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宗史文:信口雌黄的真实写照 ——驳沈志华先生在《冷战在亚洲》一书的两个错误观点
点击:  作者:宗史文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20-11-10 09:42:01

 

1.webp (7).jpg 


近来,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教授沈志华先生的《冷战在亚洲——沈志华讲演录》,感受颇多,顿时产生不吐不快的想法。这部《讲演录》由台湾远足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独家2018年5月出版发行

从总体上看,这部讲演录主要围绕的是他在长期研究冷战开始后中苏关系、中苏尤其是中国与朝鲜战争展开的,书中存在较大的甚至是丧失立场、丢弃原则的政治问题,同时也存在罔顾历史事实,带有抹黑的朝鲜内战性质和断定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后不停战是犯了“战略性决策的错误”、否定中国五年经济计划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错误论点,散见于这部书各个讲演录中。这里,主要举以下两个方面的例子。

 

一、这部书存在抹黑朝鲜内战性质、美化美国军队侵略朝鲜的历史,以及判断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后不停战是犯了“战略性决策的错误”等丧失立场、放弃原则等政治问题。


沈志华在设计朝鲜战争的讲演录中,以大量篇幅讲述的都是朝鲜北方、金日成是怎么准备和发动朝鲜战争的,以及朝苏与朝中怎么商讨、应对的情况;但是,却刻意回避、基本不涉及南朝鲜政府、李承晚一直叫嚣的“国军(指南朝鲜军队)北进”、武力统一朝鲜,并在1949年进行了高达1836次军事挑衅的基本历史事实。同时,沈志华在讲演录中还有意、无意地偏离了作为一个秉持公正立场的学者,所应坚持的一个基本的政治立场: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管是那一方先开第一枪,这都是朝鲜的内战,都是一个国家的内政,别的国家一概无权干涉。

沈志华在讲演录中说:讲美国“发动侵略战争……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现在不但大家不相信,官方也不这样说”了。其实,这是有悖历史事实的。中国官方的立场从来都是坚定的,旗帜都是鲜明的,对朝鲜战争的性质都有明确定性:一是,代表官方立场的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撰写并于2001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标题就是《反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二是,代表中国军方立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修订并于2011年再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第1卷第3章标题就是《美国武装入侵朝鲜、台湾,朝鲜战争国际化》。

沈志华在讲演录中判断“第二次战役结束后时,需要喘息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因此,这时不停战是“中国犯了一个战略性决策的错误”。结论是,这样“导致朝鲜战争的继续延续”。这样的判断和所作的结论过于主观和轻率。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的学者都知道:第一次战役结束,歼敌1.5余人,其中美军3500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71。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破灭了麦克阿瑟打到鸭绿江边结束“最后的攻势”后,有些部队可以“回家过圣诞节”美梦,初步稳定了战局。第二次战役结束,歼敌3.6余人,其中美军2.4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85。同有制空权、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仗,居然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这是国际国内很多人做梦都不会梦到的事情,从此打破人们心中的“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由此爆发。

以上铁的雄辩的历史事实,怎么能自圆沈志华先生所谓的“中国犯了一个战略性决策的错误”呢?

历史是面镜子。在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无论是清王朝军队,还是北洋政府军队、国民党政府军队,西方列强只要出动区区的几万甚至几千侵略军队,就能长驱直入,把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比如,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只有近3万人(以后有所增加)。最终结局就是俯首称臣,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因此,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美国为了摆脱其在侵朝战争问题上的尴尬局面,为了以争取时间、获得喘息机会、准备再战而开始玩弄“先停火、后谈判”阴谋,作出了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抉择。以后经过第三、四、五次战役,又歼敌18余万后,把军事战线牢牢地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使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在美国再打下去也无法越过三八线的形势下,美国提出通过谈判实现“体面停战”。1951年7月终于迎来朝鲜停战谈判,并经过长达两年的边谈边打、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外交与军事斗争,真正打痛了美军和南朝鲜军队,最终结束朝鲜战争,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在3年1个月的朝鲜战争中,朝中人民军对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志愿军在2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歼敌71万余人,自身伤亡36.6万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51。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沈志华作出“中国犯了一个战略性决策的错误”的判断是有悖历史事实的。

 

二、这部书罔顾客观历史事实,在不熟悉也不认真了解和研究中国多个五年计划制定基本情况的条件下,就妄自断言:“从‘一五’计划开始,‘一五’计划不是咱们制定的,都是苏联人弄的。”


在讲演录中,沈志华先生煞有介事地侃侃而谈:“中国为什么能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条是它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他轻率断言:“从‘一五’计划开始,‘一五’计划不是咱们制定的,都是苏联人弄的。”其实,沈志华先生都是罔顾历史事实的。请看以下事实:

大量事实证明,从”一五”计划到”三五”计划的制定,作为党和国家第一把手的毛泽东、作为政府总理的周恩来都是高度重视,他们亲自过问,甚至在重要的关节点上直接参与制订。比如,1951年2月中旬,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采纳周恩来的提议,成立了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又如,1952年8月,周恩来又偕同陈云、李富春等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就“一五”计划征询苏联领导人的意见,并争取苏联政府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援助。其间,斯大林提出的中国五年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0%,是勉强的,不留后备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后备力量的建议,得到中国政府的采纳。但是,丝毫没有五年计划“不是咱们制定的,都是苏联人弄的”的历史文献记载。再如,1954年11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又抽出20来天时间等审核修改“一五”计划草案。到1955年7月,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精心绘制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建设蓝图—“一五”计划终于诞生。

作为具体负责经济建设和计划工作的陈云、李富春,投入了大量精力,花费了众多时间,参与制订和贯彻执行五年计划。他们的这些重大付出,已经比较系统、全面地记录在他们的传记和年谱中。其中,《陈云传》第21章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出台》,《李富春传》第13章、14章以《编制和落实“一五”计划》和第19章《组织编制“三五”计划》为标题,全面、详细而生动地记载了他们为认真编制和贯彻落实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建设计划所付出的大量心血和艰辛劳动。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察网研究”)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