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如柳:​《八佰》导演的屁股为什么坐歪了?
点击:  作者:如柳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0-09-22 07:51:31

 

1.webp (15).jpg 


01.

电影《八佰》从点映前到公映后,一直围绕着争论,无非是两派观点:贬方认为这部电影不顾客观史实,为国军唱赞歌,为国民党招魂;褒方认为电影还原了真实历史片段,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表达了中华民族抵抗外侮不屈不挠的民族主义精神,这种民族主义情怀是超阶级超党派的,电影并没有有意美化蒋,相反还借助黄晓明演的特派员之口点明了四行仓库保卫战只是蒋介石为了演戏给英美列强看的,把蒋介石对战争的真实意图表达出来了。

如柳一直觉得,只有完整看了电影,才有资格评论电影,直到前几天,如柳才找了机会去看了《八佰》,所以这篇文章一直拖到今日。

看了电影,感觉这是一部不伦不类的电影,觉得这部电影很拧巴,绝对不是一些人误读的弘扬主旋律的电影。

相反,如柳认为这部电影的导演立场很明显是有问题的,屁股坐歪了,是一部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

02.

我们知道,文艺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范畴(思想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文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这是文艺的本质属性。

所有的文艺作品都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和立场倾向性,审美观的差异实际是价值观的差异,因此审美观也是一种价值观,没有完全纯客观、超阶级立场的文艺作品。

只要是文艺作品,必然包含创作者的思想倾向性和价值观,这个立场倾向性可以体现在明显的思想观点即主题的表达上,也可以暗含在细节事实素材的选材剪裁上。

由于文艺是通过创作者的选材和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来反映生活的,这就决定了文艺不像其他意识形态通常以理论的方式让人接受,而是把理性的东西转化为感性的东西。文艺作品是通过阅读或欣赏的过程,把作品(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转化为读者的思想情感。

所以,当受众为作品所感动了,也就意味着他在思想情感上与创作者融为一体了,即心理共鸣。

因此,纯粹的“娱乐文化”是没有的。文化文艺作品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大众的思想和情感。

1.webp (16).jpg

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即意识形态),因此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即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即政治上层建筑)并为其服务。

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因此,我国文艺作品的主旋律(主流意识形态)必定是反映共产党的思想与价值观,必然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反应历史事件与人物。

因为各自的立场与出发点不同,对抗日、对淞沪会战、包括四行仓库保护战的看法与评价,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看法与评价必然不同,即各自的意识形态不同,所谓的弘扬的主旋律也必定不同。

03.

关于国民党抗日的电影不是不能拍,如果是大陆拍关于国民党抗日的电影,什么才是主旋律(即主流意识形态)呢?

比如关于拍淞沪会战或四行仓库保卫战,如果是大陆拍的话,一方面电影可以表现国民党将士在面对民族危亡时以民族大义为重,电影可以表现他们个体的英勇事迹与可歌可泣的故事,正如电影《八佰》里表现的谢晋元团长的爱国情怀与张树生的舍生取义的大义。

1.webp (17).jpg


某些国民党将士个体为抗日救国所作的贡献,我们不会掩盖,不会抹杀、也不会否认,相反,我们会把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悲壮热情讴歌或表达出来,但是,谢晋元和张树生等将士个体的英勇与大义不能代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军整体的妥协与无能。

1.webp (18).jpg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以个体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以现象代替本质,我们还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表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客观事实和反动本质。

这就是共产党领导下文艺作品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就是主旋律。

比如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如柳认为,客观的表现手法应该是在电影开头,作背景介绍。

四行仓库保卫战,属于淞沪抗战的尾声。淞沪会战,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争。日军投入20万余人,蒋介石国民党军把80万最精锐部队都投入战争,这场会战持续三个月,国军损失惨重,死伤30万人。

蒋介石为什么要在上海和日本人打这场并无胜算的大会战呢? 

因为上海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城市,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列强在上海都有租界,蒋介石希望在列强眼皮子底下打一场战役,让这场战争引发国际关注,期望获得英美列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援助。

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将军在回忆录中明确指出,淞沪抗战的失败在于蒋介石“对国际局势判断的错误。在蒋先生想来,上海是一个国际都市,欧美人在此投下大量资金,如在上海和敌人全力血战一番,不但可以转变西人一向轻华之心,且可能引起欧美国家居间调停,甚或武装干涉。”

1.webp (19).jpg

正因为蒋介石从开始就把“抗日”寄托在英美列强的调停和援助,并没有周密计划和长远部署“抗日战争”如何打,导致淞沪会战国军伤亡惨重。

一开始,蒋介石心存侥幸,企图发动突袭,一举歼灭日寇驻沪部队的几千人。当前线军队即将发起进攻的时候,蒋介石却又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下令暂停进攻,等调停失败再重新发起进攻,战机已经丧失,日军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结果,苦战近十日,占有绝对兵力优势的国军竟然歼灭不了几千驻沪日军。直至日军援军从本土赶来登陆增援,淞沪会战已经毫无胜算。正是由于蒋介石的愚蠢无能,导致无数中国军人在日寇的炮火中白白牺牲。

国军决定撤出上海,蒋介石对国际调停与援助依旧心存幻想,决定留一支小部队继续打给国际上看,便把任务给了88师,88师则把任务交给了524团第一营,并选择了最便于租界列强围观的四行仓库作为坚守的阵地,这样才有了四行仓库保卫战与“八百壮士”的故事。

1.webp (20).jpg

因此四行仓库保卫战本质上是一场作秀表演战,是演戏给英美列强看的,目的是期望获得他们的同情和援助。

这场战役出发点并不是电影开头所说的“他们在保护我们”,而是国民党在拿抗日英雄们的鲜血与牺牲去博取帝国主义同情。但是电影《八佰》对这些背景并未提及,只是在电影结尾部分,为了给“撤退”找理由、另一方面也应该是为了“过审”原因,才借特派员之口简略提及此战役是演戏给外国人看的,但说了等于没说,对电影要表达的主题丝毫无影响。

04.

 “八佰壮士”的结局如何?

 由于四行仓库易守难攻又背靠公共租界,四行孤军勇士们在4天4夜的战斗中,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10月29日,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蒋不敢得罪英国人,于是命令四行孤军于10月31日主动撤入英租界。

谢晋元本希望能够借道租界,回归本部。但英租界当局却迫于日本人压力,要求谢晋元等缴械。蒋介石当局也下令谢晋元服从英国人要求。谢晋元只好将武器交给了英国人。

蒋介石怕英国人,英国人怕日本人,谢晋元等爱国官兵就这样被蒋当局当作“弃子”,被英租界当局软禁在英租界,做了四年事实上的俘虏。

1.webp (21).jpg

在孤军营中,四行将士不仅失去了自由,最基本的生活供给也被切断,甚至在营房中升国旗都不被允许。用部分士兵的话说,“在英国人的地盘,比和日本人打仗还要惨!”

1938年8月,谢晋元等要求在淞沪会战一周年之日升国旗纪念,遭到租界当局反对和武力镇压,打死打伤孤军营官兵一百多人。

1941年4月,汪伪政权劝降谢晋元不成,日军买通四名孤军营叛徒将谢晋元刺杀。一代民族英雄谢晋元没能堂堂正正战死在沙场上,后来却屈辱死在了租界内。

1.webp (22).jpg

1941年12月,珍珠港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了上海租界,孤军营官兵沦为日军战俘,他们被日本人当做苦力,流散各地。其中有一批数十人被日军强行带到南洋战场,给日本人挖战壕,最终大部分死在了异国他乡。到1946年抗战胜利,“八佰”孤军在日军非人的折磨下只剩下一百多人。

这就是“八佰状士”的真实悲惨命运结局。

作为大陆拍的电影,要纪念抗日战争、歌颂八佰壮士的英勇和民族大义,就应该客观全面交代四行保卫战的荒诞背景和八佰壮士们的悲惨结局。这才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大陆的主流意识形态从没有否认谢晋元等爱国将士为抗日救国所作出的贡献,也没有人否认千千万万为国赴死的国军将士的历史贡献,他们的英雄事迹是可歌可泣的,是值得纪念的,但是纪念他们的伟大,不意味着不揭露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的懦弱和无能。

只有客观全面表现国军抗日的真实史实,既有个体和局部的英勇杀敌和民族主义情怀,又不刻意隐瞒回避蒋介石及国民党高层一些将帅的媚外妥协、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真实史实,这才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这才符合共产党领导下的主流意识形态。

这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大陆电影编导人员们应有的立场和价值观,这才叫做弘扬主旋律。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05.

电影《八佰》,以看似超阶级、超党派的立场,仅仅截取四行仓库保卫战四天四夜的战争片段来叙事,表达国军将士抵抗外侮的民族大义。由于有意回避战争背景和八佰壮士悲惨命运结局这些真实客观历史事实,导致电影后半部分关于“为何撤退”不能自圆其说。

如柳猜测应该是为了使电影能过审,电影后部分极其拧巴地借黄晓明演的特派员之口点出战争的本质:“委员长之所以让你们留守至今,本就是一场给西方诸国的一场表演。你们再坚持下去将不再是战士,看见对岸的演员吗,不要把这次壮举沦为更大的笑柄。”

既然保卫战是“笑柄”、是作秀表演,电影却对这个作秀表演进行民族主义煽情不是自相矛盾吗?电影要表达的主题“八佰壮士孤军奋战激发起国人的抗日民族大义”的逻辑在哪里?

借特派员之口点出的战争本质与电影要表现的主题如此前后矛盾,因此关于为何撤退的原因也是拧巴:“为了保留种子”。

但是那些 “撤退后保留的种子”后来结局如何?真的成为了“种子”吗?谢晋元本人结局如何?电影却没有交代。

1.webp (23).jpg

导演及编剧人员在刻意回避什么?不就是在尽力回避会“抹黑”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妥协无能的真实史实吗?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在美化国军、为国民党招魂并非无端指责。

正是由于电影整个剧情偏离真实客观史实必然导致电影主题不能自圆其说而显得拧巴怪诞。

“四行孤军奋战激发起国人的民族情绪、最终获取抗战胜利”这是国民党自我吹嘘的谎言,而电影的主题就是在努力表达这个谎言,因此编出了一堆被孤军感动的的小市民、戏子、妓女、黑帮混混、学生和记者的戏。

1.webp (24).jpg

也正因为站在国民党立场“讲故事”,电影只能刻意回避四行保卫战的背景及“八佰战士”的悲惨结局这些可能会“抹黑”蒋介石国民党的史实,使整个电影不伦不类和扭曲。

《八佰》对历史的扭曲并不表现在影片里已经呈现的内容,而是对一些极为重要内容刻意回避的扭曲,是以局部真实代替整体真实。

为了隐藏电影编导者的真实意识形态,只能以表现超阶级超党派的民族主义来做幌子,但是上文已经分析过,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电影煽动的民族主义情绪看似超阶级、超党派,实际上是明显站在国民党立场在“讲故事”,表达的是国民党政府的意识形态,因此表达的是国民党的主旋律:“四行孤军奋战激发起国人的民族情绪、最终获取抗战胜利!”

所以,超阶级、超党派的文艺作品是不存在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八佰》电影编导人员的屁股坐在哪里,再明显不过了。

06.

虽然目前删减过的电影没有“逃跑将军”孙元良的戏份,但是在2019年1月份电影营销阶段,电影导演管虎却跑去台湾拜访了孙元良的儿子秦汉。

 

1.webp (25).jpg

作为《八佰》的导演,对贪财好色、在南京保卫战等多次战争中丢下部队自我逃命的民族败类孙元良的事迹应该不会陌生(具体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你不去与真正的民族英雄谢晋元的后人合影,却跑去台湾与民族败类“孙跑跑”的后人合影,不论如何辩解,也无法掩盖编导人员潜意识里的立场与价值观。

正因为电影编导者是站在国民党立场上“讲故事”,但是又受限于大陆共产党政府的审核,所以“故事”又不能完全按国民党政府的主旋律叙事来讲,中间不得加一段特派员的说辞,而对能真正体现大陆共产党政府主流意识形态的史实又刻意回避,使整个电影故事讲得扭扭捏捏和拧巴。

无论怎样辩解,这部电影不能掩盖美化国军之嫌。

如柳认为这部电影绝非站在共产党立场上的主旋律电影,而是站在国民党立场上的主旋律电影,即:“四行孤军奋战激发起国人的民族情绪、最终获取抗战胜利!”

近几十年来,美化民国、美化国民党、美化国军的文艺作品在中国大陆甚嚣尘上,这实际上是在解构大陆的主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为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服务的,解构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最终必然导致否定中共执政的合法性。

所以,以超阶级、超党派之名夹带私货的文艺作品,必须引起国家文宣部门的高度重视与警惕,特别是电影,会潜移默化影响亿万人的价值观,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观。日拱一卒,不了解真实史实的年轻人,长期被这样的文艺作品洗脑,最终他们会形成怎样的价值观,我们用脚指头都能想得到!

(作者:如柳,资深调查记者,名校硕士,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家国情怀。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如柳说”)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