
10. 张庭宾. 十问周小川:您是完美的“美联储北京分行行长”吗?- 文章
https://weibo.com/p/1001603883668115475403. 2015 2015年9月5日 11:01 [cited 2020.9.25.
11. Cecchetti, S.G.,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2007,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p. 20,411.
12. Eugen Von Philippovich, t.b.C.M., History of the bank of England,second edition. 1911,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p. 72.
13.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_2020.10.23_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0/24/content_5553847.htm. 2020.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