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会有泡沫,股市有,楼市有,语言也有,一味耍贫嘴就是一种语言泡沫。”
冯小刚寄予厚望的《非诚勿扰3》,公开上映后,无论票房还是上座率,都排在同期新片的末位,考虑冯小刚曾经是“贺岁片之王”,这样的结果令人唏嘘。
对冯小刚来说,一个严峻事实是:“冯氏喜剧”已是明日黄花。

冯小刚的问题,在于受王朔、刘震云等影响太大,始终走不出耍贫、调侃的风格。这次《非诚勿扰3》的语言风格还是这样,比如“你们(仿生人)是计算,我们(人类)是算计”之类。这一类语言,猛一听好像特有哲理,但再一琢磨,相当于什么也没说。什么都会有泡沫,股市有,楼市有,语言也有,一味耍贫嘴就是一种语言泡沫。那个时候,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一系列“承包”、“产权明晰”等改革,原有的意识形态已经被从内部蚀成了一具空壳,看上去还是庞然大物,实际上早已人畜无害,调侃、解构的态度,透着一股子机灵劲,还全无风险,所以人人都喜欢。随着时间的推移,“承包”、“产权明晰”等等曾经令人心旌荡漾的词汇,逐渐呈现出了一种有点狰狞的面目。

调侃的态度,默认的前提是自己洞悉一切,并且能够幸运地置身事外。但现实却是,人们曾经以为能够进入一个人人都可以财务自由的世界,实际上却进入了一个近身肉搏的内卷世界。革命导师列宁说过,历史常常喜欢给人开玩笑,本来以为要进入这个房间,结果却进入了另一个房间。是的,《甲方乙方》(1997)大卖的时候,很多人而还以为等在前面的是有房有车,阶层跃升;《非诚勿扰3》票房扑街的时候,青年触碰到的坚硬现实是买不起房,挣不到钱,是阶层固化……还调侃什么呢?既没有洞悉一切,更不能置身事外,调侃的话语,从嘴里飞出去,就变成一块石头,砸在了自己的脚上。去年春节档,即便遇到《流浪地球2》这样的强劲对手,并且尚未完全走出疫情阴影,张艺谋的《满江红》还是力拔头筹,赚得盆满钵溢。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满江红》用一种曲折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内卷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

近年来,还有一个重大变化。早期的红色意识形态,曾经是王朔、刘震云们的主要调侃对象,但到了今天,经过现实的教育,很多青年又对其产生了同情性理解,乃至认同,继续对“宏大叙事”进行调侃,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其实,“冯氏喜剧”在2013年的《私人订制》这部电影中,已尽显疲态,观众已经不买账了。但冯小刚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认为这是观众太垃圾导致的,终有今日之败。

观影过程中,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冯小刚这次特别小心翼翼,生怕不能讨好观众,以往那种“贺岁片之王”的自信满满的气场荡然无存。冯导太渴望一次票房冠军了,这可以理解,但执念过重,反而更加没有票房。

在这方面,陈凯歌也有惨痛教训。2015年他执导的《道士下山》,被认为是“舔观众的脚趾”,姿态足够低了,但票房照样扑街。如果冯小刚能够放下对票房的执念,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去王朔化、去刘震云化,果真拍出一部能够回应时代焦虑的电影,票房应该不是问题。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独立评论员郭松民”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