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智广俊:文学殿堂群英谱里的“另类”英雄形象
点击:  作者:智广俊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08-13 09:53:53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复兴运动,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艰难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社会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创造者,许多作家艺术家塑造了无数英雄模范文学形象,例如,小说《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电影《风暴》中林祥谦、施洋,电影《雷锋》中的雷锋......这些群英谱在中国和世界文学殿堂里熠熠生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的事迹激励了亿万后来人。

 

共和国文学殿堂里的英雄模范来自不同历史时期,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就是过去有着涉密限制的谍战片如今也是绽放异彩,广受欢迎。但是由陈思诚编剧导演的电影《解密》,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因为该剧塑造了一个有点“另类”新的文学英雄形象,具有开创性质。

 

电影中的主人公容金珍是旧中国上海滩一位商界大亨的私生子,他一出生就不受容家人的喜欢,在周围人白眼冷语中长大,幸好有一位懂得解梦的洋先生居住在容家,洋先生对容金珍悉心照顾教诲,传授西方知识。不幸的人生机遇,使容金珍养成了沉默孤僻、敏感脆弱、自尊又有点自卑的性格。后来日本鬼子占领上海,容家破落了,洋先生也老了,回国了。担任大学校长的小黎黎是容家的亲戚,他来到容家,看到了容金珍对数学有极高的天分,是可造之才,于是毅然收留了容金珍。小黎黎有一女,叫容必瑜,她与容金珍姐弟相称,双方建立了亲密深厚的亲谊。

 

容金珍考上了大学,姐姐告诉他,数学教授希伊斯是一个波兰人,在国际上很有名望。他开学第一堂课,会出一道数学题,学生只要能解答出来,就会给于免修数学的待遇,这激起了容金珍强烈的好奇心。果然,希伊斯开学第一堂课上,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数学题,随后他走下讲台,在教室走道上边走边为学生讲课。容金珍看到了数学题,很快找到了解题的思路,他情不自禁地走向讲台,在黑板上开始列解题步骤。希伊斯回过头来发现容金珍所为,以为他是出风头起哄,大怒,把容金珍驱除教室,找到校长,要求开除容金珍。容金珍灰溜溜回到家。事后,希伊斯琢磨容金珍在黑板上留下的解题步骤,大吃一惊,这个学生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真是一个天才一样的学生。于是亲自上门把容金珍请回来,并让容金珍住在自己家里,精心培养容金珍,双方建立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日本鬼子败退前夕,希伊斯得到了美国大学的聘书,他同时推荐容金珍获得了去美国念书的奖学金。这时N城地下党领导老郑找到希伊斯教授,拿出一份电报,请求他帮助破译敌方电报密码,但被希伊斯以不参与政治为理由拒绝了,可容金珍出于爱国情怀,独自悄悄破译了这封电报内容,他把翻译过来的电报交给了老郑。战争打乱了容金珍去美国的计划,希伊斯走了,容金珍留了下来。

 

解放后,老郑进入我国隐蔽战线领域,领导破译敌方密码工作,他来到N城的大学挑选能够参与破译密码的大学毕业生,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这天他来到作为大学校长的师弟家,意外地发现了容金珍正是他要找的人才,当年就是容金珍交给了他破译的电文。容金珍虽然在学校里不是一个活跃分子,但他从小目睹日本鬼子的罪恶行径,校长在他小时候为他讲解国字的含义,说国家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一切,是要用武器捍卫的领土,有国才有家,因而使他树立了家国情怀至上的意识,他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无尚荣光而又崎岖艰险的破译密码之路。

 

代号701是国家的一个严格保密的军事单位,其内部是一个小社会,几乎与外界隔绝,工作人员与外界不能自由通讯联络。破译密码,需要具有高深的数学知识,这是人类智力最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是关系国家安危强盛,然而却又看不见硝烟的残酷战争。容金珍进入701后,全身心投入到破译工作中,先后破译了敌方8个密码,特别是由美国研制的“紫密”密码,为国家立下了大功。剧中有一个故事情节:我国国家领导人正要登飞机的关头,被一辆闯进机场的吉普车拦了下来,因为容金珍破译了敌特在飞机上安装了定时炸弹。这是嫁接了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遇险的真实故事,用来表现破译密码工作的重大政治、军事上的价值。

 

容金珍无疑是共和国的英雄,对国家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他在外表上显示不出多少英雄气质,他不会说豪言壮语,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很笨拙,甚至低能,与陈景润很相似。比如,他也有爱情的冲动。他在破译工作中遇到迈不过去的坎,竞有两次鬼使神差地想越过安装电网的围墙,被女哨兵小梅拦下。尤其是第二次,被小梅压在了身下,他起来时竞冒然亲了小梅一口。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鼓励小梅主动接近容金珍。后来小梅与容金珍惯了,她有一次主动到容金珍宿舍。可容金珍也不敢有什么举动,也不会说谈情的话,逼得小梅主动暗示,让容金珍为她解衣扣,容金珍这才有了小梅这个爱人。

 

容金珍成家后,依然还是过去的生活工作模式,工作起来白天黑夜不分,他常做梦,有时睡梦中忽然惊起,赶快把梦中的情景记了下来,有点神经质的表现。梦境常常给了他破解密码的灵感,“紫金”密码就是这样破解的。容金珍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拉电灯线,用来确定自己是不是在梦幻中。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很多大科学家就是受到梦境的启发,做出了重大科学发明,比如,门捷列夫在梦里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德国有机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发现了苯的结构简式,产生了有关原子立体排列的思路,首次把原子价的概念从平面推向三维空间,被称为一大美谈。

 

以科学家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很不好写,因为科学研究专业性很强,一般不为大众所理解。科学研究过程一般来说很枯燥,比如,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她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三年零九个月。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又比如,陈景润从事的数学研究,草稿装了好几麻袋。当年著名作家徐迟写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采用了形象化艺术手法,取得了成功突破,作品一发表就轰动了全国。但是以陈景润为原型的电影我们始终没有看到过。因为电影比报告文学更需要有具体的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情景。

 

破译密码也是一种数学研究。我幸喜地看到《解密》电影在塑造数学家,描绘数学研究过程有了很大的艺术突破。《解密》电影描绘了主人公容金珍作了10个梦境,有的是主人公在螺旋状高塔上攀登,有的是主人公在高墙下逼仄走道黑洞里奔跑,有的是主人公在金色的沙滩寻觅,有的是无边无垠的芦苇丛、鲜红色的神秘门、悬崖上的巨大迷宫......编剧导演就是用形象化的梦境来揭示了密码破译者的思维活动,让观众形象地来了解主人公科学研究过程,挖掘出潜藏于人性深处的灵性与魔性,这种亦真亦幻的表现手法高明至极。因此,这部电影,有神秘,有悬疑,是制密者和破密者天才之间的高端对决。影片把天才的思维意识流用电影图像形象地演绎了出来。梦境的设置光怪陆离,神奇怪诞,带有科幻奇异性质,这种艺术表现方式在过去的电影中很少见到过,是顶级视觉盛宴享受,让观众耳目为之一新。

 

故事性是一部电影的起码要求。《解密》这部电影故事安排很有意思,制密者是容金珍的恩师希伊斯,他为美国军方服务。解密者是容金珍,他是共和国的功臣。这是师生知根知底的较量,各自为主,竭尽所能。当容金珍破译了紫金密码后,希伊斯很快猜到了是容金珍所为,在此期间,希伊斯给容金珍写过几封信。我国安全部门没有将信转给容金珍,而是以容金珍的名义回了信,双方高层斗智斗勇。美国军方也从其它渠道了解到破译密码者容金珍是希伊斯的学生,希伊斯由此受到美国军方的审查牵连,被撤职,软监了起来。这个希伊斯也不含糊,在软监中又研制出黑金密码,重新获得了美国军方的重用。希伊斯为了麻痹容金珍,有意寄来了一封信和图片,果然诱导容金珍破译走进了岔路。容金珍历经艰难曲折,最终还是破译了黑金密码,为了保护老师,他把破译的功劳让给了同事,从而保护了希伊斯老师。这也是一种不违反我军纪律的一种有情谊的做法。他们师生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也有天才之间那种惺惺相惜温情关怀的一面,这是在过去的影片中很少看到过的故事。《解密》创新了传统谍战片的叙事模式,这也是一部成功的谍战大片。

 

《解密》是由麦加同名小说改编的,该小说2002年就出版了,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解密》获2002年中国小说学会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并先后入围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也许将小说改编成电影难度较大,这部小说直到2024年才由陈思诚改编成同名电影作品。该片于202483日在成都百花奖电影节上首映,获得了业内高度评价。原小说作者麦加说,“作为一个原作者,我确实看到了这个电影非常优秀的一面。首先它对我的小说原著内容的忠诚度极高。小说人物的关系一点都没变化。其次,整个电影的制作大有水准”。但据说该片票房不够理想,我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这不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喜剧片,观众需要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这部电影创新了艺术表现形式,扩展了影视创作的范围,塑造了共和国新的文学英雄形象,弘扬了主旋律,原创性很强,艺术程度很高,这是一部会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印记的作品。我看好《解密》这部电影,该片必将是下一届金鸡奖等奖项的有力竞争者。

 

(作者:智广俊 专刊作者;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