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袁隆平奇迹”的历史经验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1-05-23 10:30:47

 

 编者按:

 

惊闻噩耗,袁隆平院士去世了。

 

我们无限怀念这位为中国人民吃饱奋斗一生的科学家。虽然他不是毕业于北大清华,虽然没在国外镀金,可他对中国人民的贡献盖过了共和国以前的任何帝王将相。

 

有人把中国解决吃饭的功劳归功于一家一户分散劳动,编者认为,中国几千年来农业都是单干,如单干效率高,中国也就不会发生革命了。试想,如果没有前三十年艰苦奋斗修建的水利设施,没有满足中国农业用肥的化肥厂投产,没有农业科技的突破和优良品种的开发推广,今天的中国仍然解决不了吃饱的问题。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人民已不愁吃的,减肥的广告铺天盖地。在吃饱的时候,我们对艰苦奋斗的前辈说一声:谢谢!我们向袁隆平院士说一声:谢谢!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是在毛泽东时代取得的。

 

01

 

为培育杂交水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袁隆平院士今天去世了,我们向驾鹤西去的老人致敬,祝他一路走好!

 

作为对袁隆平缅怀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总结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突破的历史经验,这关系到未来中国能不能在农业科技方面继续取得同样分量的成就,甚至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最终在这一领域走到世界的前列。 

 

 

 

02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间段,是从六十年代初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也就是说,袁隆平主要是在毛泽东时代奠定自己在这一领域里地位的。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当年的时代氛围和制度安排。

 

六、七十年代的科技领域的时代氛围是什么?就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敢突破,不迷信教条,也不崇拜洋人。

 

六十年代初,在湖南省黔阳农校担任教师的袁隆平根据玉米、高粱利用杂种优势取得高产的经验,提出要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袁隆平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理论上的困难。因为有权威人士根据学界主流的苏联遗传学理论,反对进行这样的研究。

 

这些权威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没有优势,提出这个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即使搞成了杂交种子,在生产上也没有利用价值国外从五十年代起就进行研究,至今也没有得到应用,等等。

 

袁隆平当年仅是一位基层的农业科技人员,要从遗传学理论上对之进行反驳是非常困难的。但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为他提供了理论支持。

 

袁隆平指出,根据矛盾的普遍性规律,杂种优势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水稻会是例外呢?这是说不通的。此外,知识应该主要来自实践,而不能仅仅来自书本。实践已经证明,用人工杂交得到的水稻杂种第一代已经显示了优势现象,这说明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夺高产是完全可能的,为什么不能继续进行进行试验呢?

 

理论上的胜利为袁隆平赢得了继续探索的权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袁隆平终于在大田里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并通过观察试验,使杂交水稻的研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03

 

水稻杂交可以取得高产,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怎样才能迅速找到最优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呢?

 

在这方面,就体现出当年特别强调的群众运动的威力了。

 

由于采取了专业育种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依靠少数科技人员冷冷清清地搞,结果在很短时间内就收集了数千个水稻品种和材料,配置了千万个组合,进行了数以万计的杂交试验,仅仅三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著名国史专家田力为博士对此有这样的评论:

 

“‘人海战术群众运动,使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生物资源,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都被全国性的科研人员和农民合作,象篦子一样进行密集梳理发掘,这样的研究过程不仅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完成大量的样本试验,而且由于广收并蓄各种种子资源进行杂交,几乎不可能遗漏任何成功机会,杂交水稻就是这样才被发明出来的。

 

他认为,

 

如果放在今天画地为牢、各自单干的科研个体户体制中间,杂交水稻育种过程中间数量如此巨大的试验样本,搁在任何一个研究机构身上恐怕几百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至于跨省区乃至跨国跨洲寻找成千上万种水稻品种进行远缘杂交和样本培植,则几近天方夜谭。今天回想,杂交水稻的育种突破,有且只有当时的中国才具备成功条件,美国的科研机构也一样对付不了此种高度劳动密集型的研究项目。

 

04

 

杂交水稻取得突破,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全国一盘棋,搞“社会主义大协作”。

 

袁隆平参与并做出重大贡献的杂交水稻研究,从1970年开始上马,到1973年就实现三系配套,这个进程是相当快的。

 

1970年,许多地区就开始协作研究杂交水稻。

 

1972年,杂交水稻被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即开始进行全国大协作。共有十九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干部、群众、科技人员三结合的科研协作组,设立了研究点。各有关省、市、自治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分别组织本地农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国营农场和社队开展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攻克杂交水稻的大协作网。

 

在这样的体制和氛围中,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研究成果和育种材料,很快就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一个育种材料发现后,经过多方观察,反复分析、鉴定,很快就能摸清其特点,确定其价值;一个新的课题出现后,四面八方,一齐动手,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试验,很快就能突破。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大,大协作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气候条件被充分利用,正常情况下,一年只能繁育一代,而实际上是两年种七代,一年就做了三年半的工作。原来有些人曾预言:三系三系,三代人也搞不成。可是,不是用三代人,而是三年就三系配套了。

 

1973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后,1974年立即进行杂种优势鉴定,1975年就试种5600多亩,1976年全国示范推广面积就达到2088300多亩,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吃饱肚子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就决定性地解决了。

 

05

 

无疑,袁隆平是一个奇迹,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但是,袁隆平奇迹也是历史的产物,这种奇迹,只能在产生在新中国,产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被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哺育过的一代人创造出来!

 

袁隆平院士已经远去,继承杂交水稻成功的历史经验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就一定会有辉煌的未来!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