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S叔:印度,早把自己作坏了
点击:  作者:S叔    来源:史客郎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01-15 13:20:04

 

 

今天没啥大事,所以还是闲聊。

几天前刚写过一篇关于印度的文章,这么一个大意:别看印度股市、公布的GDP数字什么的,都挺好看,印度其实早掉坑里了。

文章发了后,后台有不少留言,总的来说,是这么两层意思:

一是任何事情,都要料敌从宽,所以不能小看印度;

二是印度可是有“人口红利”啊。

今天就来回一下。

还是老规矩,先说结论吧:很多很多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把自己今后发展的路,给牢牢地堵死了!

为啥这么说呢?

先上第一张图。

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我们长江、淮河流域,内河航运有多么地发达,长江干流、京杭大运河什么的都也不用说,甚至连小小的颍河都不放过,内河航运能一直伸到河南周口市!

这里为啥要说内河航运呢?

因为这事知道的人不多:虽说大家都叫水运,但内河运输是最便宜的,比海运要便宜很多!

为啥呢?

因为水运的主要成本是什么?

油费!

油费怎么算呢?

船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和水的摩擦力就越大,就越需要烧更多的油!

大家不妨想一想:海轮长啥样?

船底尖尖的!

为啥要搞成尖尖的呢?

因为海上风浪大啊,你不搞成尖尖的,抵抗不了风浪。

内河轮船呢?

风浪小,所以船底是平平的!

因为这样,内河轮船的吃水就特别浅,在运同等数量的货物时,内河航运比海运,所花的油费要少很多。

但省钱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

比如说用人成本方面也能省很多:像要当海员,要考各种证照,一个个地考过来后,相对于一般工作,海员工资就要高出很多;但内河航运呢,没那么多的要求,所以船员工资远不及海员。

这么七七八八一算,虽说同样是通过水路运输,内河航运的价格,可能只有海运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但如果和铁路、公路运输相比,海运又比它们要便宜很多!

就形成这么一个价格链: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内河航运!

所以怎么说呢?

 

一个国家内河航运越发达,它大宗物资的运输就便宜,对它的经济发展来说,就越能起到促进作用。
不光华东一带这样,华南一带,也是这样。
再上张图。

这是珠江流域的内河航运,也相当忙碌!
今天既然我们主要谈印度,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马上就会想到恒河?
毕竟2020年起,这句话就挺出名:干了这碗恒河水,来世还做印度人!
恒河上,是什么一种情况?

看到没?
代表内河航船的绿点,虽说还有几个,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意味着什么?
三哥搞运输,只能靠运价较高的公路或铁路!不管输入原料,还是运出产品,都会费用大增,根本没啥市场竞争力!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恒河也是世界有名的大河啊,它年径流量不低啊,有长江的一半,大约有5500亿立方米啊,怎么会搞成这副鬼模样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三哥早年的一个神鬼操作了。
1951年时,也就是印巴分家之后的第4年,当时第一次印巴战争已经打过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早成死敌了,同时现在的孟加拉国,当时叫东巴,还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
这一年,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后,印度人终于想出一个损人不利己的妙计:你巴基斯坦不是我敌国吗?你东巴用的水,不是很多从我恒河里来吗?那我就在这方面做点文章,让你知道我的厉害,嘿嘿嘿……
什么妙计呢?
在恒河流入现在的孟加拉,当时叫东巴基斯坦之前,给它来个强行改道,把恒河水给截住!
为啥要这么干呢?
这里就得介绍一下恒河的特点了:
它水量确实挺大,但流量相当不稳定,每年6到10月是当地的雨季,恒河水量大涨,甚至造成洪灾。
每年的1到5月,是当地的旱季,河水萎缩,用水紧张,当地老百姓会争着抢着,从恒河引水,去灌溉他们的庄稼。
所以三哥想出的妙计就是:在恒河上建个水坝,旱季关闸储水自己用,旱死这帮和我们作对的东巴人;等到雨季,洪涝灾害来时,我们就开闸放水,让那帮家伙泡在水里,一举两得,岂不是爽歪歪?
然后三哥很快,就选好了这个水坝的地址:离它和之前叫东巴,现在叫孟加拉国边境只有18公里的法拉卡镇!
地址选好了,是不是就能开建了?
还不行。
因为恒河是条国际河流,直接开建,有点粗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直接针对东巴的,所以必须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把前奏铺垫好之后,才能动手!
怎么铺垫呢?
说出来你可能想不到:在各种场合,用各种办法,把恒河的长度改短!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全世界国家中,处于民族自豪感,还有其它的原因,大家应该喜欢“拉长”流经自己的河流啊,而不是缩短!

像美国密西西比河,明明如果从它的正源算起,只有3767公里长,但美国人死活不认账。

他们硬要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苏里河,它的再一条支流红石溪算起,把它的长度拉到6021公里,再拿这个数字去和世界大河PK,然后自豪地宣称:我们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大河!

印度人是怎么缩恒河长度的呢?

国际上通常认为恒河长2601公里,但印度人在各种场合,用坚定的眼神,以肯定确定以及一定的口气告诉所有人:恒河长度是1925公里!

比国际公认的,短了600多公里!

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了:印度人这是吃了啥药,脑子出了什么问题呢?

他们其实精得很:因为如果把恒河长度缩到1925公里,那恒河流域面积的99%,还有人口的94%,就都在印度境内!

既然印度占恒河,都占这么高的比重了,它对恒河搞点什么手脚,难道不是非常应该吗?

等一波舆论宣传搞完,他们这个奇葩数字传播得差不多后,三哥就开始动手了:1962年,他们开始在法拉卡盖大坝!

9年之后,也就是1971年,这座大坝建成了。

三哥建的大坝,在建设时或建成后,通常会出各种事故,轻则漏水,重则溃坝什么的,但这座大坝建得,居然是一帆风顺,啥事都没出,一直到现在,都是坚若磐石,在三哥建的重大工程中,极其罕见。

可能因为修这个水坝,是用来坑人的,和三哥的脾性比较符合的原因吧!

水坝建成后,印度人就开了个口子,把60%的恒河水,引入到西孟加拉邦的帕吉勒提河里去了,有些用来浇地,有些用来冲刷河道内的淤泥!

 

这么一搞,就让下游的孟加拉国惨了:这座大坝建成后,它只能搞到不及往年一半的水,时常发生大面积的干旱,还导致粮食短缺!
孟加拉国更头痛的是:大坝建成于1971年,而它是1972年才正式宣布成立,从巴基斯坦脱离出来……
大坝修成在前!它想说什么,都难说出口!
坑人有成,三哥是不是该欢欣鼓舞把歌唱?
没有!
历史回旋镖出现了:这条坑孟加拉国的大坝,最终坑了三哥自己,让它完美地错过一个大好机会!
啥机会呢?
集装箱运输开始普及,还有跟着它后面的工业全球化!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年搞运输特别麻烦,先要把各种货物,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先估好尺寸,再尽可能地,把它们用最不占空间的办法,地塞进卡车车厢。
货物到码头后,再由码头工人把货卸下来,然后让另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认真估好尺寸后,再用最不占空间的办法,塞进船里。
船遇到其它港口后,卸货时,得再经过这么一个流程;之后卡车来装货,又得再经这么一个流程……

 

怎么说呢?

整个过程不但烦死人,还时间特别长,费用特别高!

 

到什么程度呢?
美国当时向巴西运无缝钢管,到巴西的价格,运费占了87%,只有13%才是造这种钢管的费用!
就在这时,有个人出现了,他是美国人,名叫麦克莱恩,搞运输出身的。他就琢磨着:干嘛要这么麻烦呢?
我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进一个箱子,运输前直接装上,在港口直接塞进船里,到港时直接卸下,然后放卡车直接拖走,不就行了?
这东西叫什么呢?
集装箱!
然后他就开始搞集装箱,还拼命推广它。
到1965年3月,机会来了:越南战争升级!
当时美国人的宣传机器,搞得挺牛叉:在越南岘港,美军第9海军陆战队远征军的士兵们,跳下登陆舰,然后带着武器,涉水上岸。

一副重现二战胜利的架势!
实际上呢?
当时这批登陆后的美军,其实背地里吵成一团:有的部队发现,他们的枪支到了,但弹药却不知道在哪里,而按照命令,第二天他们就要开赴前线;还有的部队发现,他们的枪支没到,弹药到来了两份……
怎么说呢?
到处都是乱糟糟,到处都是人在骂!
然后麦克莱恩就站出来了:这事我在行啊,我来承包啊,让我来运输,保证肯定不会发生这种事啊!
怎么保证呢?
就用他的集装箱,把一支部队要用的所有东西,统统都打好包,装进一个个集装箱,船运到越南后,用卡车直接拉进营地,再打开再分!
果然效率大增!
美军反响很好!
然后集装箱的名气就打响了,有些港口就尝试着,搞集装箱码头,船运公司则是搞集装箱专线。
这一搞,就带来了经济模式的转型:在出现大规模搞集装箱运输前,全世界的工业是分散的,一般来说,制造工厂和它的消费市场之间,距离差不多在25英里,也就是40公里范围内。
因为距离如果太长,在运输上,要不断地倒来倒去,中间肯定会丢失、弄坏,还浪费时间,大大增加成本之类的一大堆,一般产品超过这个距离,就变得不划算了!

 

但搞了集装箱后,一切都变了!

人们可以在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之外,把东西造出来,然后装进集装箱,再运到发达国家的市场去卖!

运输成本很低!

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就冒出来了:出口导向型经济!

全世界最先搞这种经济模式的国家,是日本!

很少有人知道:在集装箱运输这种模式被采用前,搞出口导向型经济,因为成本太高,其实一点都不赚钱!

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日本1950到1960年代的贸易,会发现除了朝鲜战争那几年,日本是贸易顺差,其它年份日本几乎全是逆差。

但日本没啥资源,就算是逆差,也得咬牙顶着。

当时甚至到了这种程度:1960年代初,有段时间,日本国内的白糖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当时日本政府公布政策,说哪家造船厂如果出口创汇多,政府就会按照比例,多给它免税进口白糖的配额!

造船厂接国外订单多,就有资格多进口白糖,挺搞笑的。

但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推广,日本经济开始快速膨胀: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GDP成世界第二。

前面两次超越,大家都预测到了,但日本1968年就超过德国,有点出乎大家预料,因为很多人还觉得可能要到1969年,或者1970年,日本才会超过德国。

但在当年9月,日本港口通向美国西海岸的集装箱联运开通,几乎一夜间,日本造的电视机、音响和微波炉,就出现在美国超市的货架上,美国这方面的企业也几乎在一夜间,就溃不成军。

因为这条集装箱联线,是在当年9月才开的嘛,所以1968年日本对美国,贸易逆差还有1600万美元,但到了第二年,日本就有了10亿美元的顺差。

 

之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到1980年代,连美国国会议员们,都因为日本产品大举涌入,都公开掀桌子,当众砸日本录音机了。
日本之后,东亚其它国家也都搞起出口导向型经济,甚至到了有段时间,“做外贸”成了“赚大钱”的另一个意思!
到这里,就可以接着上面的话题,继续来说了:就在世界经济模式,发生超级大规模改变的时候,印度人在干嘛?
他们在坑孟加拉国人,为了让下游干旱,他们在修水坝!

 

法拉卡大坝

 

而且这时间点选的,简直不要太巧:就在他们正满脸坏笑,一门心思坑人时,却不知道,当时集装箱运输已经开始了,这座大坝修了后,从此就切断了从孟加拉湾到恒河的河海联运!
下游的孟加拉国,因为这座大坝,本来就是为了旱季旱死他们;雨季泡坏他们而设计,当然对它怨声载道。
印度人呢?
这座大坝的工程,挺大的啊,建成之后,想改建都没办法。
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副状况:大坝之后2000多公里长的恒河,本来不管是按照河水的深度,还是水量,其实航运条件挺好的,结果到现在,还是几乎没有船!
它的通航能力,不要说和我们长江航道比了,就算和我们东南沿海的一些小河,都没法比!

 

 

这是温州瓯江水域的实时航运图,瓯江长度只有388公里,入海的水量年均也只有250多亿立方米,不到恒河的二十分之一!

 

瓯江上面的船,都比恒河多!要是和我们的长江航道拿来作对比,那更是天壤之比。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内河航运,对这个国家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像2022年中国内河航运量达到44.02亿吨,铁路运输量当年是39亿吨。

印度修了这座坑人的大坝后,导致了这么一个结果:印度的大宗物流成本,最起码比我们要高出一倍。

更搞笑的是:恒河流经的北方邦、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是印度绝对的中心地区,人口分列印度第1、2、4位,都拥有1亿以上的人口,北方邦人口数量甚至达到2.4亿!

 

如果没那座大坝在,靠着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加上河海联运的成本优势,本来挺适合搞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挺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
结果挺叫人爆笑的:印度这三个邦,居然是它全国最穷的,当地的人均收入,只有它南部好几个邦的三分之一不到、四分之一的样子!
它恒河沿岸的几亿人口,就算再多,又从哪里来的什么红利?
现在就算它想通了,拆了那座大坝,回头再去河海航运,一是根本来不及,二是印度人过去几十年看看,恒河上也没啥航船啊,就在上面修了20多座桥,而且为了省钱,桥身全修得特别低!
除非他们狠下一条心,把这座大坝和这些大桥,统统都给拆了!但这些桥往往通公路、通铁路,这又会搞得它全国交通大乱!
所以走到这一步,已经根本无可挽回!
这事怎么说呢?
no zuo no die!
印度人当年如果没生这么一个坑人的心,去修那座坑爹的大坝,说不定它的恒河水面上,也会运输船只穿梭来往,带来一片经济繁忙的景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河面空荡荡,只能让人去洗澡沐浴,变成一条垃圾河!
白白浪费了这么一条大河!
真是:何以解忧,唯有恒河水!

 

作者: S叔;来源: 史客郎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