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环球聚焦 > 阅读信息
邱实 牟承晋丨数字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标志:美军全域联合指挥和控制
点击:  作者:邱实 牟承晋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8-10 06:59:31

 

1.webp (5).jpg
 
2021年5月13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批准了国防部“全域联合指挥和控制”(简称JADC2:Joint All-Domain Command and Control)策略。据称,JADC2是美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first-ever)制定的综合性作战策略。

7月7日,美国国国防部宣布,将向着“集约化云服务”(Enterprise Cloud Services)的新方向发展,为联合部队的所有作战人员提供能力支持。“集约化云服务”又被称为“联合作战的云能力”(简称JWCC:Joint Warfighting Cloud Capability),预计将在2022年4月前与多个民营服务提供商签约合同。

国防部代理首席信息官谢尔曼(John Sherman)称,JWCC的最初目标是覆盖所有部门和作战单位,满足在绝密、机密、秘密三个安全级别的紧迫且前所未有的需求,以提升超越美国本土的大规模战术优势(Tactical Edge),其中包括:全域联合指挥和控制(JADC2)

一方面,可见由“全域联合指挥和控制”(JADC2)的战略性转型策略,推动并引领了“联合作战的云能力”(JWCC)、“人工智能和数据加速”(简称ADA)等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的要求及建设,且释放出新的商业化需求和市场化方向。

另一方面,不论是JADC2或是JWCC(等),都是经过实战性实践和适应性演进过程中的关联“产物”,并非一蹴而就的“项目”。
 

一、关于“全域联合指挥和控制”(JADC2)


2020年11月30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一份新闻,指出:JADC2不仅覆盖的是指挥和控制、信息和情报的工作范围(Bailiwick),而且涵盖的是战场战士的生死存亡(Business)。例如,JADC2收集所有战场作战人员携带的传感器信息,空军无人机可以发现和感知到威胁,但是对付已知威胁的最佳武器可能是从海军舰艇上发射的导弹。

JADC2会增加作战的杀伤力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JADC2就是为作战目的而设计。虽然作战不是纸上谈兵,但总是要不断地提升作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目光不能短浅,而着眼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想法及行动,是非常关键的。

据介绍,JADC2主要的三项初始使命是:

1)实施“国防战略”的行动方向,通过目的性思维(因果),关联多项任务和使命,重点是建立作战与战略的环境。

2)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如果没有盟友和合作伙伴,美国难以做任何事情。因此,盟友和合作伙伴不能作为是JADC2部署后的“螺栓”(a bolt on)。例如,“五眼联盟”已加入JADC2。

3)改革,即转变既耗费资源资金,也难以形成联合能力的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工作模式,“明智地花每一分钱”。

2021年7月1日,美国国会调研局(CRS)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JADC2 的更新简报。

● 其中表述:

Ø JADC2的目的,旨在把来自所有军种(空军、陆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和太空部队)的数据和信息,连接到一个网络中。传统上,每个军种都开发自己的战术网络,与其他军种的战术网络互不兼容。国防部认为,目前的作战环境分析和命令发布的过程耗时多日,而对未来的冲突可能需要在几小时、几分钟甚至可能是几秒钟内做出决定,现有的指挥和控制体系结构,难以满足国防战略的需求。

Ø JADC2的预期最终状态,以“优步”(Uber)共享打车服务作为类比。“优步”融合了两种不同的应用程序(APP),一种用于乘客,另一种用于司机。针对乘客和司机各自的位置,“优步”算法根据接送距离、营运时间和乘客数量(以及其他变量)确定最佳匹配。然后,该APP为驾驶员提供一套完整指令,直到将乘客送到目的地。“优步”依靠移动通信的基站和Wi-Fi网络传输数据,用以为乘客匹配司机并为司机提供驾驶指令的服务。

Ø JADC2设想为联合部队提供一个类似的云环境,以共享情报、监测和侦察(简称ISR)数据,并通过多个通信网络(Networks)的传输,以使指挥官能够做出更快决策;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处理收集的数据以识别目标,然后建议打击目标的最佳武器(包括杀伤性和非杀伤性武器),使指挥官能够做出更好决策。

● 其中指出:

Ø 一些分析师对JADC2提出置疑,包括:JADC2的技术成熟性和实战可承受性,以及是否有可能在战区建立一个通信网络,以能够安全可靠地将数据传送给战士,并在充满杀伤性的电子战环境中支持指挥和控制。同时,谁将拥有跨域的决策权,因为传统上的指挥权是下放给各个作战区域领域,而不仅是总体战役的指挥。

此外的关联问题是,需要多少人力以操作JADC2的实时决策支持,以及减少参与军事决策的人员数量是否恰当与合适。

● 其中解释:

Ø 在“国防战略”(NDS)所阐明的未来作战环境中,描述了美国的潜在竞争对手已具备反介入/区域拒止(简称A2AD,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的高水平军力,包括电子战、网信武器、远程导弹和先进的防空系统,并提高了在快速、果断交战中的获胜能力,以对抗传统的美国军事优势。

Ø 国防部高级领导人的共识是,在未来的作战环境中,获取数据和信息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应对潜在的对等对手,需要采取多域方法,即美国部队将使用陆基、空基、海基、太空和网信的军力挑战对手的有目标性运筹。全域联合作战的理念为指挥官提供了获取信息的途径,以便利用突袭以及快速、延伸的全域一体化能力,来进行同步和连续的作战,并由此获得物质上和心理上的优势,以及对作战环境的影响和控制。

Ø 国防部认为,当前的指挥和控制(C2)方案,类似于空天作战中心(ASOC)、E-8C联合监视和目标攻击雷达系统以及E-3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都缺乏针对未来冲突的快速性、复杂性和杀伤性的优化;几十年前开发的平台已无法充分利用新技术,难以实现支持未来C2的结构,或还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此,空军的高级军官们认为,JADC2将使指挥官能够:⑴ 快速了解战场态势,⑵ 比敌方更快地指挥部队,⑶ 提供全域的同步作战效果。
 

二、关于“网信联合作战架构”(JCWA)


2010年5月21日,美国网军司令部正式成立,隶属于美军战略司令部。2018年5月4日,网军司令部正式升级为网战司令部,成为美军第十个独立的联合作战司令部。

2019年,为了将不同网信作战系统和资源整合成更有凝聚力的作战能力,美国国防部批准由网战司令部负责实施一个顶层设计方案,称为“网信联合作战架构”(简称JCWA)。据称,JCWA将作为指导提升网信作战能力和投资决策的中枢,而不是传统的工程性架构(如解决各组成系统的功能、关系和依赖性)。

截至2020年8月,由五个子系统组成了“JCWA”(图1),其优先的重点是确保这些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信息共享:

1)“持续的训练环境”(简称PCTE),培训和评估网战(和网信情报)人员,并进行任务演练和演习。

2)“网信联合指挥和控制”(简称JCC2),网战司令部的决策系统。

3)“统一平台”(简称UP),又被称为是“网信航母”(Cyber Carrier),作为联合通用接入平台,为执行任务赋能。

4)“信息采集”,获取、分析、传递信息和情报,作为态势感知。

5)“网信工具”,研发、测试和交付网信作战的工具和武器。
 
1.webp (6).jpg

从常规作战的角度,几乎陆、海、空、天的部队都是联合行动,在传统作战领域,各军种负责特定职能的人员配备、训练和装备(例如:步兵或战斗机飞行员);虽然在战区范围的战役计划中,由联合作战司令部调动部队,但这些部队仍是被部署在各自的军种之下。

可是,网信作战在美军作战体系中则是独一无二的(非常规的)。这意味着,非常规的网信作战不仅是跨域(多域),而且需要各军兵种的配合及协同。尤其是,未来战争的形式可能是常规和非常规作战的结合,联合作战框架的统一指挥和控制,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对此,美军网战司令部已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实践和实战,其中并不排除“JCWA”对“JADC2”的影响及推动(图2)。
 
1.webp (7).jpg

三、关于“国防情报中心”(Defense Intelligence Enterprise)


2011年“9-11”事件后,美国国会批准在国防部设立一个专职情报与安全的副部长(简称USD〔I&S〕), 并建立相应的枢纽“国防情报中心”(Defense Intelligence Enterprise),以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国防部下属的各个情报单位和机构,并加强情报合作。

美国法典(US Code)第10卷第426章(B节)对“国防情报中心”的定义是:指以下各部门的情报、反情报和安全职能的组织机构、基础设施和措施方法,包括政策、流程、过程和产品:(i)国防部,(ii)联合参谋部,(iii)各作战司令部,(iv)各军种机关,(v)履行国家情报、国防情报、与情报相关、反情报或安全职能的国防部下属相关单位。

国防部国防情报局(DIA)对“国防情报中心”的定义:

● 是一个国防情报团体(Community),即具有情报使命和/或职能且隶属于国防部的单位和机构,以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

● “利益相关者”是,无论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创建、维护和加强“国防情报中心”使命能力的实体和利益体。

● “中心”(Enterprise)是,在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联网络(Network)中的枢纽(the nodal element)。

2021年5月6日,政府问责办公室(GAO)在提交国会的一份报告中称:“国防情报中心”是国防部唯一的情报协调中心(focal point),在支持国防部的作战需求和制定战略重点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3);并披露:从 2019 年开始,OUSD(I&S)及“国防情报中心”承担了新的职责,即确保国防反情报和国家安全局为联邦政府进行相关背景调查提供资源(和情报)。
 
1.webp (8).jpg

其中:

● “作战支援”总监的任务是,领导、指导和监督国防情报中心对作战人员和决策者的运营支持,以及与盟友和联盟伙伴的合作。

● “反情报、执法和安全”总监的任务是,确保国防部具备相关政策、流程和资源,以执行反情报、安全、情报分析、情报共享以及合作伙伴参与计划,并监督国防部情报部门和相关人员所实施的行动。

● “情报技术及特种行动”总监的任务是,监督、启用和整合国防情报中心收集情报的技术能力和秘密技术行动,请求支持技术行动和其他传统军事活动所必需的资源,为国防部和国家情报和情报相关活动提供支持。

● “情报和安全行动及资源”总监的任务是,在国防部作战行动的各个阶段中定义、形成和优化情报、监测和侦察(ISR)的情报周期,并提供从情报采集到传递情报给最终用户的能力。

● 与“国防情报中心”合作的情报部门包括:国防情报局(DIA)、国家安全局(NSA)、国家地理情报局(NGIA)、国家侦察局(NRO)、国防反情报及安全局(DCSA)

之前,我们在关于《集约化结构与多元化服务》一文中,针对美国国防部的“集约化云服务”(Enterprise Cloud Services)即是“联合作战的云能力”(JWCC),探讨了对术语“Enterprise”的理解以及参考意译为“集约化”,并基于叙事分析作了“再说明”。

对于“国防情报中心”(Defense Intelligence Enterprise),术语“Enterprise”的参考意译为“中心”(枢纽),其重要性不仅在于统一管理和监督下属的各个情报单位和机构,而且是作为国家安全的统一指挥和控制(C2)之“信息优势”与“决策优势”的基石。

对术语“Enterprise”的理解和参考意译,简单归纳如下:
 
1.webp (9).jpg

事实上,在任何语言文字中,一个单词或词组的多义性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专业术语的衍生和派生极其常见。例如,在美国兰德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份国防战略分析报告中,术语“Engagement”出现了19 次,既有对“交战”的分析,也有对“交往和参与”的解释,但是绝不会有“离婚”的意思。

因此,对关键术语的理解和释意,是网信安全所有努力和工作的源头;必须有确切的定义、明确的解释、适用的范围,以避免在实践中自上而下地脱节、断链。反观,目前国内存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信息被不必要地跨境传输、数据被无差别地托管在境外的现象,其潜在的根源因素包括:对关键术语(诸如Enterprise/企业云,Cyber/网络)的基本概念混淆、混乱,各说各话,甚至成为炒作的“包装”。
 

四、关于“军民合作”(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美国国防部对“军民合作”(PPC)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以及具体投入和实施,并且不断地探索创新的模式、形式和方法。

2020年3月4日,在美军网战司令部司令官中曾根(Paul Nakasone)向国会所作述职报告中,突出地介绍了由国家安全局(NSA)创建的“梦之港”(dream port),已接纳了超过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了包括用于国防部网络的“零信任”互联架构原型。

国防部“联合作战的云能力”(JWCC)的建设和服务,也是面向民营企业,包括微软、亚马逊、谷歌、甲骨文、IBM等。

另一方面,对于国防部的“全域联合指挥和控制”(JADC2)的构建:

● 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公司正在与空军合作“数字化工程”(Digital Engineering)

● 波音公司称其承担了全域作战“数字化思维”(Digital Mindset)的“高级战斗管理系统中心”(简称ABMSE)

● 科学应用国际公司(SAIC)透露其正在研发共用的“通信和数据架构”(Communications and Data Architectures),以确保机载系统与空间系统之间的协同;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走在了前面,在2017年举办了兵棋推演(Wargames),与空军和其他军种以及盟国开始测试多域作战的方法,并在最近加入空军的“1号平台”(Platform ONE)项目中,承担安全构建软件;

● 雷神公司正在将其智能与空间部门定位为是未来“系统中系统”(Systems of Systems)对接的服务提供商。

综合这些开源信息,美国国防部的“军民合作”是面向数字现代化的转型的一个层次化“生态圈”,不仅是基于自上而下的规划、政企资源的整合、技术路线的引领,以达到能力优势的提升;而且是通过需求驱动、互补合作以及优胜劣汰,释放出市场的活力和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和积累。

1.webp (10).jpg
 

备注-1:“甲方”不仅是顶层设计者,而且具备直接开发数字化工具和数据武器的能力。例如,NSA研发的“防护性DNS”。

 

备注-2:“国家队”主要是能源部下属的17个国家实验室以及高校的实验室和国家标准化机构等。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备注-3:“原型和产品研发”主要指的是相应的技术和应用“没有市场竞争,没有利益冲突”(APL的代表性原则及承诺)。


自古至今的交战,打得是情报和后勤。在数字现代化时代,美国国防战略凸显斗争与竞争是“信息支配的优势”(the future is about information dominance);在统一的指挥和控制(C2)下,采集的情报被集散于枢纽“中心”、后勤保障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数据和服务被多元“集约”。其中,“企业”的发展战略从属于国防战略;但是,国家安全决不能被“商业化”(或市场化),更不会被“企业化”。

由此可见,在“军民合作”中,“甲方”自身具有强大的使命和宗旨、经营方法和技术能力,以至于在持续的多元化合作中,避免了轻易地出现“深度依赖”;在给予“利益相关者”足够空间发展壮大的同时,奠定并巩固了凝聚力以及责任担当、适时纠偏与多源合力。
 
五、认识与参考观点

不管是“中国的网信实力至少落后美国十年”的媒体渲染,或是“西方国家不应误判中国的网信能力”的智库评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自信源于知彼知己,“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一般可见(分析)的六种主要战争(或斗争)是:1)常规(陆海空协同)战,成本太高,牺牲太大,现代战争尽量避免;2)金融(脱钩)战,代价太大、战线太广、太深,后果严重,现代战争竭力回避;3)网信(Cyber)战,非常规且无约束,随时处于备战和实战中,美方掌握指挥和控制的先发优势和讹诈威慑强力。其他如外交战、科技战、贸易战,可以认为是网信战的组成和补充。

从美国的国家安全到国防战略,从概念与教令到实践与实战,从“网信联合作战架构”(JCWA)到“全域联合指挥和控制”(JADC2),从“国防情报中心”(Defense Intelligence Enterprise)到“联合作战的云能力”(JWCC),不一而足,其共同的本质,是在数字现代化转型中提升网信作战实力和维持战略威慑力。

以下的参考观点(并不局限于此)值得关注和思考,期望是“抛砖引玉”,以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能力不等于威慑力。

中国被作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对等”(peer)对手,具有“逼近同等”(near-peer)的能力,以至于被认为是“在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历经数十年未受挑战之后,对大国竞争的回归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因此,需要“最大化威慑力,以保护美国的利益。”

鉴于,任何常规性作战或非常规性数据武器系统的战斗力和杀伤力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而具有威慑的是战略性能力和武器(如核弹)。因此,被催生的“综合威慑”(Comprehensive Deterrence)是旨在融合美军各个领域的能力,包括最先进武器系统和技术、最新作战理念以及陆、海、空、太空和网信等各军种之间的无缝协同作战等。

那么,我国在斗争与竞争中,是否具有“信息支配的优势”?在应对挑战和对等对标中,是否具备战略性“综合威慑力”?

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在工业、制造业等任何一个产业领域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在1:N之间,而且只是线性的直观差距。但在网信领域,毫无疑问差距是0:1。如何破茧(0)而出,中国网信界必须直面奋斗不息,绝不能自欺欺人、夜郎自大、坐井观天。我国网信业界亟须刻骨铭心、义无反顾地反省,奋起直追地创新,开拓我国新时代主权网信领域不受制于人的新天地!

因此,必须充分、清醒地意识到,能力不等于威慑力,但能力往往被作为某项技术(产品、项目)的第一、领先的“表述”,而又并不是体现总(整)体能力和/或威慑力。

毕竟,在竞争中的输赢是暂时性的,在斗争中的胜负是存亡性的。

2)攻防一体化是不可逆的趋势。

“太阳风”安全事件被称为是“最大且最为复杂的攻击战役”,美国官方已确认有9个联邦政府部门,100多家行业实体被入侵,其中不乏专属专用的网络,物理隔离的系统。同时,这个事件证明,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如物理隔离、漏洞扫描、防火墙、防入侵检测等),已不足以应对以及难以适应网信安全的态势演变和趋势,尤其对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ICTS)供应链遭受已知和未知的攻击已是无能为力、无济于事,或不得不承认是无异于“刻舟求剑”。

不难想象,对目标的逐个入侵或攻击,充其量是有限的战斗(或骚扰),而不可能成为一场具有广泛影响和深度价值的战役。而“推进防御”(Defend Forward)的战略,彻底地改变了“围着锅台转”的传统攻防形式。“攻防一体化”的简单表述是:当作战的战线被推进到彼方的“家门口”,就形成和产生了威慑力,并由此迫使彼方付出更大的代价;与此同时,己方必须确保没有“后顾之忧”。

7月19日,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机构(CISA)和联邦调查局(FBI),联合发布“网信安全警报”(CSA),美国国防部的“media”也作了转载。较之此前发布的各类网信安全警报不同,该警报不是仅针对某个事件或组织,而是有针对性地综合分析了(中国)网信行动的“战术、技术和过程”(TTP)。从对知彼知己的感知、对分析思路和方法的改进、对攻防一体的视角、对指挥和控制的观察,这份“警报”都不失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教材,亦或提升己方自身能力(以及构建威慑力)的驱动。

这就是说,“攻防一体化”特别是在网信空间(Cyberspace),使进攻与防御没有了明显的界限或区别,包括资源和能力以及战术、技术和过程(简称TTP)

3)统一的指挥和控制是个“纲”,纲举目张。

网信空间是“第五领(疆)域”,其间的斗争和竞争与在陆基、海基、空基、太空的作战中所具有的最大共性和一致特征,是“统一的指挥和控制”(C2),并转型和延伸到“全域联合指挥和控制”(JADC2)

不妨换个视角:在“商场如战场”的市场竞争中,指挥和控制具有高度排他性,且不会出现“真空”。资本是市场最为本质的特征,但当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出现弱化或滞后时,资本就成为操纵市场指挥和控制的“排他方”,以及为攫取自身最大利益的隐形“操盘手”。

纵观:世纪骗局的“信威”,破产重组的“紫光”,烂尾乱象的“弘芯”,涉嫌违法的“滴滴”,等等,不一而足,无不是依赖资本有恃无恐、大而不倒,一朝倾覆、惊天动地。然而,对于这样层出不穷、前赴后继的事件,是以吃瓜心态“习以为常”,还是痛心疾首“矫枉过正”?无论如何,国家实力、网信能力,即便是举国体制,也经不起如此瞎折腾了!

请注意,对于已并非是个例个案,惨不忍睹的后果、难以弥补的损失,应当举一反三: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信安全不能再重蹈覆辙!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本化国家,但是国家利益与商业利益有严格、法定的界限,国家安全决不允许被商业化;在“军民合作”(PPC)和“公私合营”(PPP)的模式中,决不允许存在对资本(商业化、市场化)的“深度依赖”;在计划和项目中的甲、乙方关系,决不允许出现“责任转嫁”;等等。这些“不允许”被突出地表现为指挥和控制的能力、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事实上,“指挥和控制”不仅是决策和领导,而且是战斗意志和决心的传达。“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和首任的军事主官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无论这支部队换了多少茬人,他的灵魂仍在。”今天,“亮剑”精神在网络信息领域的斗争和竞争中,仍然尤为可贵,是不可或缺的传承基因。

综上,数字信息化与工业信息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代差”;网信空间是人造空间,网信安全是错综复杂、动态演变的巨系统。在前所未有的斗争和竞争中,(全域)统一的指挥和控制是提升能力、构建威慑、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唤我中华英雄!
 
(作者:邱实,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专家;牟承晋,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