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朱亚夫:郁氏为何把自己新居定为“风雨茅庐”?
点击:  作者:朱亚夫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09-30 14:10:22

 

郁达夫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郁达夫在杭州的寓所为“风雨茅庐”,几十年来,正像它的题名那样,经历了几番“风雨”,现在云开日出,迎来了新生。“风雨茅庐”原非自然风雨,而是隐指政治风雨。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原名文。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1919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和郭沫若、成仿吾等组建创造社。1921年,他的处女作《沉沦》问世,由于“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震动了当时的文坛,从而走上创作道路。1922年,他曾先后在北大、武昌大学、中山大学任教,主编过《创造月刊》、《大众文艺》等刊物。1926年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年底辞职,返回上海后,郁达夫在创造社、太阳社从事革命文学活动。1930年,他与鲁迅、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参加“左联”。著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19344月,郁达夫由于个人和政治原因,偕夫人王映霞自沪移杭,1936年秋,在杭州蒲场巷场官弄构筑“风雨茅庐”。“风雨茅庐”系郁达夫自己设计,布局分正屋和后院两部分。进大门,两侧有五六间平房,穿过天井,有三间正屋,坐北朝南,正中一间为客厅,有后轩。厅东西为卧室,三面回廊。后院建平房三间,为书房和客房。书房内有郁达夫自撰的对联一副:“烽火满天殍满地,书生何处可逃秦”。转过月门,内另有小斋两楹,这就是主人日常聚友、写作之室。

 

 

郁达夫的“风雨茅庐”外景

 

郁氏为何把自己新居定为“风雨茅庐”?当年曾与他交往密切的黄萍荪先生在《风雨茅庐外纪》一书中有过详细介绍。作者问郁达夫:你那风雨茅庐用的是洋瓦、水泥,不是屋上三重茅的杜甫草堂,风雨来时,括不走,吹不歪,何以“风雨”命之?

 

郁达夫回答说:你钻牛角尖。试翻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也并无“以草结顶”的文字。故“风雨茅庐”者,又何必真有其实呢!说穿了,连“风雨”两字,也不能真作自然的风雨解。在作者再三追问下,郁氏说出了原委:秦王登极以来为时不足十年,括腥风,下血雨;明的暗的,没有一年、一月、一天和一小时中的每一分钟停过!为了没齿不忘这种历史上罕见的“风雨”,便以之冠于吾庐之上,顾名思义,“茅”也在其中了……这里的秦王系指蒋介石,1936年,正是他发动“四·一二”政变9周年,联想郁氏自撰的那副对联“烽火满天殍满地,书生何处可逃秦”,命名“风雨茅庐”的心曲不喻自明了。我从郁达夫为新居定名中可看出其浓浓的革命气节。

 

 

郁达夫的“风雨茅庐”

 

据郁达夫自述,“风雨茅庐”内收藏的中国书籍约有八、九千册以上,其中,宋、元、明和清末的类书,以及清初的禁书(专为研究明清之际的小说而搜集的),都是他心爱的精本;线装类书中,上至《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下至《李氏五种》等,都是极为难得的珍本。明清之际的刻本小说,珍、善本更多,而收藏的英、德、法、日文书,则达两万余册。

 

以后,郁达夫离开“风雨茅庐”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下南洋,主编《星洲日报》,曾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委员会执行委员兼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1945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尼苏门答腊,新中国成立后,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风雨茅庐”也同他主人一样,历经沧桑。敌伪时期,沦为马厩,“蔓草荒榛,狐兔为宅,颓垣败壁”。据说郁氏藏书是被他的日本同学、日寇侵入杭州的统帅矶谷廉介悉数席卷。日寇投降后,“茅庐’又被作为“敌产”处理,转辗数易其主。新中国成立后,中外人士前往“风雨茅庐”原址参观访问的络绎不绝。19864月,杭州市政府将“风雨茅庐”列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几次整修。20159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及郁达夫殉难70周年,郁达夫杭州故居“风雨茅庐”正式对公众开放。

 

“风雨茅庐”内分序厅、杭州足迹、走进郁达夫、杭州情怀、郁与文、尾篇、永恒印记等几个篇章陈展,详细介绍郁达夫的生平事迹、在杭州时期的活动、其发表的文学作品和书信往来、各地各界对郁达夫的追忆和评述、郁达夫小说奖等相关内容。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