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中组部部长李干杰的罕见署名解读文章: 涉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政策导向等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朱批蓝批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08-13 10:13:25

 

【编者按】

 

"朱批蓝批"运营团队认为,为了深刻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要反复研读公报全文、决定全文(点击全文批注版) 和 总书记对决定稿的说明。当然,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的一些细节是很有意思的补充素材。

 

目前,内参君李朱不仅把2.2万多字的决定全文、约5300字的说明看了10遍,而且已经把起草组编写的《辅导读本》完整地看完了1遍,正在读第2!!!

 

812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干杰同志作为起草组成员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辅导读本》中收录的、全文约4900多字的辅导文章《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现在把批注版的文章学习笔记,分享给有心师友们参考,并建议仔细品味其中涉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政策最新导向等的超多信息量!

 

此前的87日,我们分享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李书磊同志作为起草组成员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辅导读本》中收录的、全文约5100多字的辅导文章《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李干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着眼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使命任务,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战略部署,

 

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

 

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证。

 

一、充分认识新起点上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坚实基础上,《决定》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摆在重要位置统筹谋划、接续推进,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一)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

 

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诸多挑战,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关键在党,关键是要把党建设好建设强。

 

这就需要通过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二)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一体谋划部署,

 

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党和国家的治理优势。

 

新时代以来,新制定修订的党内法规占现行有效党内法规的比例超过70%,成为党的历史上制度成果最丰硕、制度体系最健全、制度执行最严格的时期。

 

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这就需要通过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更好以“中国共产党之治”引领保障“中国之治”。

 

(三)这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

 

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

 

也面临治党治国的特殊难题。

 

从时间上看,我们党已经走过100多年光辉历程,在全国执政近75年,

 

将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

 

需要时刻警惕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

 

从体量上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党组织532.9万个、党员9918.5万名,把每个组织建强、每名党员管好,

 

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步调一致极为不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集中性的打扫、洗涤很有必要,但从长计议还得靠改革、靠制度。

 

这就需要通过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好“六个如何始终”的大党独有难题,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二、准确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方向原则

 

《决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原则。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准确理解把握,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过程各方面。

 

(一)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深刻回答了“为什么改”、“往哪里改”、“怎么改”的时代课题,

 

把党的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问题,

 

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要以此为总遵循、总依据、总指引,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正纠偏,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必须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原则。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定要朝着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去推进。

 

坚持党的领导,首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要完善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推动全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必须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为重要目标。

 

坚持党的领导,需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现在,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

 

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要注重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执政方式,

 

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

 

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使党的领导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实践需要、人民期盼。

 

(四)必须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向,

 

是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就要通过立规明矩、奖优罚劣、激浊扬清,

 

持续释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强烈信号,

 

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带动全社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三、全面落实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

 

《决定》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安排,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把改革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地、抓到位、抓见效。

 

(一)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

 

理论武装越彻底,理想信念就越坚定,

 

思想就越敏锐,行动就越自觉。

 

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

 

扎实开展大规模、体系化、全覆盖教育培训,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精髓要义,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要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制度,

 

认真落实领导班子读书班、“第一议题”、专题党课、专题研讨等具体制度,

 

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把理论武装不断引向深入。

 

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创新学习方式方法,

 

完善理论学习考核评价机制,

 

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立足岗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行动。

 

(二)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领导班子配优建强、把干部队伍管好用好。

 

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

 

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

 

要聚焦解决乱作为问题,

 

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督促引导领导干部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要聚焦解决不作为问题,

 

研究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

 

进一步明确“下”的情形、优化“下”的程序、拓宽“下”的渠道、压实“下”的责任,

 

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

 

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要聚焦解决不敢为问题,

 

研究制定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实施办法,

 

正确看待干部在履职中的失误和错误,

 

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

 

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

 

要聚焦解决不善为问题,

 

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

 

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主战场、重大斗争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去磨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

 

保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职稳定,

 

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

 

防止频繁调整滋长浮躁情绪、诱发短期行为,

 

防止搞“击鼓传花”、“新官不理旧账”。

 

要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

 

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强化日常管理监督的穿透力,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

 

(三)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要着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

 

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抓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建设,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常态化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

 

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

 

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要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

 

加快构建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格局,

 

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四)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

 

党的执政使命要通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

 

要严格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

 

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政治审查,重点考察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

 

要健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抓好基层党员的直接培训,

 

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

 

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

 

落实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动党员本人责任,做细做实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

 

要认真实施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

 

进一步畅通出口、纯洁队伍。

 

要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

 

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要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作用的机制,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动正能量形成大流量并始终充盈网络空间。

 

(五)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以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为总抓手,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提高各类人才素质。

 

要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

 

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

 

要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

 

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深化东中西部人才协作,

 

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

 

要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

 

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

 

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

 

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

 

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持续深化“唯帽子”问题治理,

 

避免简单以人才称号、学术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

 

要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文字来源:2024812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